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4万亩!看一只小龙虾在天门的成长故事……

姚超益 邓慧遐 天门发布 2020-08-20

4月春暖,又到一年吃虾季。 

放眼天门,

虾肥稻壮,科学种养如火如荼;

人勤春早,田畴洒落欢声笑语;

交易中心,分拣称重,

一尾尾小龙虾“蹦”向四面八方…… 

市小龙虾交易中心内,商户正在分拣小龙虾


虾稻共作,作为天门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和乡村振兴的助推剂,每天都有新进展,每天都有新变化。 


扬后发优势 市场说了算 


从4万亩猛增至24万亩——2018年,天门虾稻共作面积增长20万亩,相当于每天诞生548亩虾稻田。 
  

然而,就在几年前,搞不搞虾稻共作,还是盘旋在很多人心里的疑虑:“潜江在全国已经响当当,我们还能不能搞?赚钱不赚钱?” 
  

随大流还是另辟蹊径?一切要从实际出发,让市场说了算。 
  

多年来,我市农民种过红皮甘蔗,喂过鸡、养过鸭,搞过稻鱼共作、稻鳅共作,但要么“水土不服”、效益不高,要么小打小闹、不成气候,走了不少弯路。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潜江等邻县市小龙虾产业一路上扬的鲜明曲线:产值翻番,价格翻番,供不应求。 
  

既然虾稻共作有成熟的技术、市场,为什么不做? 
  

市委、市政府因势利导,市委书记、市长庄光明等市领导多次就虾稻共作开展调研,组织专班人员到潜江等地参观取经,结合我市实际进行可行性分析。 

天门近百名小龙虾养殖户在潜江华山万亩养殖基地考察虾苗

  

虾稻共作是目前较为稳定的生态农业综合体,可以说是乡村振兴的产业典范。潜江、监利等地小龙虾闻名全国,有先进经验可供借鉴,天门是粮产区、水资源丰富,有后发优势。 
  

适逢全省出台推广“虾稻共作稻渔种养”模式三年行动方案,我市果断决策:将虾稻共作、发展小龙虾产业作为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力争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 
  

思路明确,利好政策出台。从2018年开始,我市制定了小龙虾产业发展规划,对“虾稻共作”的奖补力度在湖北省最大,新闻上了中央电视台。 
  

为有效化解虾稻共作风险,我市还推出虾稻地方政策性保险,每亩保费60元,其中,市级财政补贴30%。 

黄潭镇白龙寺村虾农捕捞小龙虾


服务作支撑 助稳健发展 


“虾池急需水,望协调解决”、“预防‘五月瘟’,要提前做好防治措施”……每天,“天门虾稻共作交流群”里热闹非凡,请求调水的、发布市场行情的、探讨种养技巧的、询问预防疾病的,十分活跃。 
  

该群由水产部门创建,群里有市领导、镇村干部、水产专家、种养大户、龙头企业负责人、刚刚入行的新手、龙虾收购经纪人等,已成为线上答疑释惑、信息技术交流的实时服务平台。 
  

线上交流如火如荼,线下培训更是人头攒动。 
  

干驿镇农技专家向虾农传授小龙虾养殖技术


去年以来,市农业部门邀请潜江养殖专家、组织技术专班到全市新增虾稻共作区或有发展虾稻共作意愿的乡村,开展虾稻共作专题技术培训:虾稻共作技术规程、防控疫病、注意事项等,事无巨细,逐一向有意愿发展的能人面授机宜。 
  

“能人”先学懂弄通,乡镇再及时组织种养户开展虾稻共作技术培训,群众踊跃参加。 
  

产业奖补“红利”多,虾稻增收“钱”景好,激发群众参与热情。 
  

渔薪镇蔡庙村以往没有从事虾稻共作的经验,去年,眼看村里水源条件好、各级政策优惠,田园丰农机专业合作社计划在这里发展虾稻共作,但苦于土地流转难。
  

镇村干部带着村民代表到公安等地参观考察,并进村入户宣传发展前景、奖补政策,土地流转难题迎刃而解。去年,该村流转土地1588亩,通过市级验收1425亩,目前已投放虾苗。 
  

“虾稻共作,有市场需求、综合效益高,只要技术把关到位,防止疫病发生,是一条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好路子。”18日清晨,在小板镇车范村,仙桃老板陈庚龙看着活蹦乱跳的小龙虾,欣慰之情油然而生。去年以来,陈庚龙在车范村等几个村流转土地,发展水产养殖项目,其中虾稻约800亩。 
  

