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潮涌胶州湾 聚势核心区⑩:让百年主城宜居宜业!解码城市更新“市北逻辑”

凤凰青岛 凤凰网青岛 2021-11-04



作为青岛的老城区,市北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城区转型发展潜力巨大。正因如此,市北区也被赋予了“做好历史文化街区传承保护和修复利用,实现宜居宜业”等使命与任务。
近年来,青岛高度重视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工作,焕新城市活力已成为青岛的持续性命题。尤其是市北,通过导入优质产业等方式,下活城市更新整盘棋。而其总结出的经验,亦可为其他区市进行城市更新提供有益借鉴。
事实上,城市更新并非简单的“大拆大建”,往往精细处更能彰显城市风范。那么,在城市发展由增量扩张为主转入存量更新为主的新阶段,作为青岛主城核心区的市北区,又该如何兼顾活力与温度?

城市心观察第670期
撰文/庄建成
审校/张慧


 

勇于创新实践

努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0月7日上午,青岛市委主要领导到市北区调研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等工作,并提出市北区要聚焦推动产业发展、完善城市功能品质、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加强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勇于创新实践,聚力苦干实干,努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青岛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力量的新要求。


作为青岛老城区,市北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城区转型发展潜力巨大。


正因如此,市北区要在推动老城区高质量发展上持续用力,努力取得更大成效。要加快推动产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大力发展“四新”经济,用好园区平台,开展精准化、专业化招商,引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要做大做强航运经济,深入推进邮轮母港区、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建设,加快发展航运贸易、航运金融,提升航运服务功能,增强现代服务业竞争力。


同样,市北区也被赋予了“持续做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项工作,科学合理布局居住、产业、生态、文化和公共服务等功能,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力度,做好历史文化街区传承保护和修复利用,实现宜居宜业”等任务。


值得关注的是,9月13日青岛市委主要领导在市北区调研时,提到要做好历史文化街区传承保护,留住城市珍贵的历史记忆,因地制宜导入新的业态,让百年老城区焕发新活力。要加大棚户区、老城区改造力度,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短板,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这意味着,青岛对市北区推进老城区高质量发展寄予了极大的期待。


事实上,市北区在城市更新方面确实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总结前期的一系列经验做法,为全市城市更新工作趟出一条可复制、可借鉴的路子。


摄影:修相科


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这是城市更新的“市北逻辑”


老城区在历史发展的洪流中不可避免地要经历迭代更新,这既是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使然,同样也是城市提升综合实力的内在需要。


作为青岛一项持续推动的工作,城市更新早已成为市北区发力的重点。


“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正是市北区布局城市更新的逻辑。这不仅适用于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同样也可细分为招商引资的精准导入以及城市品质的高效攻坚。


作为主城核心区,市北区全面梳理历史文化街区现状条件、历史文脉,在启动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工程的同时,综合考虑港、产、城融合协同发展等因素,瞄准新航运、新贸易、新金融等产业方向,精准导入重点产业项目,以新产业新业态,赋能历史城区的迭代升级、时尚蝶变。


依托城区资源禀赋,市北区规划面积约14平方公里的历史文化街区,占青岛市历史城区面积近一半。内有四方路、馆陶路、上海路武定路、无棣路、三江路、黄台路六大历史街区和长山路集中片,附加即墨路小商品市场,区域内文保建筑、风貌保护建筑共约26万平方米。


在打造青岛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的蓝图之下,历史文化街区迎来实现蝶变的契机。而随着市北区率先响应,提出打造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的发展目标,作为推动大港片区产业落地、聚集的先行承载区,历史文化街区再度收获利好。


通过对历史城区进行“产业再定位”,核心区瞄准“四新”经济,规划四方路南片为RCEP工业设计综合区、四方路北片为RCEP商贸文化交流区、馆陶路街区为RCEP金融区、刘子山别墅群及贻清里为RCEP国际商务商事中心、三江路街区为RCEP文旅文创展示区、黄台路—无棣路街区为RCEP特色教育及产业拓展区、即墨路小商品市场周边为RCEP生活体验区,用产业升级、文化引领、城区品质优化为城区发展空间换“芯”。


