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这个老师处罚了举报同学的告密者,全中国都在为她点赞!

2017-11-20 网文 天涯孤客1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一块巧克力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宁波的一枚小吃货,他把巧克力带到了学校。要知道,在绝大多数中小学,带零食到校都属于违规行为。小吃货的“违规”行为很快被同学发现了,并一状告到了老师那里。


他的老师,正是“我们1班”的王老师。王老师的处理方式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竟然惩罚了举报人!事后,她整理了“案发经过”,分享在微博上,并得到了全国网友的支持——




文字版


今天有个小孩因为带巧克力来学校,被同学举报了。民不告,官不理,民来告了,我就得理啊,于是我就把那块巧克力没收了。


中午,举报者又来告状,说那个被没收巧克力的学生骂他,还想打他。其实中午我有很多作业要改,但民一再来告,我也不能不管。于是我把两个小孩都叫来,问那个学生为何要骂人。那学生含着一汪眼泪,喊道:“因为他威胁我!他叫我把巧克力送给他吃,他就不告老师!我没给他,他就把我告了,还来笑话我!


真是非常可恶,不仅是威胁勒索同学,来告状就挑对自己有利的部分讲,扭曲事实,即使是被同学供出真相后,还想抵赖,被我一顿训斥,告状者才老实下来。


“你带零食来学校,是不对。”我对那个倒霉蛋说,又对另一个学生严厉地说,“你以告老师来威胁同学,问人家要好处,更可耻!”


最后的处罚:我让那个学生当着举报者的面吃掉了那块巧克力,帮他出了这口气。



这条微博发布于14日下午14:28,截至目前,收获了3000+评论和19000+点赞。有人甚至开启“福尔摩斯”模式,忍不住在微博八卦——


文中说告状者“即使是被同学供出真相后,还想抵赖”,也就是说,他是不承认有威胁同学的,那在此罗生门的情况下,老师是怎么确定不是那个孩子为了逃脱骂同学的罪责而说谎呢?


对于网友的疑问,王老师坦言,因为“告状者”有过多次信用问题,并且眼神躲闪,被王老师一眼识破,最后他乖乖承认了。


△网络图(图文无关)


在微博上,网友的态度呈一边倒,都支持王老师的处理方式,并表示被她的机智折服:



@e_bm:这种爱告状的小孩特别讨厌,长大后也是大概率的麻烦。


@郊县天王老田:小树就得砍,不能长歪了。


@唐拉拉:这个老师不能更可爱了!希望孩子们都遇见这样豁达幽默而有智慧的好老师!


@狸猫小姐的胡萝卜:哈哈哈哈哈出了这口恶气,当真是嫉恶如仇的官大人了!




有网友还给出了不一样的解决办法:



@法治君:没遇到我。我的惩罚不仅如此,还要求两人面对面站好,举报者必须目不转睛地盯着对面的嘴巴,直到最后吃完,帮他擦嘴。


@老子聊发少年狂:干得漂亮!我家小同学的老师直接在班上要求不许告状,要么你制止他说服他,老师基本上不受理告状。




也有网友脑补了后面的情节:



@我还能学-木卫三:然后举报者和被举报者达成共识,以后换着带零食,换着举报,然后就可以换着当着老师的面吃零食。


@杨大哼唧:也告诉带巧克力的同学:下次再带零食来老师就当你的面吃掉。


@K夾腳拖:好解气啊!带巧克力同学对着举报者边吃边说,“今天的巧克力格外好吃呢!”



“告密”处理引发关注后,王老师独家投书澎湃新闻——《老师如何处理学生告状问题》。

她认为“一个班级里最重要的是信任感、安全感……我希望学生们举止文明,班级井井有条,但我不希望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告密来掌握他们的动向。”她还强调,对学生告状的行为,不能一概而论,“我理解在当下社会,人们更热切地希望一个光明、公正、平等的环境,鄙视告密也正常,只是对儿童来说,他们真的不该承受这么重的一个指责”。

《老师如何处理学生告状问题》全文

如何处理好学生的告状,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关系到整个班级良好学风、班风的形成,也关系到每一个学生成长过程中获得的幸福感,以及以此形成的价值观。

没有教过小学的人,可能很难理解小学教育工作的琐碎。尤其是小学低年级,每天都会遇到很多很多来自学生的告状。处理这些问题,是非常考验成人耐心的,因为在大人看来无足轻重的事情,在小孩眼里,却都是大事。

