查看原文
其他

边饮边评丨在混乱的场景中拍出秩序的画面才叫水平

2016-05-28 光影旅行网

       摄影创作需要明确我在从事严肃艺术创作,我要求我的作品无可挑剔,认真认真再认真。有感而拍,不是为拍而拍。什么是旅游纪念照?什么是摄影作品?听王骞老师分解。

 

关于导师


王骞,他曾经对我国的航天员进行摄影技术指导,创办了针对摄影爱好者的专业摄影培训机构-----北京雅趣摄影学院,授课方式通俗幽默,口碑优秀。



靠内容抓眼球


      片子好在哪差在哪,好片子的标准是什么,技术上达标是什么样,比如影调黑白灰关系是怎么控制的,有主题的照片什么样、气象资料是什么样、糖水片是什么样、人文纪实都是什么样、不是糖水应当什么样,知道这一系列的标准之后,再拍片就不难了。



△这是一张旅游纪念照。从旅游纪念照角度来说,拍的还不错,曝光、影调、质感各方面都还好。照片里有旅行者本人就好了。人的动作也是照片元素当中的一种,动作和表情要与场景完美的融合到一块。根据场合做动作摆姿势,上图是一个比较端庄的场合,就规规矩矩拍一张,用焦距控制人物的大小比例。


△作者试图通过一系列的小技巧来让照片增色,但没有拍实,影调控制混乱,人是虚的,背景色调分离了,画面也不正,就通过爆炸变焦来抓眼球,如果作为练习试拍无可厚非。任何一张优秀作品都是凭借优秀的视点得到的,没有一张是靠炫技得来的。



△这是一张好照片,与前一张照片是同一个人拍的。晚上使用高ISO噪点多,画质有点差,后期调整暗部没有压下去,有一些杂光进镜头,照片微微发白。人物状态好,注意了光影的关系和烟雾,近景中景和远景都拉开了。在一个连续流动的时间空间里头,找到人物状态也合适、光影也合适、近景中景远景都合适的这个点,而不是怎么摆弄设备。这张片子就控制一下景深、控制曝光补偿亮度,就拍出来了。要有观看的能力,心里有眼里才会有。



△这张照片曝光等技术控制都对,篮子上托着个月亮的想法也挺好,使用广角镜头造成画面变形来抓眼球,用了技巧也不要让人觉出来。


摄影是心中所想


       照相是眼前所见,摄影是心中所想,所以看到的跟拍出来的,越不一样越主观越好。拍照和照相机根本就没有关系,它是一个文化的反映,你充份理解了这个文化基础之后,才能深入的来拍,你必须要沉浸在那个环境里头,理解恒河在印度教的神圣之处,知道历史故事。



△这张片子拍的已经有一点这个感觉了,从构图的干净程度、主题主体的集中度,做的都不错。但是还不太会用摄影语言,包括虚实、亮暗关系等等,这些都没有用出来。有准确地记录还原,但是没有深层次理解。


       下面是我在约旦河西岸拍摄的几张照片解释一下照相和摄影的区别,这个地方是耶稣被约翰施洗的地方,约翰是个传教士,洗礼的过程是基督教徒在水里施洗,如果你是第一次施洗,需要在水里停留几秒,如果以前施洗过只要再沾点圣水就可以了。理解了深层的文化含义后构图就会有更多自己的想法。



△这是受洗场景和我拍照的机位图。如果把我从场景中摘出来,你拍的就是眼前所见。



△照片布局结构是一个神父给两个妇女做完洗礼,她们完成了一个心愿,兴奋激动的表情。我采用稍低的机位,同时取水面的倒影,表达这些人经过洗礼之后,与之前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我的心中所想,我想反映的是经过圣洁处理之后人变得圣洁了。



△挤在人堆里,取了一个开放式构图,用了两个不完整的人做前景,站在正中间的神职人员正在给一个团体挨个的施洗,透过水面光的反射以及人物湿衣服光的反射,感觉这是一个圣洁的光,这就所谓片子的感觉。