有了着眼长远的全局规划,更重要的是配套产业导入。


广兴里


久负盛名的广兴里,如今已焕然一新,变身青岛工业设计创新中心。以其为核心,集聚德国黑马创新设计思维实验室、海尔创新设计中心等20余家海内外设计机构,并引入知名跨境电商平台华科智博公司,打造里院跨境电商产业园。在这一“龙头”带动下,不少高端项目正陆续被这片同时具有老城韵味与创意前景的“宝地”吸引。



2020年11月28日,依托青岛第一粮库更新打造的青岛新金融产业园正式揭开面纱。围绕“F+ABCDE”(金融+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数据科技和边缘计算)金融科技产业方向,构筑新金融产业全生态服务平台。


馆陶路


有着“青岛华尔街”之称的馆陶路近年来吸引了洪泰山海会、春光里产业资本集团入驻。以馆陶路新金融街为支撑,在历史城区加快导入上汽创新升级产业基金、慈云唐信数字科技、锦誉金融服务、泰富汇业投资等50余家优质投资机构和产业资源,使金融企业数量达到300余家,引领新金融产业在全域集聚发展,打造特色鲜明的“青岛新金融中心”。


依托老城区独特的资源禀赋,市北区正通过更加精准、专业的招商引资,扬起胶州湾东岸高质量发展的“龙头”。


老城区高质量发展,不仅要高屋建瓴,更需要关切人的需求,真正实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近年来,市北区着眼于以党建引领进一步提升城市基层治理和发展水平,将全区22个街道137个社区划分为940个治理网格,通过党建整合资源、聚合人心、耦合要素、形成生态。



通过创新打造“党群e家”信息化平台,建立了“群众吹哨、街居响应、部门报到”和全周期管理机制,平台现有用户总数30.04万、党员数7.44万、居民21.37万、企业代表1.24万,已累计受理群众吹哨问题13万件,结案12.97万件,办结率99%;定期梳理基层治理“硬骨头”,畅通顶格协调机制,推动问题应办尽办、能办快办等。


可以说,过去两年,市北区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方面的探索走在了全市前列,趟出了一条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市北路径。同时,通过一系列切实可见的行动与创新举措,市北区也在创建文明典范城市的过程中,展现出了作为主城核心区的担当。


正如青岛市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提升城市品质工作推进会议所说,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提升城市品质,是进一步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现实需要。


会议强调,要以创建文明典范城市为抓手,加快解决“堵”的问题、大力整治“乱”的现象、着力做好“美”的文章,全面推动实现更高水平宜居宜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为此,市北区坚持问题导向,完善体制机制,层层发动,人人参与,一起动手,全面推动实现更高水平宜居宜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2021年7月16日,以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契机,市北区打响“187攻坚行动”,向影响城区功能品质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发起攻坚。



8月20日,市北区召开“建设高品质主城核心区 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推进大会,提出要在长效提升环境卫生、坚决打击违法建设、深入整治占路经营、加大老旧楼院和背街小巷整治力度、提升道路交通精细化治理水平、抓好农贸市场专项整治、全面推进园林绿化提升、全力打造数字市北等8个方面盯紧任务。


值得关注的是,市北区总投资约3.5亿元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已全面开工,涉及楼栋164座,惠及居民1万余户。


截至目前,市北区已拆除各类违建20.3万余平米,完成年初违建治理任务的203%;整治老旧楼院1700余个、背街小巷170余条、农贸市场34个、食品三小场所4600余个,187个突出问题已解决80余个……工作成绩亮眼。


