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要盲目拒绝父母发给你的“鸡汤”(值得所有父母和子女都看一看)

2017-11-16 羊羊 家游学园

文章导读:作为职场新人每天压力大、易焦虑,忙完一天想放松一下刷刷朋友圈,扑面而来的,却都是诸位长者的鸡汤和惊世骇俗的“中老年表情包”,我想这样的感受,大家一定都有过,可这些你看来毫无养分甚至有毒的鸡汤、谣言,对为人父母来说,句句是精华、句句都暗藏哲理,而他们的一条条链接转发,其实都藏着爱的“小心机”。

  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个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0556jgcr0f&width=500&height=375&auto=0

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这是泰国的一支催泪广告《带爱回家》,讲的是一位爱发“中老年表情包”的妈妈,时刻牵挂做护士的女儿。女儿那一脸“妈妈!别整天烦我”的样子,相信各位80、90后多多少少都有同感。


  妈妈打出“我很想你”那一刻的鼻酸,更是令人感同身受。


  知乎上也曾经流行过一个话题:“有多少人想穿越回去,阻止当时教爸妈玩微信的自己?”源头是年轻网友吐槽:爸妈在朋友圈里动辄发些养生、鸡汤或者标题惊悚一看就是假新闻的分享,让人忍不住想把他们“分组可见”。


  下面是小编妈妈的微信聊天记录截图:


  下面是小编妈妈的微信朋友圈截图:


  从上面这两张截图中,你们可以看到以下亮点


1头像

  

  花草,这个流派的头像出镜率极高,是爹妈头像包的爆款单品,没有之一(其次是风景)。


2  各种养生鸡汤

  

  劈天盖地的鸡汤文,而且是他们单方面的“发发发”,我们作为子女的并没有就此回复(因为确实不喜欢,也不知道该怎么回啊~)。


3典型的中老年风格朋友圈


  有一种朋友圈,叫做“爸妈的养生鸡汤”。据2016年微信官方后台的统计,中老年人每日发送微信消息次数达44次。与此同时,他们也正在成为微信朋友圈谣言的转发大户。调查显示,每个月转发五条以上谣言的用户,80%都是超过50岁的中老年人。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下面这张截图:


  从这张风格完全迥异的截图里,你看到的仿佛是另一个时尚的、新潮的妈妈,甚至还有些文艺。其实,这只是我妈妈两年之前的朋友圈。她其实也会写“亮瞎眼”,也会用“生活是一列逛吃逛吃的火车”这类我们当时很流行的网络用语。


  所以你在收到父母转发来的“鸡汤”和那些惊世骇俗的中老年表情后,有没有深入的思考过是因为什么?

 

  我频繁收到妈妈发来的“鸡汤”大约是我在国外那两年,隔着几千公里,再加上时差的原因,妈妈和我很少通过电话联系,没事的时候就通过微信相互问候一下,寥寥数语。偶尔有事找我,她会算好我的时间打电话给我,第一句话总是先问:你现在忙吗?现在想来,这种语气是不是客气得有些陌生了?


  在这两年里,我遇到很多的事情,因为怕她担心,和她说的时候总是报喜不报忧,妈妈也如此。偶尔我通过朋友圈发几句牢骚宣泄一下,也避免被她看到担心,把她刻意的放在“不可见”列表里。所以一段时间之后,我开始收到她发过来的各种鸡汤,铺天盖地。频率远远大于她自己分享在朋友圈的频率。当时我的态度一面是置之不理,一面是庆幸自己的妈妈审美观还算跟得上时代,所以,她不欣赏那些所谓的“中老年表情包”,也不会发给我,让我逃过了“中老年表情包“”的一劫。

  我们对父母有太多的理所应当,我告诉你不要去看,不要去相信的东西,你不听,我会生气;我不喜欢的东西,你硬塞给我,我会嫌弃。但是,我们为什么可以那么理直气壮?其实,在每一篇心灵鸡汤的背后,都有一个爱你,关心你却不懂得如何去表达的父母。父母也有孤独的时候,你不在身边,所以他们在看到任何信息的时候第一时间想要告诉你、提醒你,就好像你在恋爱的时候,是不是碰到了任何事情,都想第一时间分享给对方?


  所以,收到父母发来的“鸡汤”真的不要那么抵触。每日刷屏的爸妈,或许只是想找儿女说说话,但又脑补出孩子工作、学习,各种繁忙的景象,所以只好在朋友圈里转发各类“正能量”、“治愈系”、“成功学”的东西,或者特意发链接给孩子,让他们注意健康、休息。他们那个时候也许心里正在想,如果频繁的给你发“你在干嘛”会打扰到你,时间久了,你是不是也会觉得烦?


