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济青争夺的这所“国字号”院校,落户苏州!

凤凰青岛 凤凰网青岛 2021-09-15

高校依城市而兴,城市因高校而盛。
一座城市拥有大学的数量和质量,关乎其发展前途、科研创新力量、社会影响力、城市知名度和亲和力,以及城市青春度与活力。
正因如此,全国各城市“高校争夺战”异常激烈。特别是像杭州、青岛、宁波、济南、苏州、石家庄等众多城市纷纷引进名校名院前往布局。
早前,有关“国字号”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的落户,便引发不少热议,济南、青岛、苏州等地都是该项目争夺的强劲候选城。
但最终,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选择落在了苏州,而对于最早谋划引进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的济青而言,祝福的同时难免有些失落……

教育观察第49期
撰文/冯亚楠
审校/张慧


 

各城市的激烈“争夺战”


一座城市,立于产业,兴于人才,而高校正是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衔接作用。
近年来,一些高校数量相对较少的城市,纷纷抓住高校扩张的机遇,把引进高校作为城市引智、引才的重要举措,并掀起了新一轮的“高校争夺战”。
其中,涉及“国字号”大学的竞争尤为激烈。因为在2020年8月底,教育部规定高校校名原则上不得冠以“中国”字样。可见,任何一个地区,如能拥有“国字头”大学,就等于拥有了极为稀缺的资源。
正因如此,早前,有关“国字号”院校,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的落户便引起各界广泛关注,从公开报道看,山东、浙江等多省市都加入到了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选址争夺战”中。
作为竞争的“先锋者”,济南是最早布局、谋划与中国中医科学院牵手的城市。

在2019年第六届中医科学大会上,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表示,山东是中医药大省,中医药发展具有悠久历史、良好基础、强劲支撑和巨大潜力,衷心期盼和热烈欢迎更多中医药领域的专家选择山东、更多优秀的中医药企业扎根山东,共享机遇、共谋发展。
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济南市副市长王桂英提交了《加快筹建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的建议》,建议依托中国中医科学院筹建“国字号”中医大学,开展中医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探索。
济南在发力的同时,青岛也在努力。
2020年12月,有网友在青岛市政府官网留言,建议青岛积极争取引入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并确立青岛市中医药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做出了回应:对于中国中医药大学落户山东事宜,省委、省政府已从全省中医药发展大局考虑,拟将其落户济南。青岛市将继续加强与中国中医科学院等高层次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引进高端人才和重点项目资源。
2021年1月,又有网友在青岛市政府官网留言,藏马山距离西海岸新区大学城并不远,而且有足够多的存量土地。青岛在医疗院校方面,存在较大缺口。希望能够成功引入“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
青岛市政府信箱回应表示:西海岸新区管委进行了落实,借助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藏马山区域大力发展医养健康产业,藏马山国际颐和养老城项目已竣工投产,佳诺华医养健康小镇项目正在建设。将时刻关注“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的筹建进程,专题研究项目的可行性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当各方都在关注这所高校将花落谁家时,终于,这场争夺持久战传来了最终的结果。

4月22日,苏州市政府与中国中医科学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签约落户吴中区
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表示,苏州市与中国中医科学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签约,共同建设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必将为苏州医疗教育事业发展,特别是中医药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家欢喜几家忧”,争夺战的背后,这所“国字号”院校究竟有着怎样魔力?又将为所在区域的产业发展带来哪些积极的影响?
这所“国字号”院校究竟什么来头?

作为国字号中医科研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历史悠久、学科齐全、成果丰硕,在中医药研究领域具有较强的实力,并拥有中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研究员和一批院士队伍等高层次人才。

中国中医科学院始建于1955年,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的集科研、医疗、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医药研究机构,是中医药行业的“国家队”

其前身为原卫生部中医研究院,1971年与北京中医学院合并,更名为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12月举行五十周年院庆时,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 

此次,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将以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为基础筹建,设置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3个主干学科,以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教育为主体,以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为基础,致力于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培养复合型、传承型、科研型的具有人文素养的国际化中医药人才。

并建立院校师承等融合发展的办学模式,开拓“经典-临床-科技”三位一体教学模式,规划“复合型-传承型-科研型”三位一体人才产出模式,实现“医教研协同、医工理文融合、临床实践与科研创新同步”的一体连贯式个性化拔尖人才培养新途径。

在其落地之余,更让人关注的莫过于这所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能为城市带来什么?

最直观地来看,可以引入国家重点科研平台、院士工作站、国医大师工作站、岐黄学者等人才资源,在项目、人才、技术、体制机制等方面为大学建设提供全方位支持,扶持城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除此之外,也将提高苏州医疗服务水平和人民群众健康指数,助力苏州成为全省乃至长三角地区和全国中医药改革发展的重要基地


胜出的苏州
将给青岛带来怎样的启发?


苏州是如何获得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青睐的呢?


首先,苏州具有区位和历史人文优势。苏州拥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医药重镇,有着深厚的中医药文化积淀。


仅有先天因素是不够的,苏州方面为了吸引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落户,也是拿出了不少真金白银的政策,例如:将吴中区临湖镇园博园约610亩地块划拨作为大学建设用地;除部委核拨经费外,根据学校建设发展需要,投资运营平台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苏州方面负责全额承担,保障大学建设费用。


在大学投入运营后,苏州方面承诺,将在前5年给予足够的运行资金支持,5年后资金支持额度由双方另行商定。此外,在相关人才引进政策以及人才公寓、周边商业医疗交通配套、教职工子女入学入托等都给予支持。


客观来看,选择落地苏州,出台的政策以及其他因素是一方面,但更深层次、更重要的是要看到苏州对于城市中医药产业发展做出的深远布局——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地标,并期望成为具备影响力、竞争力的“中国药谷”。


根基稳,才能发展好。培根固本,青岛也在中医药事业上持续发力。


在建成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后,以此为契机,青岛吹响了在中医药改革方面高亢的发展号角。目前,共有两个中医专业国家临床重点专科,9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临床重点专科,还有全国首个海洋药物研发生产基地,以及全国唯一的国家药监局海洋中药重点实验室


在诸多方面,青岛的中医药事业都走在前列。但与青岛打造长江以北一流医疗中心城市目标仍有差距。存在一定的短板和不足,青岛的中医药大学仍处于空白之地。此外青岛中医药产业化水平不高,中医药产业链需要延伸、中医药产业结构需要调整……


未来,高校之争将会越来越激烈,明确自身短板的青岛,也需要通过抓住国家政策鼓励中医药发展的契机,加快中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围绕产业谋篇布局,推动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为更多高校院所提供其成长发展的沃土,进而在新时期中国高校分布图中,谋得一席之地。



 



凤凰网青岛原创

商务合作请电话/微信联系:0532-88707398/15275282167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