针对百姓关注的出行和居住环境等问题,市北区已完成精细化整治提升市政道路238条,其中涉及快速路1条、主次干路79条、其他道路158条;累计完成维修车行道11.8万平方米,维修人行道7.7万平方米;维修检查井周边破损47处,整修路沿石714米。完成对延安二路、吴兴路、华阳路等28条市政道路整治提升,共整治面积27.6万平方米;审批掘路54件,占路44件。


透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到,市北区确实在提升城区功能品质上,下了功夫。而通过加强社会治理,深入推进城市更新,不仅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亦可进一步扩大内需,激活发展潜力。


对要实现“宜居宜业”的市北区而言,接下来做好城市更新的文章,兼顾活力与温度,让烟火气与人情味相得益彰,至关重要。


实现宜居宜业

让百年主城充满活力与温度


在愈发精细的城市建设之下,城市更新不仅要抡得起“大锤”,还要拈得起“绣花针”。


确实,城市更新越来越聚焦于微更新。对承载城市百年记忆的历史建筑,需要兼顾好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和传承,统筹好风貌保护与民生改善、区域转型升级、建筑活化利用的关系。


以上海为例,当地城市更新机制,经历了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危棚简屋改造,到21世纪初的“拆改留并举,以拆除为主”,再到2017年“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主”的更迭,且仍在不断演进,向更精细化发展。这不仅代表城市更新思路的变化,同样也折射出在“卓越的全球城市”蓝图下,上海的温度。
2020年7月,上海在全国首创城市更新中心;今年6月,上海城市更新基金正式成立,总规模近800亿元,定向用于投资旧区改造和城市更新;9月1日,上海首部城市更新领域地方性法规《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正式实施,明确坚持“拆改留”并举,并更加关注城市原有风貌肌理。
在法律法规及资本的协同作用下,上海城市更新成效显著。如上生新所改造,就是以改建或加建为主,保留众多历史建筑和绿地,并将两边通道打开,把空间开放给周边居民,与生活空间相连通,最大程度保留烟火气。
经过打造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两年的锤炼,市北区同样也形成了“以资本吸引资本”的创新路径,如何让资本更好地赋能城市更新,推动老城区高质量发展,对于全市老城区蝶变,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事实上,市北的历史城区资源不仅是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依仗,同样也肩负着青岛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希冀。
2019年1月,青岛市正式启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青岛申遗最大的资本,便是28平方公里历史城区、13片历史文化街区,以及老城区中星罗棋布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名人故居等。
但世界遗产申报是一件非常艰难、复杂且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不仅考验一个城市的管理水平,也考验着一座城市对市民的动员能力。
尤其是老城区保护,除立法外,还需要采用一些更加行之有效的举措,留住老城区记忆,讲好老城区故事。
纵然青岛申遗路漫漫,唯有坚信“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方能成事。
值得欣喜的是,我们看到了市北区在保护老城区、讲好老城区故事方面正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

今年国庆假期,在市北区尚·街里举办的大鲍岛·艺术森林市集,便是让老城区“活”起来的范例。作为市北区产商融合的重要落子,本次市集真正将里院特色与青年文化、新兴产业融合,做到了“以实干求实效”
市集的举行,不仅赋予城市空间深刻的文化意义,也充分激活城市文化创造力,为老城区高质量发展以及青岛申遗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样板。
于市北区而言,其所推进的城市更新,并非仅仅停留在口头之上或是漫无边际的盲目规划,而是真正找到了实施城市更新的着力点,对症下药,让百年优秀文化,融入区域发展大势,既兼顾了烟火气与人情味,又让这些百年老建筑“活”了起来。

让城市更新与老建筑保护和谐共生,让老城区重新成为年轻人能够留下来工作、生活、创业的文创中心、交流中心,正是青岛申遗的应有之义。
而市北区在城市更新领域的率先垂范,确实已为青岛百年主城区打开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凤凰网青岛原创

欢迎大家多多转发,分享

商务合作请电话/微信联系:0532-88707398/15275282167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