我曾处理过一次学生打架事件,去教室巡视的时候,一群学生拥上来,七嘴八舌地告诉我,有人打架了。我看到这两个孩子的时候,他们还揪着对方不肯放。我问清了事情的缘由,原来是因为窗户上停了一只虫子,其中一个孩子认为这是一只害虫,就想把窗子推过去关上,夹死它;而另一个孩子认为这是一只好虫子,不该夹死它。于是,就这样吵了起来,乃至打了起来。我对他们说:“你们两个人,一个很有正义感,要消灭害虫,我理解你的心情,另一个很有慈悲心肠,很善良,我也很赞赏。这只虫子,老师也不认识,建议打开窗户,把它赶走,就可以了。”两个小孩都表示赞同,然后握手言欢,皆大欢喜。
教学日常当中,相当一部分的纠纷就是类似这种事情。如果身为大人,没有蹲下去倾听儿童诉说的耐心,只有简单粗暴的裁决,那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也无法得到孩子的认可。所以,面对孩子的告状,第一要紧的就是花时间和耐心来仔细地听孩子说,详细地了解经过,才能做出公正的裁决。对儿童来说,这种公正是很重要,也很珍贵的。

学生告状,表面看起来都是学生来找老师反映情况,指责他人,其实动机各有不同,主要分成三类。

一类告状是出于儿童朴素的道德感,他们要指出那些破坏规则的行为,比如考试作弊、逃值日、赖作业,在儿童看来,这就是错误的行为,是应该被批评、被指正的,他们告状,只是出于简单的是非判断;第二类告状是因为自己的利益被侵犯,比如被人欺负、捉弄,虽然这种骚扰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严重,却是让学生感到不舒服的事件,作为老师,也是必须介入的;第三类,其实在学生群体中也不少见,那就是一种损人利己的心态,出于嫉妒或是威胁的动机,告发他人。这种告状,堪称“儿童版告密”,是身为教师要特别注意的,我觉得对这种心态的扭转,远比纠正学生的违纪行为更重要。

面对不同的告状动机,老师要有不同的对待。对第一类告状,我会让告状者公开在班级里说,在全班面前表述自己的观点,批评那些不正确的行为,让全班学生进行讨论, 39 36918 39 14746 0 0 6145 0 0:00:06 0:00:02 0:00:04 6144发表各自的观点,使全体学生从中得到教育。既然是批评不正之风,我觉得可以心怀坦荡,公开表达。我把这作为学生品行教育的一种渠道。

前段时间我就刚处理了班级里一起这样的事件,有学生来举报,说某位班干部在检查教室卫生时,发现有同学乱扔垃圾。这位违纪者为了不被扣分,拿出十元钱来贿赂班干部,而班干部竟然也收下了。举报者对此十分愤慨,认为班干部在以权谋私。他来我这里告状的时候,我让他也向全班学生陈述了他所目睹的所有过程,让学生们发表了自己对此事的看法。讨论结束后,我不仅处罚了行贿者和受贿者,也郑重地将此事告知了家长,家长也表示十分重视,会在家严肃教育孩子。老师对学生的了解,远不及学生之间的了解,像这样他们私下里发生的交易,如果不是第三人告状,我是无从了解的。所以,像这类告状,我觉得对学生成长是有利的。不过,我处理这种告状的一大原则就是我不会因此奖励任何提供信息的人。我觉得实现公正本身就是对他们最大最好的奖励。

对第二类告状,我认为,老师一定要做好法官兼老娘舅的角色,因为这类纠纷往往经过复杂,涉及学生很多,学生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又会用谎言为自己遮掩。老师要在纷杂繁琐的各路线索中搞清事实真相,很不容易。如果在学生来告状的时候,只是不问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强行让他们互相道歉,收到的只能是表面上的平息,学生心里并不服气,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曾经有一个内向安静地孩子来告状说同桌总是打他,他忍无可忍。我在了解事情经过后发现,其实那个欺负人的孩子自控能力差,脾气大,只是在老师面前装得比较好,一直未被发现。作为老师,在处理好纠纷之外,也要教给学生一些与人交往的技巧和方式,告诉他们在遇到自己情绪很差的时候该如何排解,当别人有矛盾的时候如何处理。这样,就把告状作为了一个很好的契机,来帮助孩子成长。像这类告状,我一般都是私下里一对一地沟通教育。

