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岛应该怎样对待外来人口?

凤凰青岛 凤凰网青岛 2019-06-08


进入2019年,青岛掀起了“学深圳、赶深圳”的热潮,前有市委书记王清宪带队为青岛引入近千亿合作项目,后有150位青岛干部奔赴深圳体悟实训,不仅如此,城市各领域各行业均把目标投向了深圳,在这一刻,青岛的整体发展方向结束了原先“东南西北、各成一派”的局面,城市的步伐空前一致。


青岛为什么要学深圳?此前笔者曾在《青岛为何要学深圳?》一文中做过详尽阐述,可以说,虽同为计划单列市,青岛确实全面落后于深圳,其中缺乏从事各领域的人才则是决定差距大小的关键因素。


凰探第606期

撰文/©海沸



深圳态度:“来了就是深圳人”


谈及深圳,它拥有众多的标签:一线城市、创新之都、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全国性金融中心等等,而托起这些城市名片的恰恰是那1300万+的人口以及人才的高度集聚。对待外来人口高度的包容性,融入了深圳的基因。


这1300万人口来自全国各地,他们汇集在这座城市,为了各自的梦想打拼着。


有的已经功成名就,仅在深圳南山区,上市企业就达148家,这里是量产富豪的城市机器,即便是面对10万+每平米的高房价,他们依然可以坦然应对,一掷千金,因为这里给予了他们丰厚的薪资待遇,2019年一季度深圳求职平均薪酬是9737元,相较于2018年(8822元),涨幅近10%;



而有的则还在底层奋斗,但他们并不太在意自己的境地,因为他们坚信深圳能给予他们实现梦想的机遇。就像每天穿梭在城市中的出租车司机们,他们会抱怨吐槽深圳交通违规的高额罚款,甚至抛出“根本干不下去”的言语,但当笔者认真的问他们是否会考虑离开的时候,他们则坚定的说“不想离开!罚了1500元,我再挣回2000就好啦”。


在他们眼里的深圳,这里代表了中国城市最高等级的发展水平,这里充满了机遇与挑战,这里有着极强的包容性,始终牵动着他们的心弦,不想离去。


当“逃离北上广”火遍全国的那几年,“来了就是深圳人”却成为深圳对待外来人口的一种态度。



2018年,深圳全年人口增量达到49.83万人,位列年度十大人口增加最快城市前列,其中在全市新增常住人口中,应届大学生和各类人才达28.5万,占比近60%。深圳的自带“流量”效果显著,高层级的城市发展水准和各类优质资源集聚度,保障了深圳在人才政策力度不大的背景下,仍可以做到常住人口增量远高于户籍人口增量。



青岛:揽人才,哪些问题要先解决?


反观青岛,过去一年新增10.39万人,增长还不到深圳的1/4,吸纳更多人才来青岛的需求,变得极为迫切。


2019年,伴随“双招双引”跃升为青岛的“一把手”工程,市委书记王清宪亲自带队赴深圳拉开青岛“学”、“赶”大幕。随后国家发改委又划定城市等级,明确提出城市常住人口300-500万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青岛位列其中……



一系列政策利好让我们看到青岛乘势招揽人才的机遇,但仅靠政策大面上的推动,仍无法达到真正的效果,还是要解决一些实质的问题,例如最要紧的住,还需要上一些“干货”。


出租住房是个解决外来人口住房供给的好办法。日前,西海岸新区为吸引和留住人才提出八折即购买或租赁人才公寓,此外,建设“青年公寓”,采取八折租赁的形式出租给各类人才,优先分配给引进大学生,投入运营前三年按照市场租赁价格的20%给予补贴,走在全市前列,而回看2018年各区市人口增长情况,西海岸的3.8万人也是最多的。


同时,针对住的问题,青岛今年也有新政发布。硕博毕业生可领一次性安家费,最高15万/人,住房补贴对象首次扩大到本科生,按照本科毕业生500元/月,硕士研究生800元/月,博士研究生1200元/月的标准予以补贴等。



当然,除了政策针对的高学历人才和大学毕业生,青岛还需要各层次的人来补充到城市的各行各业,他们可以是工人,可以是服务生,可以是清洁工,可以是快递员等,这些人也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青岛应拿出“来了就是青岛人”的决心,持续放开落户条件和提供优厚的利好政策,给他们与城市户籍居民同等的教育、医疗、养老这样公共服务方面的保障,而不是仅局限于高层级的人才。



© 精彩回顾



凤凰网青岛原创

◎ 本账号现已全网多平台运营,欢迎搜索“凤凰网青岛”订阅

◎  青岛城市精英资讯第一微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