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宋代人的伤春:春去,谁最苦?

2017-04-02 陈二虎 写乎

 推荐:《本草》植物志之唐菖蒲: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

文/陈二虎

【作者简介】陈二虎,笔名红叶,蒙古族中的契丹人。翁牛特旗作家协会副秘书长。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难忘小镇的春天,如青春般短暂,心笔缱绻,抵去了半生缤纷尘梦,踏着宋词的旋律,抛开喧嚣的当代,寻一片灵魂的宁静。

然而春天易去,流年似水,当我们熬过塞上漫长的冬季,经过寒冷的压抑与期盼,盼来春的复苏,然而“春色无情容易去”却又迟迟不来,朦胧而清晰的绿意,含泪又含情的心绪,呆呆地望着枝头,已经育蕾的枝条不肯芳心轻许,刘勰曾说:“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此刻,我心摇曳在宋词的伤春里。

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栏总是销魂处。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 49 30224 49 14986 0 0 3025 0 0:00:09 0:00:04 0:00:05 3025去。带缓罗衣,香残蕙炷,天长不禁迢迢路。垂阳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

宋代词人晏殊这首《踏莎行》,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时光与年华流逝的真切深沉的慨叹和无尽的惋惜,借助极微妙细腻的情思,流露出深挚又深远的一种追寻向往的意愿。这份情愫,表面好像是伤春怀人而已,但却隐含着独有的心灵感悟,让读者读来也会产生共鸣,引发言外之联想,有着丰富的内涵,潜在的信息量极大。

今天的人们很难理解古人那份伤春,可以驰车载酒自由自在地看遍天下春色,却未知洞悉由春天的生命气息引发春思与伤感,勾动异样的心理活动,也更缺了古人那份敏感。这究竟是一种进化还是退化真的很难说。笔者认为,社会的进步,物质的充盈,让思想也越来越开放,而在心理感受和生理反映上却麻木了。

忙忙碌碌的当代人,已经无瑕去静观柳条返青与舒展,杏花的吐芽与绽苞,更不知何为“摇漾春如线”,一芽知春的惊喜,早就被人淡忘。“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都不知何物也。

其实伤春,给人强烈的“异质同构”的情感反应,这在宋词中,伤春更为强烈,在宋人笔下,春让人们感染几近“花粉过敏”的“忧郁症”。其“伤春”大约也不过两类,其小是感叹身世与情感之悲,其大是旨在抒写时代哀感与家国情怀。前者是特定情景下抒发特定的情绪,朦胧含蓄,带有不确定性,事业、人生、爱情皆可伤。后者主要是在风雨飘摇的动乱年代,有较强的针对性,是春有所伤。

春花烂漫,眷顾中扯起袅美的衣裙,呈现出说不尽道不尽的风情,也夹杂着忧伤,于是,宋代女词人朱淑真在《浣溪纱》中写道:

春巷夭桃吐绛英,春衣初试薄罗轻。风和烟暖燕巢成。小院湘帘闲不卷,曲房朱户闷长扃。恼人光景又清明。

桃夭红英,佳人薄裙,花开无意,佳人有思,花与人的春梦勾勾拌拌又温煦活泼,然而,朱淑真感叹春天轻瞬即逝,清明到来。暮春时节,一腔心绪无处诉说,于是“恼人”,感叹与抑郁。

宋玉曾说:“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而宋代词人刘辰翁的“伤春”是“志不来”而不是“私自怜”。南宋恭帝德祐二年(公元1276)二月,元军攻陷南宋京城临安,三月掳恭帝及太后北上。当时正在虎溪(今江西吉水境内)避难的刘辰翁得知这个消息,已是暮春时节,面对国破山河碎,于是感慨万千,写下了《兰陵王·丙子送春》:

送春去,春去人间无路。秋千外,芳草连天,谁遣风沙暗南浦。依依甚意绪?漫忆海门飞絮。乱鸦过,斗转城荒,不见来时试灯处。春去,谁最苦?但箭雁沉边,梁燕无主,杜鹃声里长门暮。想玉树凋土,泪盘如露。咸阳送客屡回顾,斜日未能席。春去,尚来否?正江令恨别,庾信愁赋,苏堤尽日风和雨。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人生流落,顾孺子,共夜语。

面对暮春的狼藉残红,刘辰翁自然联想到“落花流水春去也”的南宋王朝,感慨万千,遂以“送春”为题,写下这阙词。

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题是送春,词是悲宋”,信哉其言!

刘辰翁其词三叠,皆以“送春”起笔,一写亡国的荒凉,二写亡国的悲痛,三写亡国后的绝望……三叠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曲折幽邃地抒发了悲苦欲绝的心情……

伤春,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却老了容颜,倦了心笔,“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事业,抱负,生活,赤裸裸的现实总会给人无情的打击,“恨如芳草”呀!

都说“水可陶情,花可融愁”,向往一种心灵自由,不为物役,潇洒自如的田园生活,“赢得清闲,当了繁华”,把“伤春”换一架陶渊明的无弦琵,尽兴时撩拨几下,用想象的天籁自娱,可谓“大音希声”!

笔者没有脱俗的超然,有的或许是淡淡的惆然,不要让生命的春天在无情的岁月里化为无尽的伤感,用含情的眸子撩开善感的文字,浓浓的思绪与深深的诚挚,托起信仰的尊严。有人说宋人写词有种“暧昧”的心态,情有所感,不能无所寄;意有所郁,不能无所泄,情与理一个天生的矛盾体。

摸一摸返青的枝干,拂一拂含苞的蓓蕾,荣辱看尽,栏杆拍遍,燕子来去,转瞬间望断肝肠。匆匆中年,卸下重负,前尘渺渺,眼神朦朦,眷恋宋词,氤氲的句子里,一定留下我的思痕。

(宋代人的伤春:春去,谁最苦?)

《写乎》微信号:hongyupt

历史文化类投稿邮箱:499020910@qq.com

《作家荟》微信号stzx123456789

小说散文诗歌类投稿邮箱:125926681@qq.com

顾问:朱鹰、邹开歧

编辑:洪与、姚小红、邹舟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请点击“原文阅读”可阅读新华文轩推出的数字版《如梦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