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谷坪乡来了“暖心人”
“惹搭(彝语‘小伙子’),我们现在搬进了新家,火把节的时候一定要到我家来看看。”“张书记,这批黑牛、彝香猪长势不错,宪次机乃、跃进两个村人均收入至少要增加好几百呢!”
这些凉山州布拖县包谷坪乡老百姓们的一言一语,都是对绵阳江油市纪委监委援彝干部张可的莫大肯定。这个82年的青年,用踏实的脚步丈量原本陌生的土地,在大凉山深处的扶贫路上,一步步把他乡变故乡……
“城里娃”成脱贫路上“领路人”
2017年12月,江油市委发出对口支援布拖县的第一批动员令。凭着干事的热情,张可积极响应号召,第一时间报了名。对于同事而言,张可的决定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他一直是不善言辞、默默奉献的踏实人。”
冬至,临行前,当了30多年教师的父亲告诫他,到了彝区要好好干,不能给家里和组织丢脸。妻子抱了抱他,轻轻说了句“放心去吧。”于是,他背上行囊,阔别家乡,颠簸900余公里踏入了大凉山,从一名毫无农村工作经历的纪检监察干部成为布拖县包谷坪乡党委副书记、乡综合帮扶工作队队长。
刚到新环境的场景让张可记忆犹新——“三个坝子四片坡,两条江河绕县过,九分高山一分沟,立体气候灾害多”。包谷坪乡是山区中的贫困乡镇。当时,不少老百姓还住在土坯房里,有的甚至是人畜同住。
“包谷坪乡穷在哪?为什么穷?怎么扶?”刚来的第一晚,张可躺在床上辗转反侧。
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两个月后,张可对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和部分非贫困户完成首次走访,土地贫瘠、信息闭塞、教育滞后等“病灶”被揪了出来。
“6个村,23个村民小组,1222户6059人,幅员面积87.87平方公里,52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乡人均年收入不足4000元。苏呷次发家7口人,大女儿左眼残疾,几乎失明;勒古么非共老阿妈家就她一人,年龄大了没有劳动能力;吉尔里什家子女多,住得偏僻,交通条件落后……”这些内容密密麻麻地写进了他的工作笔记里,更扎扎实实地写进了他的心中。
“这个年轻人刚来的时候还是个‘白皮肤’城里人,现在变得‘黑黢黢’,跟我们是一家人了。”拿木日合大叔笑着说。
“因为他的提议,我们村的‘合胜’养殖合作社办起来了,我的工作问题也解决了。”宪次机乃村的比布木菲各大姐说道。
比布木菲各大姐说的“合胜”养殖合作社,是覆盖全乡所有村的6个种养殖合作社的其中之一,张可提出“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养殖布拖黑牛、彝香猪、土鸡等品种。
“张书记先与县级主管部门积极对接、争取政策,再协助各村成立合作社,又组织各村工作人员到附近县市、养殖企业考察学习、确定项目。目前,合作社养殖数量达600余只,收入的部分资金纳入村集体收入用于公益事业,剩余资金实行差异化分红,预计带动全乡群众人均增收600元。”乡政府干部王豪说道。
这只是张可开展帮扶工作的一个个缩影。两年多里,他积极争取国家相关政策,为贫困群众改善住房条件,共建成安全住房181套,新开工129套,完成“五改”住房387套。全乡1000多人摘掉贫困户帽子,5个村顺利退出“贫困村”。其中,团结村作为2019年全县仅有的7个退出贫困村之一,接受了国家第三方考核验收。
莫愁前路难,只要肯攀登。从接到使命的那天起,张可就做好了持续打攻坚战的思想准备。“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是张可用行动兑现给当地老百姓的承诺,如今正在一步步实现。
老百姓的“贴心人”
“张叔叔,你看画得像不像我家?”刚上一年级的拖么木成牛拿着一幅自家住房绘画拽着张可问道。
这个小女孩,是老阿妈俄底么色劣的孙女。老阿妈的大儿子多年前因病去世,大儿媳妇留下女儿早已改嫁,小儿子夫妇常年在外打工,只剩下这个小孙女和她相依为命。两婆孙,一个年过古稀,一个不满8岁,住在无上下圈梁、无构造柱的危房里。
“张书记把我们家纳入‘五改’项目,帮着争取了一万五的改造资金,还帮我们联系工人和设备,又帮我们解决住的地方。如今能住在这个有庭院、有入户路的房子里,真的多亏了他的帮忙。”家里的大变样让老阿妈激动不已。
“卡萨萨,卡萨萨”,彝族男孩比曲史拉的母亲紧紧握住张可的手,连连说着感谢。
比曲史拉今年16岁,因为小时候患过脑瘫,智力只等同于七八岁的孩子,而且没有行动能力。父亲早逝,母亲一个人拉扯他和其他四个姐妹,日子过得十分艰辛。
“张书记帮我们一家申请了低保和700块的种养殖补助,还专门请学校的老师从七八公里外的乡中心学校固定时间轮流上门给比曲史拉上课,让娃娃能识字念书。他是我们家的大恩人呐。”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比曲史拉躺在床上一字一顿地给张可背诵李白的诗歌,“张叔叔,如果我能下地,一定要去你的家乡看看。”
翻看张可的微信朋友圈,总能看到有关包谷坪乡的一点一滴。“快开学了,亲们如果有干净、用不上了的儿童衣服、图书、玩具,麻烦告诉我哈!”“感谢家乡同事和朋友们热心捐助的物品,乡里的娃娃们都很喜欢……”
“比曲史拉们”日渐红火的日子,包谷坪乡一砖一瓦的改变,都让张可打心底感到欣慰。只是在夜深人静时,他也会默默想念自己的父母和妻儿。
他的默默坚守和艰辛付出,老百姓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组织更不会忘记。2019年,张可被凉山州委州政府表彰为“凉山州脱贫攻坚优秀综合帮扶队员”;2020年,张可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凉山州综合帮扶工作先进个人”。
“援彝是事业,需要用心去书写;援彝是见证,需要用爱去守护;援彝是长征,需要用力去践行。”这是张可记录在扶贫工作笔记本扉页上的一段话,也是他对自己援彝工作的要求与承诺。如今,已近不惑之年的他,带着大凉山赐予的黝黑皮肤,踏实行走在包谷坪乡的大山河谷间,用坚实的脚步,把扶贫路通到了全乡老百姓的心上。
来源:绵阳市纪委监委
编辑:李香霖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