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撑不住了,为省钱憋出大招:中药逐渐代替西药
划重点:1、医保吃紧,公立医院被迫通过压榨医生、砍耗材,砍手术质量的方式降低成本。
2、大病重病慢性病患者是公立医院的负担,已经成为一些三甲医院踢来踢去的皮球。
3、明年起,传统中药不再需要通过食药监局的安全有效性和人体临床试验,以后这就是医保大方向。
4、有大病,尽量趁医保账户比较宽裕的前半年看。
5、我们迟早会走向美国医疗模式,后半生只能指望商业保险。
今天朋友圈很多朋友都被一篇文章吓得不轻,主要就是《Nature》一篇文章称,担忧明年起传统中药将不再需要通过人体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试验,即可上市。
上个月,我就感觉路子不对了,当时我得了结膜炎,到我的医保定点医院,结果医生给我开的是鱼腥草眼药水+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我一年前我得的也是这个病,当时记得给我开的是地塞米松眼药水+更昔洛韦,我问她为啥不给我开地塞米松了,她说现在没有了。
当天晚上,朋友发给我看贵州一则三甲医院下发的通知,我有点明白了。
简单来说,就是为了这家医院控制医疗支出,很多必须的药品、耗材都禁用了,知乎上的医生都已经炸锅了:这是医疗水平的巨大倒退。
比如,最常见的可吸收线,不让用了,只能用棉线。
这两年做过手术的人都知道,现在基本上不用那种老的棉线了,可吸收的新线,一不用拆线免了多余的痛苦,二缝合效果好,三不容易留疤。
OK,以后不让用了,那以后你受伤了或者剖腹产来这家医院,就老老实实用就留一个蜈蚣疤吧。
这些耗材一禁,很多手术直接倒退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水平。
另外一家贵州的三家医院,下达的通知更加具体,烧伤只允许使用两种最便宜的敷料,能不用的耗材统统不用。
这句话尤其耐人寻味:“增加收治低高值耗材使用的患者,严控收治需高值耗材的患者入院。”
严控需高值耗材的患者入院。
细思恐极。
这两则通知的源头,是今年贵州省下发的《关于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和过快增长的紧急通知》(黔卫计函〔2017〕150号),这则通知中明确指出。
今年1至8月,贵州省185家公立医院医疗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18.05%,增幅最高,在全国排名末位,已被国家卫计委责令整改。
因此,全省各公立医院都要抓紧控费,确保今年的医疗费用增长率控制在10%以下,或卫计部门下达的控费指标内。
不达标怎么办?
2年内不得评审等级、不得审批新增床位、不得审批配置大型医用设备,扣减财政补助资金;约谈院长、扣减全年绩效工资。
太狠了。
更可怕的是,这不是一个地区性的事件。
对于全国的三甲医生来说,在每年九月份得到这样的通知已经是司空见惯:
简答来说,就是医保窟窿太大,花多了全是医院自己承担亏损,医院只能用扣医生奖金的办法填补亏损。
你让医生怎么办?
(生病小技巧:有病尽量挑上半年发作,那时候大医院还有医保余额。)
医保窟窿越扯越大,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2015年底,国家卫计委等五部委印发的《关于印发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若干意见的通知》里面,就提出了严格控费的要求。
今年年初,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更是明确提出要求:
“到2017年,全国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长幅度力争降到10%以下,到2020年,增长幅度稳定在合理水平。”
医疗水平不断进步,经济增长放缓,平均寿命不断上升,人口逐渐老龄化,但却要控制医疗费用,怎么可能做到?
答案只有,公立系统提供的医疗质量往下降,耗材不让用,大手术不让用,各种减轻患者疼痛和痛苦的手段都不让用了。
未来的医保,逐渐会变成当年的大锅饭模式,雨露均沾,但每个人能分到的,只有一勺清汤上面飘着几缕蛋花。
另一方面,现在不是在大力倡议中医吗?未来医保的很可能就要靠它当主力,便宜又大补,美滋滋。
实际上,这不是开玩笑的,配合今天这条新闻:从明年起,传统中药不再需要通过食药监局的安全有效性和人体临床试验。详情请参见这篇文章:2018年初开始、中药批准不再需要临床试验。这意味着什么、你想过吗?
你想用经过科学检验的医疗手段?不好意思,出门左转是私立医院。
私立医院是什么画风?大概就是这样。
你说你付不起,那就走美国模式,大多数医疗开支都靠商业保险覆盖。
我手上有一份商业医疗保险报价单,给大家简单罗列一下价目表:
一个2岁男孩,每年缴纳2150美元的保费,当年1000美元以上的医疗费用由保险公司报销,上限250万美元。
一个36岁的女性,每年缴纳1300美元的保费,当年1000美元以上的医疗费用由保险公司报销,上限250万美元。
一个39岁的男性,每年缴纳2300美元的保费,当年1000美元以上的医疗费用由保险公司报销,上限250万美元。
一个75岁的女性,每年缴纳1.5万美元的保费,当年1000美元以上的医疗费用由保险公司报销,上限250万美元。
.......
花十几块挂一个专家号的时代已经是历史了,很快你去三甲医院,想要用上以前用的很多现代医疗设备也即将成为历史,下半辈子,努力赚钱自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