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刺客”,十一复活?
“眉笔买不起,酒店也住不起。”
全文3270字,阅读约需12分钟
文|王鹏
编辑 | 顾彦
题图丨unsplash
双节送来的黄金周,让国民外出旅行的欲望一发而不可收。但看到线上平台的机酒价格,网友们不得不“掐着人中”下起订单。
亿欧新消费发现,在强烈出行需求的刺激下,多个热门城市旅游景点附近的酒店价格普遍增长了2-3倍,虽然没有五一假期那会儿涨得凶,但也狠狠刺痛了打工人向往旅行的心。
与“酒店刺客”一同重现的,还有酒店民宿恶意毁约的现象。虽然监管部门已经三令五申,但从网友在社交平台上的反馈看,还是有不少酒店民宿在十一假期前找了五花八门的理由来让顾客退订单,以便涨价牟利。
“眉笔我买不起,酒店也住不起。”一位网友在微博自嘲,“找找自己的原因,可能不能怪对方涨价,而要怪自己这一年的收入不增反减。”
酒店房价,再次疯涨
随着十一临近,社交平台上吐槽酒店涨价的声音不断增长。提及的城市,除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外,还有很多热门旅游城市。部分酒店价格之高,甚至直接“劝退”了游客。
有网友晒出的照片显示,青岛某酒店平时价格仅为71元/晚,但国庆期间竟然涨到了778元/晚,价格涨超10倍;而洛阳某酒店平时价格为178元/晚,国庆期间也涨到了872元/晚。
图源:网络
当然,涨价幅度如此之大的酒店民宿仅是个例。亿欧新消费搜索发现,目前多个热门城市旅游景点附近的酒店价格普遍增长了2-3倍。
其中,中低端酒店涨价最凶,价格翻倍者随处可见。比如,位于长沙IFS国金中心的云季酒店,9月25日客房价格还是186元,而10月1日的价格就涨到731元,涨幅达到293%。但高档酒店由于更多是满足商务人士需求,故而涨幅不高,甚至有些还出现了价格下降的情况。
尽管“逢节必涨”已成为很多人对酒店价格的共识,但在相同的预算下,住房体验却从“中高端”降级到了“经济型”,这难免让消费者心理产生情绪落差,进而不约而同地发问:凭什么涨这么多?有没有人管管?
有业内人士对亿欧新消费表示,酒店涨不涨价,主要取决于市场的供需关系。住宿业供给的弹性空间远不如快消品,一旦需求集中爆发,难免出现价格上涨现象。而遇上黄金周,国内的旅宿需求往往都会处于高位。
飞猪发布的《国庆节假期出游风向标》显示,截至9月13日,国庆节假期的国内游产品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近6倍,酒店、跟团游、景区门票、租车等多个国内游类目预订量均已远超2019年同期。
市场需求迸发的同时,酒店住宿的供应能力却已大不如前。根据中国饭店协会的统计,截至2023年初,国内酒店客房总数为1426万间,对比2020年初减少了336万间客房,供应能力下降了将近1/5。
除了供需失衡外,运营成本增加也是国庆假期酒店涨价的因素之一。毕竟随着入住率的提高,酒店的人力成本也在上升。据媒体报道,华住会一客服表示,十一期间员工三倍工资,成本自然也会提高,房价的增长与经营成本和市场需求相关,房价明码标价,双方自愿成交。
针对酒店涨价行为,有律师称,酒店实行市场调节价,只要明码标价就不涉嫌违法违规,但各地方政府可以对酒店实行政府指导价。
毁约重现,谁来出手?
