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家风家训】乾县优秀家风家训系列展示(三)

2017-06-19 乾县宣传

  再也看不见蹲在地上捻馍花的外公了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爷叫人商量事。一般,老人活到这两个年岁,总会战战兢兢颤颤巍巍,过生与死的大坎儿。这个坎儿,有时还真就过不去。

         外公去世的那年正好八十四。当时我出长差,没能见上他老人家最后一面。早先出差前,外公是好着的。有天突然间腿软,不能下炕走路,但饭量仍未减少,吃喝照旧。大夫也说没啥病迹,岁数大了,身体营养补给的功能退化了,属于营养不良,加强营养就行了。就这样,没病没痛的外公,躺倒在炕上,吃喝拉撒全要人照料。  

         刚开始时,外公还盼着自己快点好起来,不拖累儿女们。但躺在炕上十多天仍未见好,此后竟没有任何征兆,就倒头下世了,所有人都觉得突然。躺上炕直到倒头下世,母亲问外公身上有没有哪里不自在,外公一直说一点都没有。那时,我也是天天电话询问外公的病情,但也没想到,他老人家竟会那么突然地离去。外公弥留之际,说自己闭眼前唯一没见上的人就剩我了。听到这话,我泪如雨下。在安顿外公的先一天下午,我终于赶回了老家,跪倒在外公的灵前,涕泗交流,痛哭难起。

  外公在世时,爱吃牛羊肉和豆腐乳。在我上班自己挣工资后,逢年过节总要五十、一百的给外公踢打钱(零花钱,那时我的工资是每月四百多),叫他自己跟集上会去吃羊肉泡馍,去踢打。每次给钱,外公总要推来掀去地推脱,说自己有钱,说我在西安城站住脚也不容易,也要过日子,用钱的地方多。最终也总是我把钱硬塞进他的口袋,用手捂上,劝说上半天,他才罢休。前几年我回老家,就会到桥梓口老马家买上一二斤牛羊肉带给外公,或者买几瓶王致和的豆腐乳带给外公吃。有一次,我自己在家炖了牛肉带给外公,外公说很好吃。桥梓口的牛羊肉,外公说已经不是以前那个味了,还不如我做的好吃。那个味是怎样的味儿,我不知道,早年的时候,外公在西安老民航(西稍门)的工地上呆过,我推测是他那个时候吃过的味儿。

    外公的前半生,是穷苦的半生;后半生,是苦命加上鳏苦的半生。和大多数人一样,外公经历过民国十八年的恐怖年馑和六零年吃食堂的饥荒岁月。特别是在后边的饥荒中,拉扯大两女一儿,历经了多少艰难困苦,只有外公一个人知道。

    外婆病故于一九五六年,那年姨妈八岁,母亲五岁,舅舅不到三岁。“狠心”的外婆撇下了公婆,外公,三个儿女。洗衣服、捥针线、戳锅底、做饭这些生计大事,就压到了外公和母亲肩上。靠天吃饭的庄稼,粮食收成一般,还要上缴国库,每每交完公粮,就所剩无几,全家六口人六张嘴,日子艰苦。现在很难想象,一个没有主妇的六口之家是怎样熬过了那些困顿凄凉的岁月……

  真没想到,我最后一次见外公,竟是和他老人家的永别。那是外公过世前一个多月,国庆节假期,我和母亲从西安回老家看外公。

  我带了提子葡萄,芒果,香蕉,还有我用高压锅炖的牛肉。见了外公,我给他吃我做的牛肉,外公喜欢用手撕着吃。嚼着牛肉,外公说很香,很有味道,可就是嚼不烂了,没办法,就只嚼完味,肉就唾给狗吃了。我知道,并不是肉不烂,是外公的牙齿不行了。便洗了提子葡萄给他吃,一颗掉在了地上,滚了几圈,沾满了泥土,我正想去捡起来扔了,外公早我一步捡在手里,用另一只手掌转了圈地擦去了泥土,放进了嘴里。

    外公的这个动作,又让我想起了很多往事。从小到大,不知道多少次了,我们吃馍时掉了馍花渣子,如果被外公看到,他必定一边嘱咐我们咬馍时,要用手掬着,不要掉馍花,一边就蹲在地上,用手指仔细地捻起大大小小的馍花渣儿,放在另一个手心里,然后轻轻吹去沾在馍花上的尘土,放进自己嘴里吃了。几十年来,在大家吃完饭收拾完饭桌离开后,他总是蹲在地上,仔细地捻起掉在地上馍花和饭渣,自己吃掉。不管在舅家姨家还是我家,这成了外公的一个习惯。外公识字不多,虽然没有拿“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教导过我们,但每每看到,我都会更加深刻地领悟这句诗,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经历过饥荒的外公对粮食的珍惜。

  从记事起,我和母亲每次到舅家,母亲总要给外公里里外外地洗刷收拾,这一次也不例外。我帮着母亲提了洗衣服的盆子,倒上了水,母亲就在舅家的大门口洗外公的床单和衣服。我和外公坐在头门口,一边跟母亲三个人拉着家常,一边就把外公的手担在我膝盖上,剪掉了他长得老长的指甲。没想到,在他有生之年,这竟然也是我最后一次伺候他老人家了。当时外公的手有些微凉,那种微凉,我现在都能感知到。也就是那双榆皮样微凉的手,曾经一次次爱抚过子女,一次次与不公的命运抗争,一次次与困苦的生活搏斗,一次次捻起地上的馍花饭渣……

    再也看不见蹲在地上捻馍花的外公了,此刻我热泪盈眶。

--------------------------------------------------------------

  作者简介:王炜,陕西乾县新阳人,现居西安。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咸阳市作协会员。作品发表于《散文》《西部文学》《博爱》《精短小说》《微篇小说》《陕西日报》《北京晚报》《西安日报》《西安晚报》《华商报》《长沙晚报》《咸阳日报》《渭南日报》等报刊。曾获《光明日报》主办全国征文大赛三等奖等奖项。

欢迎扫描(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乾县宣传”微信公众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