一个外地人,为何到异乡来创业?陈庚龙说:“我有个很深的感受,天门各级政府的服务都很及时,特别是村里把我这个外地人当自家人,给我创造了干事创业的好环境……”陈庚龙也用优先流转贫困户的土地、吸纳贫困户务工来回报车范村村民,让大家共享虾稻共作带来的红利。 
  

长期做房地产生意的老板张卫勇,在了解到我市支持虾稻产业发展的政策后,陆续在九真、横林、杨林等地流转低洼地发展虾稻共作。如今,虾肥稻优,“我选对了发展的新路子”,张卫勇一鼓作气,学习潜江经验,建成天门市小龙虾交易中心。 
  

如今,干驿等乡镇小龙虾交易市场的规划与建设有序推进;地处卓尔世界商城的市小龙虾交易中心建设完工,虽还未正式运营,但每天交易繁忙……  

干驿镇虾稻共作基地


靠品质说话 路越走越宽 


市场为王,品质制胜。做靠品质取胜的小龙虾养殖基地,是我市在推进虾稻共作中遵循的原则。 
  

17日,天门工业园(多祥镇)东号字村,监利人何修锋忙着完善虾池旁边的值夜住房。提起养虾,55岁的老何深有感触:天门人学习虾稻种养的热情真高! 
  

何修锋曾在监利搞虾稻种养17年,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去年盛夏时节,天门工业园(多祥镇)组织人员到监利参观学习,种养能手何修锋被东号字村作为引领型人才引进,在镇村干部的支持下,组建何天虾稻合作社,其中东号字村6户种养户成为社员。 
  

“9组刘习军在我的带动下,流转土地180亩,每天来我的养殖基地至少两次,我毫无保留告诉他种养技巧,回答他提出的疑问。” 
  

何修锋满脸笑容:“这是好事啊,学习发展的人越多,越能形成规模效应,越有利于做出影响、拥有更多市场。” 
  

19日,走进佛子山镇王场村,田野上,一条条围着农田筑起的龙虾“防逃网”很是显眼。 
  

王场村党支部书记付君华在虾池边巡查。付君华同时也是杜桥湖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起初,他发展虾稻共作时,一些村民不理解,认为风险太大。但当看到他收获满满时,大家也开始接受这一高效模式。适逢宇兆农业进驻王场村,流转土地4000余亩,其中反租倒包1000余亩。这一来,村民更是吃下了“定心丸”:有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有宇兆这样的大公司作后盾,不愁品质没保障、虾稻没市场! 
  

在石家河镇,华大基因1.5万亩虾稻共作规模化生产基地正在进行配套建设。仅2个多月,当地共流转5000余亩土地,目前,一期工程全部完工。 
石家河镇北港湖5000亩虾稻共作基地


站在基地边,连片稻田一望无际。这里每块稻田都是40亩大小,围绕稻田挖出深沟,用于养虾。华大依托育种中心,将在这里养殖品质最好的小龙虾。 
  

走进张港镇鑫天公司小龙虾加工车间,员工“全副武装”在生产线上忙碌,剥壳、漂洗、分拣、淘洗、包装、速冻……一只小龙虾经过近10道工序后,变成了红白相间的虾仁,漂洋过海,“蹦上”对食品要求极高的欧美餐桌。 
  

龙头企业的深加工引领,提升了小龙虾的附加值,在促进虾农增收的同时,还带动了就业。在旺季,企业可以吸纳张港镇周边乡镇数百人用工。 

彭市罗桥养虾


虾稻共作

在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上

大有可为,“钱”景可观


推广▽





本期来源|天门日报全媒体记者 姚超益 邓慧遐 摄影:邓昭学、刘银斌、张俊、陈飞

本期编辑|尹芳 审核|郭少芳

新闻热线|0728-5230298

广告热线|0728-5224499

近期精彩阅读

湖北奖励各地4.55亿元!看看天门分了多少…… 

天门5名教师荣获“特级教师”称号,有你母校的老师吗? 

天门展园将亮相湖北省第二届(荆州)园博会,期待吗? 

光荣!天门这些集体和个人荣获全国和省五一劳动奖、省工人先锋号 

年销售额4000万!天门这个镇到底种了什么? 

天门小龙虾交易中心试营业,日交易量竟然达…… 

一年过去了,天门鸿渐大桥建得怎么样了? 

定了!岳口镇出台2019年十件实事,你最期待哪件? 

航拍大图告诉你,天门河到底有多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