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迈向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站在新风口的市北,变革正在发生!

凤凰青岛 凤凰网青岛 2020-10-27

风从海上来,势起胶州湾。


青岛,“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开放始终是青岛最大的机遇和优势。如今,伴随着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架构成型,“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新格局已然成为青岛的最新方向。


大势之下,作为“百年青岛”城市发展的历史原点,市北区乘势锁定“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的新目标,力求“趟出一条党建统领、开放创新改革实现老城区高质量发展的路子来”,进而引领青岛百年老城走向复兴。


“市北突破了,青岛老城复兴就有了希望;市北崛起了,青岛主城高质量发展就有了未来。”回望来路,一系列行动与实践,在青岛过去一年借势而为的发展大潮中,烙下了深深的“市北印记”。


如今,伴随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的聚势而强,市北的改变,正在悄然发生!


凰探第731期

撰文/©李毅、庄建成

审校/©张慧


市北新目标

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浮出水面


青岛,依港而建,因港而兴,青岛港老港区是青岛的根脉,凝聚着青岛百年发展的历史,也承载着人们对城市未来百年开放发展新的希冀。

2019年,是青岛城市发展全面起势的一年,一系列重大战略落地市北。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的相继获批,是中央对青岛发展的加持。山东港口集团组建,总部落在市北大港。

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

伴随青岛15个攻势的全面发力,“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攻势”列为重点建设攻势,在多个场合被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提及:

2019年3月27日,深圳推介会上,王清宪向现场的600多位深圳企业家重点推介青岛三个攻势,第一个便是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建设攻势;
同年6月27日, 青岛市15个攻势作战方案“收官答辩”,王清宪亲自主持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建设攻势作战方案答辩会,指出,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要树立平台思维、生态思维,推动航运、贸易、金融各种资源要素在平台上共享互动、融合发展、形成生态,实现价值链倍增;
10天后,2019年的中国财富论坛在青岛召开,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致辞中对青岛发展做出展望和回顾。明确青岛将以港口为依托、以贸易为核心、以金融为保障、以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为目标,筑牢开放桥头堡。……

一系列来自城市顶层战略设计,为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攻势选择承载地,做足了铺垫。


针对一系列利好的叠加,市北区也在2019年9月8日召开的区委二届八次全体会上,进一步明确了全区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是开放发展的必然选择。将围绕“打造山东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桥头堡”这一目标,推动航运、贸易、金融多业态深度融合和良性互动,做优航运、做大贸易、做强金融,推动市北站到全市对外开放新平台的高度上,在更高水平上扩大开放,在更大空间中配置资源,通过配置、凝聚资源,倒逼政府的改革,打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重塑发展新格局。以创新理念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中心。

值此,从国家到山东再到青岛市,各级战略托起市北的雄心壮志,创新中心核心区借势登上青岛开放发展的舞台中心。

被时代赋予新使命的市北区,又一次站在了发展的新风口。


市北新实践

创新中心核心区布局轮廓初现


风口之上,锁定打造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的市北,不仅拥有外部战略的加持,同样也基于自身的发展现状,进一步明确自身具体布局规划,并将其与国家、省、市各级战略紧密相连。

首先,市北以开放的视野作为出发点,基于主城产业积淀,创造性地提出了“1412”发展格局。

“1”是以大港区域为龙头,“4”分别是历史文化记忆示范片区、滨海新区、中央商务区以及创新资源集聚示范片区,“12”则指向市北区的12大产业,搭建出12个主力产业平台。


其中,大港区域是市北剑指老城复兴依仗的战略核心、重要的规划承载平台,其转型改造是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的重中之重。在大港区域内的百亿级山东港口集团总部项目和国际邮轮母港区,正在成为市北发力新目标的“引爆点”。

有了核心施策点后,产业布局将决定一个区域的发展水平。对致力于打造创新中心核心区的市北区来说,产业如何与城区发展相融合,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发展宽度。四大片区与十二个平台的提出,正是经过市北区现有产业资源以及区域发展现状的研判后,所提出的科学规划。

