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整合县(市)派驻监督力量 提升监督质效
随着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甘孜州各县(市)因地制宜、大胆探索派驻机构监督新模式,通过近年的实践,各县(市)派驻机构“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得以彰显,监督质效得到明显提升。
“综合派驻前,派驻机构查办案件和处置问题线索均为零,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严重滞后。”石渠县纪委副书记、县监委副主任黎泽军介绍说,实行‘五二五’派驻监督模式后,转立案从2017年的8件提升到2019年的22件,成案率持续增长;2020年共立案48件、同比增长45.2%,结案47件、同比增长113.6%,给予党纪政务处分47人、同比增长113.6%。
2016年12月,石渠县纪委监委针对派驻监督机构存在的监督薄弱、监督对象多、队伍能力弱等问题,整合设立5个综合派驻机构,对照纪检监察室履行职能,负责监督检查和审查调查两项工作,实行统一的领导机构、办公场所、卷宗台账、管理制度、考核机制五项措施,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监督全覆盖。“‘五二五’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发现问题数、处置问题线索数、结案数等均实现逐年提升,且发现问题质量较高。”石渠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徐双勇表示。
甘孜州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专区级少数民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幅员面积15.3万平方公里,辖18个县(市)、289个乡(镇、街道)。目前,各县(市)派驻机构核定编制376个,实有人数280人,121个综合派驻机构平均监督单位8.5个。缘何要探索整合县(市)派驻监督力量,州纪委监委组织部部长侯俊培介绍说:“甘孜州地广人稀,部分片区工委等机构距离县城两三百公里,工作战线长、服务半径大,派驻监督力量薄弱、监督能力不足、监督办法单一,导致监督全覆盖有实无名,各县(市)纪委监委不得不探索实践、推动改革、促进工作。”
2019年9月以来,在借鉴石渠“五二五”派驻监督模式经验基础上,丹巴、道孚等6县在派驻体制机制不变的情况下,将派驻干部全部收归委机关,实行集中办公、统一管理、统筹调度的“全集中”派驻监督模式。对于“全集中”模式的实践,色达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李三深有感触:“‘全集中’模式不仅使工作力量优化、合力增加,工作统筹协调也更加顺畅,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更加清晰,也增强了干部的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和归属感,特别是对驻在部门领导班子的监督实现从‘不敢不愿不想’的左右为难,到‘敢于善于主动’的得心应手转变,激发了干部担当作为的信心和决心。”
实践“全集中”模式一年多来,6县共发现问题143个、移交线索27件,较收回前一年分别增长190.7%、337.5%;协作办案处置问题线索65件、立案57件、结案55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55人,派驻办案全破零。道孚、德格等县派驻纪检监察组轮流到驻在部门开展廉政党课110场次;色达、白玉等县以落实巡视巡察整改、阳光问廉问题整改为契机,发出整改建议书43份、督促问题整改132项,查办案件、警示教育、问题整改等方面实现突破,提升了监督质效,彰显了“派”的权威。各县(市)在派驻监督模式探索中,不搞“一般粗”“一刀切”。泸定、巴塘两县采取“部分集中+留守监督”方式,将部分派驻干部集中到委机关,成立督查组、专案组,集中攻坚破难,留守人员常态推进日常监督。康定、九龙等9县(市)采取“统一领导、分片协作”的“统分”模式,不同程度、不定周期抽调派驻干部参与专项工作。“2020年,我们抽调派驻机构12名干部,组成2个专案组,在委机关指导下开展审查调查工作,立案10件10人、结案8件8人,结案数是2019年的4倍。”泸定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张永深谈到,“部分集中+留守监督”的派驻监督模式,有效破解担当作为不够、作用发挥不好等问题。“全覆盖”不是派驻机构改革的最终目的,而是要通过改革来完善机制、破解问题,让派驻机构职能更加优化、权责更加协同、监督更加有力。“探索实践派驻监督新模式,从派驻机构改革目的、作用发挥、长远发展来看,体现了‘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改革初衷,符合‘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的改革要求,遵循了‘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改革原则。”甘孜州委常委、州纪委书记、州监委主任谢辉表示,各县(市)推动派驻监督实践“形神兼备”,实现了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增强了监督合力,提升了监督质效。
来源:甘孜州纪委监委
编辑:李香霖
往期回顾
对医疗领域“大处方、泛耗材”问题亮剑 省下200元手术费的背后
近三年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8.14万起、处分6.81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