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大毕业生在黄山脚下种水稻,城里来的孩子大人都不愿离开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乡见合作社 Author 冰瑶
歌手霍尊和植物学家史军走在油菜田里,一位皮肤黝黑、穿着中式衬衫的年轻农夫推着木推车走来,递给他们镰刀和手套,教他们收割油菜。
这是浙江卫视在黄山黟县南屏村七约农场拍摄的《24节气生活》芒种篇,农夫是农场主许学超。
南屏村是始建于北宋的古村落,在青山和水稻田的背景下,写着《菊豆》《卧虎藏龙》拍摄地的景区广告牌,矗立在路边。
从景区北门进入,是一条通往古村拱桥的蜿蜒小路,横穿过正在插秧的稻田。
那时是5月,烈日之下,弯着腰的农民,踩在没到小腿的灌溉田里,一次次拿起稻苗插在地里。
我只看到两个游客,擦肩而过时,女人说:“里面没啥看的。”不过,我不是参观景区,而是去找七约农场,后来发现,很多人跟我一样。
七约农场的产品在黟县很多民宿买到。农场主要种植有机稻米——籼米、粳米、白糯米、红糯米、黑米,然后将糯米作为原材料,酿制米酒。
楷体书写的包装上,写着采用“自然种植,不用农药、化肥、除草剂,非转基因,山泉水灌溉。”并且,经过“中国有机产品”认证。
“吃不起自己种的米”
七约是“契约”的谐音,因为古徽州历来注重契约精神,农场主许学超希望“通过自己的实践,重构正在失去的社会诚信。”
农场名即七条契约——真实,不为牟利说谎;自然,不用化学农药化肥;专注,专注自然农业;合作,农人与消费者合作;分享,分享丰收果实;感恩,感恩帮助我们的人;博爱,爱人和动植物。
许学超和朋友是在2015年来到南屏的,当时他在合肥做过一家有机农场,为了寻找更好的山泉水、土壤和空气,便在这里安营扎寨。
△七约农场
△许学超和同事们在给水稻拔草
因为大多数农户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种植,灌溉水源会受到污染,七约农场的农田选在山脚下,以保证灌溉水源的质量。
起初他们承包了20亩土地,然后想以契约种植的方式,让农户按照他们的有机方式种植,然后进行收购。
当时,村民并不愿意加入他们。有机种植不仅麻烦,产量也少。
在七约农场2017年做的“耕读学堂”夏令营中,成都华德福学校的中学生做了一次“契约种植”的调查,结果表明只有几个村民愿意加入契约种植。
△插秧
今年七约农场的种植面积达到500亩,自有承包面积200亩,其余是和家庭农场合作。这期间,七约农场还设立了另外两个基地,南屏山隔壁的淋沥山基地,以及省级贫困村溪下村的基地,全部种植有机稻米。
村民为什么转变态度了呢?
许学超说:“这个只能慢慢从效益说服他们,我们是可以运营下去的,我们有机种植以后,更多人(村民)愿意来了解,价格也可以卖得了。”
许学超是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08届学生,毕业后他没有先从事农业,“那时候觉得农业没啥钱途,农民的社会地位不高。”
不过,由于无法适应机械行业的工作,以及经历了地沟油食品安全事件,许学超觉得“生态农业未来是一个方向,它挺适合我的,所以去尝试,去了解。”
△七约农场
七约农场的有机种植和一些“从城里过来的人”认为的自然种植方式不同。
“他们觉得(自然种植)是什么都不用管,这个我觉得不合适。如果我们要产出,需要遵循能量守恒,让土地有一些营养,如果没有营养,它长不出好东西。还需要有科学的管理,比如合理的密度、病虫害的防治,”许学超说。
七约农场使用菜籽饼肥(油菜籽榨油之后剩下的油渣)和红花草(又名紫云英,一种植物绿肥)给水田上基肥。
在选择粪肥上,由于很多商业养殖场喂养的饲料不合格,重金属含量超标,他们寻找到纯食草的乡村水牛,使用其牛粪肥。
△鸭子和鹅在稻田吃虫草
△树蛙来到田里
学校给了许学超用科学的知识思考农业问题的方法,不过实际的种植操作经验,还是要跟当地的村民学。
比如做秧田,需要沟开得直,田泥铺得匀,这需要靠经验积累,于是他们找到了80多岁的村民汪爷爷。
七约农场有机种植的稻谷产量将近600斤一亩,是化肥种植的一半。不过,按照契约种植的农户,七约农场会以高于市场价2-3倍的价格收购。
△作者实拍
不同的是,七约的白糯米是糙米,保留了大米的麸皮和胚芽,色泽微微发黄。这种米口感紧实,含有更多营养成分,吃很多也不会困。
许学超觉得自己的产品挺贵的,“我觉得我天天吃,我也吃不起。”他认为消费者是在为他们的情怀买单,“它是不是有机,谁在乎呢?”