随着四大片区功能的进一步明确,发展潜力进一步释放,也就拥有了不同产业适宜发展的土壤。12大产业平台的提出,正是立足于平台思维,突出核心企业、高校、机构引领的创新体现。

其次,就是市北区的增量布局,即打造六个千亩新兴产业集聚区的发展路径,进一步推动老城复兴。

如果说以大港区域为核心、构建“1412”发展格局是市北为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积蓄力量的话,那么,打造”六个千亩“,则是市北扬起开放和创新的大旗,谋定未来、锁定发展突破口的重要落子。

对于扬起开放大旗的市北来说,让企业能够进得来不仅体现了对企业的尊重与重视,也是其谋定长远发展的必备条件。

围绕新兴产业,市北区聚焦科技创新,进行优化空间布局,打造不同功能又相互融合的“六个千亩”产业集聚区,进行优化空间布局,重塑产业经济地理和结构方式,在提升城区发展功能品质的同时,为青岛市实现新兴产业的全面崛起,添砖加瓦。


具体来看,市北区自南到北、自东到西,依次布局了千亩青岛大健康产业集聚区、千亩青岛人工智能产业聚集区、千亩数字科技大道、千亩跨国公司区域总部集聚区、千亩高端新材料产业集聚区以及千亩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六大新兴产业既拥有鲜明的科创属性,也都具备独自引领发展极的条件。

“六个千亩”间明确的产业发展方向分工,一方面有利于理顺发展方向,提升发展效率,避免资源的闲置与浪费,另一方面又有助于形成合力,打造百花齐放、与时俱进的市北产业发展格局。

这令聚焦“新航运、新贸易、新金融”的市北,再添创新动力,一幅崭新的“中国北方滨海科创城”蓝图已然绘就。


国际邮轮港建设,是青岛着眼未来百年发展的历史性工程,是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的重要支点。

2020年3月28日,青岛国际邮轮母港区建设开工暨全球招商仪式举行,总投资313.5亿元的15个项目现场签约。国际邮轮母港区分为乐海坊、探海坊、尚海坊、通海坊、居海坊五大板块,将集聚邮轮旅游、金融贸易、智慧创新、商务文化四大产业,打造青岛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的承载区、国际资源对接的思想策源地、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的核心区。

借国际邮轮母港区核心区起航和山东港口集团总部落户的契机,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发展轮廓在市北浮现。


市北新成就

创新中心核心区产业百花齐放


乘风破浪潮头立,奋楫扬帆正当时。回望过去一年,改变,正在市北悄然发生。

有了顶层战略赋能,市北围绕“新航运、新贸易、新金融”,内外发力,深耕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对外,瞄准“双招双引”、主动对接沪深等各领域资源。牵手企业、项目合作更是捷报频传;对内,积极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为产业项目,企业人才提供最好的服务,厚植22个街道,进行深化改革,进一步明确“全党抓经济”的发展理念,将搭建与经济发展相融合,成为城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开放方面,青岛国际邮轮港区拔锚起航,包括英国卫狮集团中国海员总部基地、挪威船级社、上海海事大学青岛研究生院等一批“三新”产业项目落地,与中远海运、中国海事仲裁委等深度洽谈合作,总投资过百亿的绿地海外滩等3个国际邮轮母港区协同区项目正式启动。

同时,一年来新引进项目17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9个、10亿元以上项目13个,青岛工业设计创新中心、春光里·青岛产投生态综合体、洪泰山海会等高端产业项目集聚先行承载区,同深圳工业设计行业协会、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亿达未来等行业翘楚结为“城市合伙人”。通过聚各类高端资源搭建“平台”的形式,实现工业设计、人工智能、供应链等多维度赋能产业发展。


创新方面,锁定打造面向中国北方的滨海科创城,探索以创新赋能“六个千亩”增量崛起和盘活“1412”存量的产业发展新路径。


在增量崛起上,市北区全力推进“六个千亩”产业集聚区建设,青岛首个M0用地项目青岛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国际大健康产业集聚区以及投资14.7亿元的中国钢研“一院一园”项目开工,青岛人工智能国际会客厅建成启用,目前已有华为、科大讯飞、阿里、海尔等近40家人工智能领军企业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在此落户。


