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看!四川唯一一家大型三甲传染病医院抗疫期间的“工作套餐”
2020年3月29日,中国纪检监察报2版刊发《每天都被感动包围着》。
“我们中心是四川省唯一一家大型三甲传染病医院,目前成都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45例,我们中心收治了其中102例,包括重症及危重症病人30多名。”3月23日,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纪委书记刘红说,四川本土病例成功清零后,中心又陆续收治了4名境外输入病例。
从1月16日该中心接到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那天起,刘红就一直坚守在抗疫前线。
8点
参加疫情防控专题会议。
9点
补充采购医疗防护物资及设备。
11点
到医务人员集中居住点协调后勤保障工作。
13点半
查访发热门诊医患情况。
15点
查看物资捐赠及库存情况。
20点
参加总结协调会,汇总问题监督解决……
这是过去两个多月来刘红每天固定的“工作套餐”。
今年52岁的刘红在成都医疗卫生系统奋战30余年,曾参加过H7N9禽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2014年起任职该中心纪委书记,曾获市医疗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中心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后,刘红负责督导督查组,主要任务是督导各项防疫措施到位情况,严明疫情防控工作纪律。“特殊时期更要敢于担当。所有工作都在超速推进,监督也要跟上节奏。”刘红说。
春节期间,为适应疫情防控需要,该中心二期工程紧急进行改造,除了要增加370张床位,还需要加装隔离系统和排风系统,将非呼吸道疾病病房改造为满足收治新冠肺炎患者要求的专用负压病房。
“工期只有12天,施工24小时不间断推进,应急采购也必须在10天内完成。”刘红回忆说,改造项目按一级响应的应急流程处理,时间非常紧张,她带领督查组提前介入,优化采购程序,对需求汇总、专家及装备委员会论证、谈价、确定供货商等具体环节开展“嵌入式”监督,协同各应急采购小组紧张有序开展工作,确保了中心二期改造工程2月9日投入使用,首批17名新冠肺炎患者入住新病区。
“凌晨1点多睡的,6点不到就醒了,脑海里反复琢磨工作上的事。”刘红说,自疫情发生以来,她每天都紧绷着弦。
为了让医务人员保持战斗力,3月7日,刘红牵头制定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医务人员轮换后集中隔离休整与医学观察管理办法》,主动承担了集中隔离场所的管理工作,当起了该中心200多人的“大管家”。大到区域消毒、接送用车,小到洗漱用品、温馨问候卡,刘红都一一督导安排。“战友们在一线特别辛苦,我得尽心尽力做好保障。”刘红说。
为做好出院患者定期复查,避免二次感染风险,该中心拟成立康复科。在人手紧张的情况下,刘红负责牵头起草康复科组织架构、岗位职责,全力协调解决科室人员安排。经过一个星期的紧张忙碌,科室人员和物资顺利到位,2月24日,康复科正式成立,目前已接诊复查患者104人次。
3月19日下午3点,中心最后三名本土新冠肺炎确诊患者解除隔离出院。“他们开心,我们也开心。我们每天都被各种感动包围着。”刘红说,患者大都非常配合治疗,医务人员也把患者当家人,有些患者走的时候还留下感谢信。
刘红说,在这次疫情防控总体战中,中心共有200多名党员发出请愿书,多个科室党员不分昼夜投入工作。中心副院长张仁卿带领团队一直坚守在临床一线,推行“一人一方案、精准施治”;重症二病区党支部纪检委员冯静在闷罐似的防护服里一待就是几小时,悉心对患者开展护理和心理疏导;采购科党支部纪检委员鲁丽莉不分昼夜做好物资储备、人员培训和调配等工作,连续奋战了60余天……
“守土就要尽责,就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谈起身边一线医务人员的抗疫故事,刘红眼圈有些湿润。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文字:杨海龙 李明韬
编辑:游洋漪涟
往期回顾
疫情境外输入、景区开放、开学复课,监督“必答题”能得多少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