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反思:创新突破与适性落地 | 第五届全国教育公益组织双年会概览

2018-01-10 教育公益组织年会 教育公益组织双年会

1月6日-7日,来自全国各地700余位教育公益和教育界代表齐聚杭州,出席第五届全国教育公益组织双年会。

回望过去十年教育公益的发展历程,面对迅即变化的环境提出的挑战,本届年会的主题定为:“反思:创新突破与适性落地”。

两天的时间,会议展示了众多组织在一线实践中的反思与探索,探讨了教育公益同仁共同关注过的问题,分享了许多教育变革的实践经验,也促成了许多教育机构的联结共创。

在长坑小学孩子们充满激情与活力的鼓声中,第五届教育公益组织双年会拉开了帷幕。

长坑小学的孩子们带来开幕表演

1月6日上午的主题发言环节,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芥末堆创始人梅初九、一土教育社区发起人李一诺、上海久牵志愿者服务社创始人张轶超分享了在新时代下对教育公益的认识和理解。

杨东平认为,“教育”与“公益”的边界已经模糊,从公益走向教育,从教育的边缘走向中心。我们的目标不是为了弥补资源不足而拾遗补缺,而是面向未来,追求理想的教育。

杨东平演讲《通往未来学校的教育公益》

梅初九从媒体的角度总结了教育科技应用发展趋势。她认为互联网和科技可能是唯一一个能够解决教育公益无法规模化、标准化的通道。而芥末堆的优势在于能够连接企业、政府、学术、海外等资源,帮助各方将连接能力和爱表达出来。

梅初九演讲《技术发展促进教育变革持续性演进》

李一诺提出农村教育里的核心困难是教师的生存环境问题。这种困难不仅是物质上的生存环境,还有精神上的孤独感。目前一土教育正在探索通过社群解决问题。

李一诺演讲《通贯城乡的网上社群有何价值》

张轶超认为教育公平不等于政策加分、资助救济。教育的核心是“有教无类”和“人即目的”。他呼吁颠覆与变革教育,不以分数论高低,不按梯队划层次。

张轶超演讲《教育公平在呼唤深度变革》

简短的茶歇后,五届教育公益组织年会策划人梁晓燕与我们一同回顾了教育公益组织十年来的业务类型变化趋势,分享了对教育公益的观察思考,以及解决教育公益组织专业性、是否应该规模化、教育成效的“快”与“慢”等问题的建议。

梁晓燕演讲《十年:教育公益组织发展面面观》

随后,浙江致朴公益基金会发起人骆筱红主持了以“教育公益的多元参与”为主题的圆桌群谈,“悦读致远”公益项目创始人聂爱军,伊顿学园创办人陈忠,人文讲坛行读共同体发起人樊阳,北京乐平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沈东曙参与了讨论,他们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对未来教育公益组织提出建议与希冀。

“谈谈教育公益的多元参与”圆桌群谈

6日下午,会议按照不同的主题分成了四个平行分论坛独立展开。主题分别是:关注中学生全人发展、社区也是教育的沃土、多方面助力乡村教师成长、以联盟化放大公益效应。被采访的与会者们都表示打开了视野,真真促成了合作,在交流和碰撞中有所收获。

分论坛现场

在专题报告环节,北京大学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宋映泉副研究员就“为什么一些教育公益项目效果不明显?”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北京歌路营教育咨询中心副总干事梅冬对歌路营5年的探索进行了反思。来自云南边陲景颇族社区的榕树根儿童教育公益机构创办人李旸,为大家讲述了“榕树根”背后的故事,呼吁乡村教育迫切需要一场革命。

为了大家能有更多的机会交流与参与,年会利用晚上时间开展了与会者自组织的、开放的自主沙龙与工作坊活动,几十家公益组织的代表人分别在8个自主沙龙和3个工作坊主持并分享各自的见闻与经历。沙龙之中关于学前教育、大学生公益行动、互联网+、公益组织线上筹款、乡土文化教育、生命教育等主题都引起了热烈的探讨,参会者积极的在沙龙中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交流彼此的收获。来不及陈述的主题可以贴在墙上,等待志同道合者选择。

张贴在会场外面的沙龙海报

7日上午的分享聚焦于教育公益组织的发展困惑与探索历程。北京市戈友公益援助基金会副理事长于淼为我们介绍了面对校长群体发展过程当中的问题。

于淼演讲《好校长成长计划:自我反思中的突破》

广东省麦田教育基金会秘书长詹敏以“麦田班”为例,阐述了公益机构自身定位的问题。

詹敏演讲《“麦田班”带来转变的综合效应》

广州蓝信封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总干事周文华从讲述科学问题的角度,为我们展现如何让效果评估为规模化发展引路。

周文华演讲《让效果评估为规模化发展引路》

青童教育研究院院长王雄与我们一起探讨公益组织的定位,交流苗族儿童“小画眉”生活识字项目的反思。

王雄演讲《再生之痛:苗族儿童“小画眉”生活识字项目反思》

心和公益基金会秘书长伍松和Aha社会创新学院联合创始人周贤为本环节进行了点评。其中,伍松表示:“关于评估,教育公益项目的起点不是评估决定的,而是公益人的直觉发现;关于专业,教育公益组织的原专业是对孩子发自内心的智慧的爱。”

周贤讲道:“今天分享的四个案例无一例外都是在做同样一件事——重新定义。当我们学会把习以为常的很多事情重新定义的时候,那么我们教育创新的空间就可以被打破。”

接下来的环节是四个平行分论坛。主题分别是:以美育带动综合素养提升、探索中的公益机构办学、阅读推动的多样化尝试、长期支教组织的自我更新。分论坛教室每间都座无虚席,许多参会者干脆席地而坐,不愿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分论坛现场席地而坐的参与者

经过前期的项目征选,在教育路演环节有8个教育产品参与其中。北京光合新知科技有限公司朱若辰提供的“洋葱数学APP”,好未来教育满超展现的“希望在线”教育公益平台,上海流利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马玲玲展示“与AI同行——英语流利说”,上海浦东新区禾邻舍社区艺术促进社王莉展示“儿童乡土教育课程包”,广州爱聚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林志豪展示“一公斤阅读盒子”,无锡保护豆豆科技有限公司符丽萍提供“不羞学堂”,上海百特教育咨询中心陈虹展示“阿福童奇乐小鸡”。

在圆桌群谈“互联网对教育公益的触动与挑战环节中,沪江教育“互+计划”项目负责人陈嘉谊、北京感恩基金会理事长周健、埃尔特教育联合创始人张释文、弘慧基金会的理事长张帆,四位嘉宾分别从各自的立场和经验、方向发表了观点与看法。

“互联网对教育公益的触动与挑战”圆桌群谈

Aha社会创新学院创始人顾远为年会进行了闭幕演讲。他提出教育公益组织创新的关键是要突破自身价值认知的局限,去推动教育回归本质、去开创未来教育。

顾远演讲《公益助力教育,约束催生创新》

最后,在志愿者鼓舞人心的诗朗诵中,年会宣告结束。感谢每一位积极参与年会的同仁,每一位乐于分享的嘉宾,每一位付出时间精力的工作人员与志愿者


期待下一个十年,你我都参与其中。

编辑:刘昉

年会回顾

杨东平:通往未来学校的教育公益

顾远:公益助力教育,约束催生创新

更多会议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教育公益组织双年会”(edu-NGO)

本届会议主办方

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

21世纪教育研究院

浙江致朴公益基金会

北京市戈友公益援助基金会


协办方

陕西纯山教育基金会


承办方

浙江致朴公益基金会

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