  很多父母是在微信时代才开始频繁接触互联网,他们对网络信息的过滤辨别能力并不比我们以前玩qq的时候强多少,你想想当时的自己,是不是也会取个“天涯浪子”之类的网名泡聊天室,碰到新鲜的信息也会第一时间发给朋友?


  有时候我会觉得他们蛮可爱的,完全能理解他们在朋友圈发“鸡汤”或者直接给我们发“鸡汤”时的心情。他们转发的内容,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他们对你哪方面不放心。他们觉得你在这方面是需要成长的。父母这样的方式,只是会错了意,但是并未表错情。他们跟不上儿女的脚步,但是他们在努力地学习进步,接近我们的生活,所以,他们坚持用他们自己认可的方式,来向我们表达爱意,他们推荐给你他们认为好的东西,是因为爱你,同时更多的还是希望和你有所互动。

  后来我回国后,因为经常和妈妈打电话,聊天,会给她说哪些东西是有益的,可以看的,哪些东西是虚张声势,不要相信的;也会给她分享我经常看的东西,教她上网看电影,教她玩淘宝,甚至教她下App让她跟着学做菜、听音乐、去寻找和接纳那些她喜欢的资讯与内容。和她的聊天内容,除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问候,也多了一些朋友之间的交流。慢慢地,她就忘了那些无病呻吟无聊无趣的“鸡汤”了,再也不发不分享了,碰到一些问题还会主动来问我。又回到以前那个跟得上时代,乐观,时尚的老太太了。 


  她总是在你工作正忙时发来无关紧要的信息,也总是在你回家的三五天后开始对你挑剔无比,她一边做你爱吃的饭菜一边停不下来地唠叨,她总是不相信你做的决定,因为你在她眼里永远是个宝宝。


  她是,妈妈!

 

  长辈们的信息来源以及他们的兴趣点和我们不一样,我们应该学着尊重。而且他们正努力赶上我们的潮流,努力和我们有共同语言,我们为什么不能用宽容的态度去对待他们?你能在朋友圈帮别人代购、招聘、转发、集赞,就不能让父母发点他们认为是正能量的鸡汤吗?你的父母可以忍受你朋友圈那些P得面目全非的自拍,你就不能接受他们的表情包吗?


  当我们年轻人评论中老年表情包落后时,可能更多地是在吐槽他们的老旧,一点也不搞笑贱萌,但这些直白简单、充满正能量的表情包背后,可能隐藏着你不懂得的含义。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其实是和他们多交流,要引导他们看新世界,避免上当。


  他们并没那么老古板,不然当初也学不会微信对不对?若是父母执拗于谣言,信神医,不接触新生事物,我们做子女的要学会积极正确的引导他们。是引导,不是说教。


  都说“老小孩,老小孩”,人到了老的时候就会变得像小孩一样天真,任性,我们就需要像当初父母教我们那样去教他们。在我们小的时候,父母没有嫌弃过我们的不懂事,也没有笑话过我们的顽皮,相比小时候的自己,父母已经算是非常“懂事”的好学生了。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这个世界上最强有力的、不会遭到背叛的关系。但是外面的世界太大了,我们总想去寻找除了这种关系以外的其它或危险刺激或绚丽迷人的关系。这时父母便成了偶尔停靠的驿站,时刻做我们的掩护,当我们是个逃兵。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处理好原生家庭关系,只有当我们也为人父母,才会明白这份爱的深度和浓厚。但明白这一点之后,我们真正的长大了,父母真正的老去了,而我们对自己的孩子,也将像父母曾经对我们一样。


  就如同恋爱中的女孩常抱怨男孩不懂表达一样,你不用语言具体说出来,女人是不会明白的。妈妈也是女人,也需要我们表达关心和爱。


  龙应台的目送里有一段话:“我慢慢的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用追……”


  至少现在你还能看到他们背影,偶尔他们也会回头和你说说话,哪怕加快一点脚步,搭一段路,他们也不至于那么孤独,也好过有一天站在他们身后,默默目送已经看不清的背影了罢。

 

  现在我们是年轻的一代人,但我们也会有老的一天,等到我们步入中老年时,我们所使用的表情包,我们所分享和看的东西,也许也会变成那个时代年轻人眼中的“中老年表情包”和“”心灵鸡汤了。


  看懂这个短片,写完这些文字,我,突然想给妈妈打个电话……


  妈妈,这么久以来,很多事情,我很抱歉。


  还有,我也很想你。


  如今是一个父母与子女极度缺少交流的时代,而我一直认为,懂得经常与父母交流的人,比只懂得一味给父母钱的人孝顺。那么你们呢?看完了这些,有没有给父母打个电话,问候一下聊聊天?


  你们可以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你的父母,告诉他们,我不会再抵触那些“鸡汤”和你发来的表情了;同样,如果你为人父母,也可以分享给自己的孩子,让他知道你每一条转发背后那些“爱的小心机”,让他知道你的用心良苦。


本站原创文章,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感谢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