在存量盘活上,全力推进以大港为龙头,四大功能片区为支撑,山东港、中车、青啤等12家重点行业龙头企业为平台“1412”发展格局,包括山东省港口集团注册资本50亿元的金控板块、注册资本10亿元的邮轮文旅板块及航运板块陆续落户,注册资本50亿元的中铁晋鲁豫区域总部正式落地;“中车四方智汇港”拟于本月下旬举办开工仪式;成功承办青岛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招商推介大会等。


改革方面,注重“人”的作用,打造中国北方营商环境最优城区。一方面,计划利用三年时间,打造10万平米的青年公寓,全力打造中国北方营商环境最优城区,出台优化营商环境24条、民营经济发展19条、人才高地建设六大工程20条等,加大制度创新和政策供给力度。逐步从单一的产业人群聚集到多元的创新、创业人才的汇聚,尽可能的将更多的人才留在市北。


另一方面,树立“抓党建就是抓全局”理念,以党建统领汇聚组织力、提升执行力,实施“菁英工程”干部培养计划,开展经济发展、精准扶贫、攻坚克难、服务群众“四个一线”体悟实训工程。在“烈火中锻造一支铁血干部队伍”,过去一年,这支铁军不但征集申报创新突破项目114个、金点子120个,“四上”企业实现全面复工复产,激发并护航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活力。


正所谓“城,所以盛民也。”一年以来,市北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按照科学的规划与积极的实践,在开放、创新、改革领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城区未来打造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引领青岛百年老城复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市北新风口

创新中心核心区直面未来挑战


伴随国家“双循环”战略的全面起势,作为青岛核心主城区的市北,也是青岛承载国家战略、推动各项改革举措的实践者,这就要求城区未来发展的进程中,在不断巩固原有优势成果的同时,与全市主要规划战略同步。正如王清宪对市北区未来发展所要求的那样:

把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与打好15个攻势、“学深圳、赶深圳”、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等结合起来,抓住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建设机遇,根据功能定位集聚发展现代服务业,错位发展、差异竞争、优势互动,趟出一条老城区开放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路子来。


随着市北区锁定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的宏大目标,在国家、省、市各项利好政策的叠加之下,市北区已然来到发展的风口之上。下一步,如何克服疫情对核心区建设造成的冲击、突破老城区的束缚以及融入国内国外双循环发展大局,发力工业互联网与现代服务业,将决定市北未来发展的高度。

对此,市北区应势而动、聚势而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专业的市场化氛围并构建最广阔的应用场景,以此打造聚势而强的创新中心核心区。

FENG视频/制作

毕竟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走的是开放创新引领老城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其实质是打造一个全产业链汇集、各要素自由流通的平台。因此,市北区将继续坚持平台思维、生态思维,助力企业做大做强。把营商环境作为党委“一号改革工程”,发起十个方面的改革行动,用改革的冲击钻系统性重构发展环境,切实保障服务每一位企业家、创业者。

如今,创新中心核心区正在经历产业空间拓展、城市功能完善、土地集约利用、市民方便宜居四个目标一个过程完成的发展阶段,对土地、资本等要素需进行市场化配置,可以为企业集约提供优质资源要素,要运用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加快推进载体开发建设,为企业发展形成更充沛的保障支撑。


最后,建设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的重要保障,还是要落到“人”的身上。针对当前的全新发展格局,面对可能会遇到的挑战,谋定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的市北区,将继续加强组织力、提升执行力,打造最强团队倾力保障发展,为企业、群众解决痛点堵点问题。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的战略规划与践行能力。诚然,市北区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除了紧跟全市顶层战略、广聚全球创新资源,城区还需要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既要善于运用市场逻辑、资本力量,加快推进项目载体实现创新化、智能化,又要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的细节管控水平,高效推进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绣出“三新”市北的品质品牌。

风口更迭,世事流转,站在新风口上的市北,已经迎来属于自己的新时代。




凤凰网青岛原创

◎ 本账号现已全网多平台运营,欢迎搜索“凤凰网青岛”订阅

◎  青岛城市精英资讯第一微刊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