而根据观研天下的《2019年中国有机大米分析报告》,2011-2018年我国有机稻谷产量占稻谷产量比重逐年增加,从2011年的0.30%增长至2018年的1.09%。
这与市场的需求息息相关。
“陪爸爸喝一杯”
父亲节,七约农场出了一款黑米酒,叫“陪爸爸喝一杯”,酒是原来的酒,不过许学超为这款酒,写了和父亲有关的故事。
他的父亲是一位老木匠,现在来帮他打理农场——“我自从做了农业之后,他就好像开心的时候少了,来帮我播种、打田、除草、看水……我让他去景区逛一下,他也没有去,让他一起去县城吃饭,他也没有去。”
△许学超和儿子
许学超也做了父亲,他和妻子如意是在七约农场认识的。当时如意因为有事回老家,到七约农场玩,于是就和这片稻田结了缘。
如意曾在上海从事电商工作,正好现在为七约农场做网店运营。
七约农场的米已经有几万人吃过,可是许学超觉得消费者并没有快速转化为生态消费者。
近两年,他们主推米酒产品,目前已经出了近10款米酒,客户多为城市里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
七约农场也在去年新开了米酒坊,位于南屏古村的巷道里。涂黄墙壁、挂红色招牌的米酒坊,在古宅群落中显得有些活泼。
△七约农场米酒坊
院落内用木架搭了两层的平台,卷帘卷起,人们可以坐在里面喝酒。
涂蓝窗的平房内,内侧是生产间,有淘米、发酵、封坛、罐装等程序。重达百斤的酿酒设备,据说由村里的乡亲一起搬进来,因为南屏古村的巷子宽度只够走两个人,无法通车。
△七约农场米酒坊生产间
△封坛的米酒
△七约农场米酒坊品酒间
我去的时候,一个女孩正在给灌装好的米酒贴标签,她说刚有一个客户买完了全部贴好的米酒。
之后她带我去咖啡馆风格的品酒间品尝。我尝了没有酒精度数的自然米酿,这是一款饮料型的米酒产品,盒内可以看到沉淀的米。
在冷藏之后喝下,酷热造成的晕眩和意志消沉逐渐被平复。
味道比较特别的米酒有桂花米酒和生姜米酒,风味米酒偏甜。
黑米酒、红米酒的度数较高。黟县正在推动“五黑”特色产业——“黑茶、黑果、黑粮、黑鸡、黑猪”,因为黟拆字后是“黑”和“多”。七约农场也加大了种植黑米的面积。
来耕读的孩子
除了种田酿酒,七约农场还创办了“七约耕读学堂”。
今年因为疫情,而未能举办。往年暑假,会举办3到5期耕读游学活动。
他们根据参与孩子的年龄大小,分成时长3到10天的耕读营、厚土营、绿竹营、耕读游学等不同主题。
课程设置大致有经典诵读、农耕课程、食育课程、自然探索、传统手工课程等,耕读学堂的创办,在给孩子带来学校以外的教育,同时也滋养着我们自己。
△晨读
△自然探索
△插秧
△做植物手工
△做可以吃的徽州雕刻
△稻田艺术节
△稻田晚餐
许学超对成都华德福学校的一个中学生印象深刻,“其他的中学生会关注玩,但他会思考农场经营困难的问题、环保的问题,而且他很喜欢古文,他喜欢这里的徽州文化。”
△用古文留言的华德福中学生
这个中学生也用古文留下了离别时的留言:吾欲往上海,谓许先生曰“黄山甚美,日后必复之,必经南屏,它日相逢再会君。”
城里来的大人
虽然七约农场还没有盈利,可是农场有做不完的活。
许学超不断扩充团队,目前有十几个员工,分别做生产管理、米酒、销售、宣传和活动等。
一半的团队成员,都在大城市有工作经历。
比如在米酒坊工作的女孩方琳,原来在合肥从事旅游行业,她喜欢徽州村落的文化底蕴和缓慢节奏,在七约她也有能做的工作。
前段时间,许学超发布了招聘启示。一位凤凰网的摄像师来到七约农场应聘,他看好农场的丰富内容,“觉得短视频是一个风口”。
不过,这位男子现在在家躺着。在去农场的路上,为了避让一只小狗,骑电动车把自己摔肿了。
许学超还试着做过“七约消费合作社”,让农人和消费者成为七约的主人和股东,以销售七约和合作伙伴的自然食材和生活物品,并且能享受到农场产品的内部价。
最近,黄山市政府举办的青年创业座谈会上,邀请了很多像许学超这样的创业青年,跟市长讲他们的创业故事。许学超说,他希望黄山市支持更多年轻创业者做生态农业,这样才能让黄山的土地不被污染。
—
图 | 大部分自七约农场,个别为作者实拍
—
七约农场,位于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地黄山脚下的一个千年古村落南屏村,2015年底,由几个农大毕业的青年新农人创立,致力于自然农业和自然米酒酿造。从种植稻米到自建酒厂,杜绝化学农药、化肥、添加剂,酿造中国有机米酒。同时发起七约耕读学堂,传播耕读文化,倡导自然的生活方式,让人和土地更自然。
地址:安徽省黄山市 黟县南屏村 七约农场
微博、微店、淘宝:七约农场
客服微信:1775592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