第三种告状,我觉得是最需要教师警惕的,我们绝不能培养学生来做告密者,这是很可怕的。有一次,有几个男生在背后偷偷说老师坏话,被人举报了。我严厉批评了举报者。我对学生说,我不在乎谁在背后说老师坏话,我根本不想听任何关于这种行为的举报。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发发牢骚有什么大不了的,我受得起被学生背后议论。

我多次对学生说,一个班级里最重要的是信任感、安全感,除非是影响他人的破坏行为,发生了严重的错误,其他都不必来跟老师说。我希望学生们举止文明,班级井井有条,但我不希望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告密来掌握他们的动向。

当然,除了上述三种告状之外,还有低年级小学生群体里多发的那种鸡毛蒜皮式告状,遇到这种告状不必多深究什么,很多时候小孩对老师说完,就心满意足地走了。他并不想要老师真的来解决什么,就是想来倾诉一下而已。对这种告状,老师给予一些语言和肢体上的安慰就可以了。

所以,对学生告状,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之,简单归纳为“告密”,这是不公平的。我理解在当下社会,人们更热切地希望一个光明、公正、平等的环境,鄙视告密也正常,只是对儿童来说,他们真的不该承受这么重的一个指责。

那么,对于孩子之间相互打小报告,你怎么看?




延伸阅读

Extended Reading


中国源远流长的“告密文化”


告密,作为社会学意义上的一种人类行为,并不能只作简单的道德判断,很多时候也是制度的驱使与提倡。




告密伴随着猜忌与仇恨的散布,调动起人们身上潜在的恶,瓦解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腐蚀民族精神。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项在中国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文化”今天应当终止。




中国如何变成了“告密成风之国”



不久前出版的《刘亚洲文集》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英国饱受恐怖主义之苦,政府制定出揭发恐怖分子的法律,在下院被否定,理由:不能助长人民的告密之风。这说明不列颠民族的成熟。我不是今天才成为告密的受害者。我早领教过它的厉害。1973年初,全国大反走后门。武汉大学工农兵学员中,走后门者甚多,李小林(注:李先念之女、刘亚洲的妻子)首当其冲。非走后门的学员都成了发情的公驴,讨伐干部子弟。为避风头,李小林离校回家暂住。我留校窥测动向。某日,我打电话给她。学生宿舍电话安在走廊。一人用,众人听。我叫她沉住气,此风不久即会过去。第二天,在外文系最显赫的位置贴出一张没署名的大字报:《试问这两人要干什么?》将电话记录公布并加以抨击。回到宿舍,我对每一个人投去怀疑的眼光。但每一个人都笑得相当坦然。他们愈坦然我愈不寒而栗。”


刘亚洲这段话或许有其个人情绪色彩,但他认为的“中国是告密成风之国”,却也值得令人反思,也一直有学者在关注。青年学者冉云飞称自己十多年来一直在撰写《中国告密史》,而凤凰出版社则早在五年前就推出了由何木风所著的《隔墙有耳:中国历史中的告密往事》。


“告密”的确是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词语,经历过“文革”的人,都对这个词有着深切体会。章诒和曾写道,自己在读了冯亦代的告密日记后,震惊瘫软到“一张报纸都举它不起”。那个年代,夫妻告讦、兄弟阋墙、朋友反目、同事成为眼线、熟人甘当卧底,可谓层出不穷,甚至有人举报亲生母亲而使母亲遭到枪毙。


作为社会学意义上的一种人类行为,对于告密并不能只作简单的道德判断,很多时候也是制度的驱使与提倡,比如商鞅、武则天、王安石,都将告密写入法令加以鼓励;它的涵义也并不是单纯的“秘密揭发”或“打小报告”,一些“告密”也有着正义的色彩,比如卧底、间谍等等,傅冬菊就奉命在自己父亲傅作义身边潜伏,将傅每天的言谈、神态、情绪变化等记录并报组织。类似的还有陈布雷的女儿陈琏,以及杨子荣、余则成等英雄形象;而像国外的“水门事件”、“棱镜门”等“告密”事件,则有着更为复杂的背景与意义,充满争议。




历史上那些著名的“告密”