△这张片子我拍的是一个水面倒影,倒影有光有朦朦胧胧的感觉,我想拍的并不是一个现实的世界,而是当人受洗完了之后进入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构图的讲究


       构图的时候不该要的东西不要,可要可不要的东西统统不要,画面里剩下的每一个东西都要有用。一个景物是为另一个景物服务的,虽然景物散落在画面中,但作为整个画面他们是一个整体。



△两个妇女抱着孩子,状态确实都挺好。但摩托车和无关的人可以去掉。注意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的典型瞬间。



△这是在耶路撒冷老城的阿拉伯区菜市场拍的,画面取了右下角妇女和中间的老头,表情各异,远处还有一个垃圾桶,照片交代了人物以及环境。这一男一女一垃圾桶是整体的,把谁摘出来就都不对了。



△圣殿山的下的哭墙。犹太人建的第一圣殿和第二圣殿都被摧毁了,阿拉伯人在这里建了清真寺,直到今天犹太人也不能上去,只能在底下第二圣殿时候的墙基处,表达反省、怀念故土的感情。画面里一左一右一黑一白两个人物,他俩虽然处在画面的两个位置上,但是他俩还是一体的,把任何一个人去掉,整个画面构图都不对。



△这张片子作为纪念照糖水片来说,没有什么问题。



△两个印度人在自拍,两个人的眼神状态非常好,是一张不错的纪实作品。纪实最好是拍一组,用一系列照片来阐述一件事。对焦、质感、光影、地平线斜着,这些都好调整过来。



△一个小孩在偷窥也没有眼神光,没有关注整个的环境。



△这样的片子没有意义,就不要拍了。



△盲目抓拍的街头一景。要有感而拍,不能为拍而拍。



△看这张片子,你就能够感觉到拍摄者心里的茫然状态了。归根结底,摄影是对人的关注,了解人、了解人的文化之后,才能拍好人的片子。先人文再摄影。



△照片构图还不错,状态拍的也好,就是没有光影。牛在印度教是圣物,圣牛在他们的生活当中的影响和地位,没有体现出来,要有一个精神升华,而不是简单记录下来。


人像需要融入情感


      拍人物要加背景加环境,不要全拍大脑袋,不要拍单调乏味的人文糖水片。



△这张人物像拍的炯炯有神,有底光的光效(一般不用底光),背景又太亮。画面当中亮的面积不能超过30%,否则就亮度失衡了。不要用纯白当背景。



△简单人物头像照片。人物跟背景有点儿融到一块儿去了,眼球浑浊。



△重心偏右了。抓拍的状态好,有光影、有色彩、有仪式感,把整个人做了升华,有主观表达,通过摄影语言的应用,把心中所想给表现出来了。


△洒红节现场的两张片子,没主题没主体没兴趣中心,典型的三无产品。



△一张非常好的片子,主题清晰、兴趣中心明确,照片上有人物及生存背景和环境。别处都是暗而人物是亮,就亮在头巾和眼睛上。但还是缺少情感,没有触动人的元素在里头,缺少一种心灵上的触动。



△我拍这个老头的时候,就想要反映出他的情感和状态。


△放大后看人物的脑袋和眼睛。他的面貌、长相、眼神,反映出他的生活状态和心境。这是一个要钱的老头,拉着一个弦子,我们走哪儿就跟到哪,在这个典型的生存环境下,一个这样的人物,他的心态是这个样子的,是从人的细节表情、眼神、脸部肌肉等等的所有的这些地方体现出来。


△这是在评片时候见得最多的所谓人文片,没有内容。是旅游的风俗摄影。


△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的典型瞬间。泰姬陵是个巨大的清真寺,前景是一个穆斯林,在进入圣殿之前,他光着脚做一系列的清洁的动作之后从水池上来,拍摄者抓到了这个典型场景,抓拍的非常自然。


点击图片查看上期课程:如何拍出更好的旅行摄影作品▼


课程参与方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