酒店涨价不算犯错,但为了涨价而毁约就大错特错了。
十一假期临近,除了“酒店刺客”再现外,五一期间被广大网友集体炮轰的酒店民宿毁约现象也死灰复燃了。系统价格没有更新、房子没有续租、酒店仅提供月租、没有空余房间……从网友在社交平台的控诉看,酒店民宿要求消费者取消订单的理由还是那么“莫名其妙”。
图源:小红书截图
一些酒店商家甚至毫不掩饰自己毁约的目的。一位网友在小红书曝光,自己在美团上成功预订了重庆的“祥丰酒店”,但商家大半夜打电话让其退房,并声称国庆要赚钱、要改价云云,就算人过去也不让住。
图源:小红书截图
消费者遭遇到酒店违约该怎么办?有律师表示,酒店毁约是一种民事违约行为,消费者首先可以请平台沟通协调,因为平台对签约酒店有惩戒、考评机制;其次,可以及时向当地消费者协会、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投诉;最后,可以收集证据向法院起诉,要求酒店赔偿。
但客观来说,除了求助平台外,后面这些措施却都有些不够及时,即便消费者能够维权成功,也往往错过了入驻酒店的日期,很多消费者可能因为周期长、流程复杂就放弃了维权,从而助长了酒店商家恶意毁约的侥幸心理。
为了杜绝酒店民宿恶意毁约的不良风气,监管部门、行业协会等多方都已出手。
事实上,中国消费者协会已经点名过今年五一期间酒店民宿涨价毁约的现象,并将之列为2023年上半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9月上旬,中国消费者协会又联合中国饭店协会发出倡议:“住宿餐饮经营者应当遵守诚实信用原则,不得恶意毁约或以次充好。”
两协会也提醒消费者,要主动参与监督,在遇到恶意毁约等情况时,积极通过向消协组织投诉或者向有关部门举报等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监督经营者依法诚信经营。
亿欧新消费注意到,为规范中秋国庆期间的市场价格行为,青岛、襄阳、福州、西安、汕头等多地市场监管部门都已发文。
其中,西安市市场监管局发布的相关提醒提到,酒店宾馆、民宿等各类住宿业经营者应当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标明消费信息和价格。禁止采取不正当价格手段或方式对客房相关信息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禁止对已预订客房任意加价销售,或者私自毁约加价转售他人。
图源:微信公众号“西安市场监管”
福州五部门联合发布的提醒告诫书中也提到,定价时既要顺应市场规律,又要履行好社会责任。宾馆酒店经营者不得在电商平台等渠道预订客房订单生效后,单方面毁约,擅自提高订单价格或不履行价格承诺。
迈向高端,越来越贵?
酒店涨价已不是新鲜事,从五一、暑期再到十一,每个旅游高峰“酒店刺客”都未曾缺席。花几倍的钱,住平常的酒店,是今年以来游客出行最直观的感受。事实上,除了这些特殊的日子外,全国酒店的日常价格也一直在悄然上涨。
这一情况可以在几家上市酒店集团的最新财报中得到印证。2023年第二季度,连锁酒店三巨头锦江、华住和首旅旗下酒店的ADR(每日平均房价)分别为255元、305元和240元,对比去年同期分别上涨了16%、40%和33%。
因为价格上涨,酒店也赚得盆满钵满。财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锦江(旗下包括锦江之星、七天、IU、麓枫、希岸、维也纳等)、华住(旗下包括汉庭、全季、桔子、海友、花间堂等)和首旅(旗下包括如家、莫泰、和颐、蓝牌驿居等)三家企业纷纷录得营收和利润大幅增长,并且都做到了扭亏为盈。
连锁酒店“成绩单”的好转也说明,今年以来,在旅游市场回暖和消费复苏的驱动下,整个行业正在蓄势向好。
根据中国饭店协会历年统计,截至2023年初,国内酒店行业门店总数为28万家,客房总数为1426万间,同比分别增长12%和6%,这也是2018年后国内酒店规模首次恢复正向走势。此外,中国酒店的连锁化率也步步高升,达到了史无前例的39%。
对于消费者而言,出于对住宿安全和标准化住宿条件的考量,连锁酒店的吸引力更大。具备品牌属性的连锁酒店,不但拥有更好的用户黏性,同时获得了更多的溢价空间,头部酒店企业的定价权也因此被进一步放大。
而连锁酒店之所以会涨价不停,除了周期性的需求因素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占据主导力量的头部酒店企业近年来不断发力高端化战略,产品结构持续升级,中高端酒店的数量占比越来越高。
从二季度的财报数据看,截至6月30日,锦江、华住和首旅旗下的经济型酒店数量分别为5146家、4856家、1930家,对比去年同期分别是增加67家、减少3家和减少251家;中高端酒店分别为6795家、3766家和1595家,对比去年同期分别增加了899家、574家和143家。
在头部企业的带动下,整个行业都将“向上升级”奉为圭臬。根据中国饭店协会的统计,截至2022年末,我国中端和高端连锁酒店客房总数分别同比增长26.31%、9.20%,与2019年相比,客房总数分别增长60.55%、58.81%。
酒店高端化的好处不言而喻,那就是经营效率的提升。有证券机构曾经测算,同样入住率的情况下,中端酒店的营收规模能达到经济型的2-2.5倍。以首旅为例,2023年第二季度,该公司中高端酒店的数量占比为45%,但收入占比却达到了57%。
但中高端酒店的定位已经超出了住宿空间的概念,而是变成了集住宿、休闲、社交、商务于一体的生活空间。对于预算有限的旅客来说,节假日出行选择酒店无非是想睡个好觉,中高端酒店的服务当然可以满足需求,可如果需要为此付出更多成本,那自然会被消费者视为“刺客”了。
本文由亿欧新消费原创,申请文章授权请后台回复“转载”,联系相关运营人员,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推
荐
阅
读
RECOMMEND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