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3外贸半年报:“新三样”热卖,出口涨势最快

陈卓 亿欧新消费 2023-09-04

非洲、东盟、拉美,正成为外贸增长的新阵地。


全文3141字,阅读约需12分钟


文|陈卓

编辑 | 顾彦

题图丨Pexels


2023年上半年已成序章,外贸数据也随即出炉。


7月13日,据海关披露,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0.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其中,出口11.46万亿元,同比增长3.7%;进口8.64万亿元,同比下降0.1%。整体来看,扛住了全球增长放缓的压力。



以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机电“新三样”持续热卖。这些产业链更长、附加值更高的贸易进出口增速快于整体,占进出口总值的比重提升1.2个百分点,达到65.5%。这也标志着,我国贸易自主发展能力稳步增强。


可以看到,前沿技术及新兴产业带来了更多不可替代的核心产品,正显著提升“中国制造”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


扛住全球增长放缓的压力


内在经济动能和外在条件的双重带动下,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规模首次突破20亿万元大关,外贸进出口规模创下了历史新高。


海关总署表示,这是在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全球贸易投资放缓的背景下取得的,也是在防疫物资和“宅经济”产品等前期“一次性拉动因素”消退的情况下取得的,实属不易。


从增量上看,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加了4000多亿元。海关总署这样解释“形象地说,这相当于我们国家去年一整年300多万辆汽车出口的总值。


放眼全球,世贸组织预计今年全球贸易增长明显低于过去五年的平均水平。与周边已公布数据的经济体相比,我国上半年外贸数据仍然展现出了韧性,具备竞争优势。


细究起来,外贸成绩取得里程碑式突破很大程度上来自“一带一路”政策的驱动。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物贸易额6.89万亿元,同比增长9.8%占进出口总值比重提升至34.3%,高于货物贸易的整体增速7.7个百分点。


按地区来看,我国对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进出口3.08万亿元,同比增长5.4%,占进出口总值的15.3%由东盟发起的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共15方成员制定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也增长1.5%。


海关数据显示,2023上半年,我国主要贸易出口伙伴前十位为东盟、欧盟、美国、拉丁美洲、非洲、日本、韩国、越南、印度、俄罗斯。在同比增速方面,非洲和东盟分别以23.7%和8.6%领先,拉美以6.0%的同比增速位列第三这些区域正成为外贸增长的新阵地。



值得注意的是,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带动了外贸基本盘,连续4年成为外贸进出口总值的最大贡献力量。


今年上半年,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10.59万亿元,同比增长8.9%,占进出口总值的52.7%,同比提升3.3个百分点。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额为6.16万亿元,国有企业进出口额为3.29万亿元,分别占进出口总值的30.7%和16.4%。




产业链更长,附加值更高


外贸规模不断扩展之外,产业链向上攀升、商品结构更加优化也是一大亮点。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经济政策研究会副主任徐洪才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过去我国出口贸易中占比较大的商品,如纺织品和家居日用品等,考虑到成本因素,这些产业大部分已转移到了东南亚、拉美等地区。中国在这方面的出口优势不再明显,及时寻找新的竞争优势,优化出口结构是一条必由之路。”


比如在附加值更高的机电领域,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成为出口的最大亮点。从以前的服装、家电、家具等“老三样”到如今的机电“新三样”,出口结构的改变彰显了我国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新成效。


具体来看,2023年1-6月,锂离子蓄电池出口金额为2202.15亿元,同比增长69.2%;太阳能电池出口金额为1805.78亿元,同比增长17.9%;电动载人汽车出口额为1328.59亿元,同比增长182.9%,均呈现良好增长势头。


一方面全球对绿色低碳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带动了我国绿色低碳相关产品出口增长。


燃油车时代,欧洲大量汽车出口到中国新能源汽车时代,中国车企占据了发展优势,“反向输出”加速走入欧洲市场。据分析机构Canalys预测,到2025年,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将超过40%预计在2025年,中国汽车产品在欧洲市场的渗透率有望提升至16.5%。


另一方面新三样的热卖也离不开政府对物流供应链和打造便捷通关环境的支撑。


以广州海关为例,为持续畅通新能源汽车“出海”通道,广州海关支持南沙汽车口岸拓展更多外贸滚装船航线直航直靠,创造“滚装海运+海铁联运”、“滚装海运+滚装驳运”运输模式,促进多港协同运输出海。


广州海关所属南沙海关关员对出口新能源汽车实施现场抽核,图源:网络


再比如青岛海关为提高质检的高效性,进行了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深化科技手段应用,上线“云港通口岸智慧查验平台”,实现预约查验、查询、提离等业务“一站式”办理,提高口岸效率。



外贸环境正积蓄新活力


外贸规模和新兴市场取得突破式成绩的另一面,也有一些新问题出现


在国新办举行的2023年上半年进出口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有媒体问道:近两个月外贸增速出现了明显回落,出口出现了负增长政府如何看待这一变化?


海关数据显示,近两月的月度数据在进口、出口方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放缓。5月份,当月进出口总值3.45亿元,同比增长0.5%。其中,出口总值1.95亿元,下降0.8%;进口总值1.50亿元,增长2.3%。


进入6月,进出口总值增速在今年出现首次由正转负。其中当月进出口总值3.49万亿元,同比下降6%,比上月下降6.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值1.99万亿元,同比下降8.3%,比上月下降7.5个百分点;进口总值1.50万亿元,同比下降2.6%,比上月下降4.9个百分点。


在7月14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自己对近期外贸同比增速的变化有所关注,也看到了网上一些表示担忧的声音。


今年上半年,外贸进出口稳中提质、符合预期。我们认为,当前我国外贸发展总体是平稳的同比看起来似乎走得‘慢’了一点,但环比是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前行二季度环比增长,最近连续两个月的环比也是增长的,平稳发展是有支撑的。


在7月19日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针对外贸数据波动给出了具体原因分析。


第一,整体外需持续疲弱主要是发达国家仍然采取紧缩政策应对高通胀,部分新兴市场汇率大幅波动、外汇储备不足,抑制了进口需求。


第二,电子信息行业仍处于周期性的下行期。虽然消费电子类产品是我国优势出口产品,但这个领域存在一个“奥林匹克周期”,目前我们还处于这个周期中的低谷。受此影响,占我国出口比重超三成的计算机、集成电路、手机等产品的出口增速两位数下降。


第三,在于去年同期进出口基数有明显抬升去年5-6月,我国月均进出口值是3.57万亿元,比今年前4个月的月均3.14万亿元高出了4300亿元。相对来说,突显了走低趋势。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认为,3、4月份我国出口增速较快,主要是去年疫情冲击下一些积压的订单在年初集中释放,但进入5、6月份后出口增速转负,反映了欧美央行货币紧缩造成全球经济增速放缓。


不过,一些新的国际环境趋势正在助力后续外贸环境的改善。


“最近我们对重点外贸行业和企业跟踪调研,注意到一些积极变化,比如跨境往来在进一步畅通,国际航班数量也在稳步恢复;新签订单持平或增长的企业占比在回升;电子信息这些压力较大的行业,中间品进口在上扬,这也意味着下半年可能会迎来转机。”李兴乾表示。


伴随各部门形成政策合力以及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等一系列重要展会的开展,相信下半年外贸环境将迎来新的生机。



本文由亿欧新消费原创,申请文章授权请后台回复“转载”,联系相关运营人员,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COMMEND

1

一万家零食店,首个小镇青年

2

欧盟新规落地,中国电池出口面临“绿色壁垒”?

3

68一杯的酸奶,为何让人破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