因当权者的需要和鼓励,中国告密传统源远流长。从最早的崇侯虎、卫巫开始,这些故事一脉相承。沙叶新在《告密文化》中说,“告密”是“缠绕中华文化挥斥不去的梦魇”。


汉武帝出台“告缗令”,鼓励百姓举报一切相识者的资产。凡被人告发隐匿资产、呈报资产不实之人,其资产将被全部没收,并将一半奖励给告密人。此令一出,民间告密之风大盛。


《太平广记》记载,武则天时期鼓励告密。公元684年某日,十几个侍卫军士在客店饮酒作乐,一个人开玩笑说:“早知今日得不到功赏,不如去扶持庐陵王了。”这个“庐陵王”就是已被废黜的中宗李显。有一个人趁大家不注意离席走出,于是酒席还没散,羽林军已破门而入。告发者授五品官衔,说那句话的人被处斩,其余在场的人属于“知反不告”,一律处以绞刑。


唐代的宋之问,后人用八个字概括其一生:“才华盖世,无耻之尤”。这个著名的诗人曾在患难之际投靠朋友张仲之,却向武氏政权告发张仲之谋反致其一家被杀,最终导致“天下丑其行”。


促成了鸿门宴的曹无伤、岳武穆坟前跪了一千年的王俊、平民告密者丁钰、挂历史倒挡的袁世凯……形形色色的告密者确实值得研究。


为什么告密事件屡见不鲜?柏杨的论断是:“不是中国人特别喜爱打小报告,而是制度如此。有什么制度,就有什么样的行动反应,当社会风气以告密为荣,认为告密是效忠时,我们又如何唾得完?”这也是为什么章诒和所说,当告密成为一种政治荣耀和义务之后,告密者的心里,就不会有负罪感和歉疚感了。因此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文革”期间会有如此数量庞大的告密与检举揭发。儒文化不主张非正义告发


支撑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教化体系,在道德价值上是不主张非正义告发的。“礼义廉耻”、“忠孝仁义”的伦理思想与告密行为格格不入,这正是在历史上的很多时期,告密也受到官方(至少是表面上)的谴责和抵制的原因。比如商鞅鼓励告密,但连他自己都认为这非常不高尚。


中国历史上的告密,固然有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政权而加以鼓励或者扶持的土壤。近代以来特殊时期令人惊愕的告密之风,更是国家大环境使然。并不能因此就认为中国人是“卑劣的人民”。但值得警惕的是,这股绵延千年的风气直到今天仍然有存在的土壤。


几年前的一则消息:湖北大学数计学院某班出台规定,实行“盯人”战术,每名学生都会有一名“神秘同学”在暗中盯着自己的一言一行,同时这名学生也暗中盯着其他人,将结果定期上报。尽管这个活动被美名曰“小天使”计划,还称“活动开展以来,效果良好,迟到的同学没有了,提前到教室自习的人大大增加了”,但还是一度引起争议。类似的情形还有不少,对此唐师曾曾经喟叹“东厂后继有人”。


2008年11月,华东政法大学的教授杨师群,因为在课堂上批评一些“与课文有关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某些传统文化问题上如果与当今有一些关系的话,我也会联系当今和批评政府”,被两名女生举报到公安局,称其为“反革命”。同样掀起一场风波。


沙叶新分析告密的原因,大致有四种:认为被告者的行为大逆不道,因而大义灭亲;被告者的言行可能导致连坐,为保护自身做出的选择;与被告者有私怨,借机报复;完全是利欲熏心。“除第一种情形外,告密者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最后落得众叛亲离、身败名裂的下场。”


尽管可以从很多方面找到借口,但与基于社会责任感的“举报”不同,“告密”本身无疑是一个贬义词,这项在中国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文化”今天应当终止。告密伴随着猜忌与仇恨的散布,调动起人们身上潜在的恶。防不胜防的告密瓦解人与人之间必要的合作与信任,放大社会阴暗,腐蚀民族精神。我们要真正成为一个令人尊敬的民族,首先应当是一个胸怀坦荡、光明磊落的民族。我们也已经有足够的教训,不能再回到相互提防、人人自危、充满背叛与出卖的社会形态中去。



《天涯连线》今日热帖

 湖南肺结核事件数据引质疑 疾控中心被指隐瞒疫情

 卫星图显示朝鲜在赶制弹道导弹潜艇

 青岛灭门惨案:希望所有恶人早遭报应,原地爆炸

 多伦多大学美女学生自述:当妓女才是自己的宿命!

 【震惊!】中国意外击落英国客机内幕,事后竟遭到美军报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