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博专访 | 良友红坊:悄悄火出圈的文化艺术社区
良友红坊
悄悄火出圈的
文化艺术社区
良友红坊文化艺术社区
这里可能是国内不多的可以和宠物一起上班的
文化艺术社区。
这里可能也是唯数不多的不以“火”为目的而
悄悄火出圈的创意产业园区。
01
初见
The first part
初进良友红坊,给我的感觉是大,大,大。这里公共空间很大,每一栋独立建筑都是跨越不同年代搭建起来的。风格各异的建筑物立面张扬着现代感的美,和20世纪的红砖房穿越时空交织,与墙上遗留下来的年代感强烈的“八荣八耻”标语混合着,形成一种独树一帜的魔幻美。
这里可能是国内不多的可以和宠物一起上班的文化艺术社区,英短、柴犬偶尔走失,园区运营方也得转悠一圈,把宠物给业主找回来。
这里可能也是唯数不多的不以“火”为目的而悄悄火出圈的创意产业园区,设计师事务所、家庭摄影空间、爱情&艺术美学空间、艺术家居空间,不同的圈层与业态在一起生长,散发着莫名的吸引力。
KAI KAI
公共艺术作品-变化
作为武汉市青创园首批试点单位、共青团江岸区团代表联络处、武汉青年创业(示范)基地和江岸区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示范项目,园区经历了悠久的岁月,它与新中国同龄。整个园区经过六个阶段的变迁,顺应着时代和产业的发展。从最初的皮毛厂、物流园,到批发市场,一路走来,有了现在的6.0版本——良友红坊文化艺术社区。
跟新中国同龄的良友红坊门楼
园区内景
我们在一个秋高气爽的天气里,采访了良友红坊运营团队——湖北省金旭工贸有限公司团队。
/////
02
武汉艺博会×良友红坊
The second part
武汉艺博会(以下简称“艺”):良友红坊是20世纪的老厂房改造升级重建形成的,在国内,老建筑升级改造后形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有不少,比如北京的798,比如武汉的汉阳造,能跟我们聊聊良友红坊和这些产业园的异同吗?
良友红坊:我了解的798最初是老的厂房遗址,最开始是艺术家自发的行为助力它形成整个艺术园区氛围,大理、双廊这样一些艺术小圈层最初形成的过程也是如此。艺术家先发现了这样一个适合创作的场地,比如老的工业遗址,或是优越的自然环境,然后自发性地聚集,之后才引来了整个文化艺术产业上下游的企业和机构。这样循着艺术家的足迹,形成了园区的形态。后面再有某个开放商把地块拿下来,做整体的运营和升级改造。
说到汉阳造,或者是深圳、上海那边的艺术园区,在整个园区做初期定位的时候,大的方向是产业园区,再来细分具体的是文化产业,或是科教产业,或是工厂类型的,都会根据前期的历史条件来做选择。
我们园区属于后者。良友红坊各种历史机遇都有,经历过前面5次的变迁,走到2017年,重新做园区定位的时候,我们找到了园区的方向。借鉴了上海的经验和规划设计团队的力量,基于园区前期的房屋建筑形态,绿化、坡道结构,用以旧还旧的想法,重新做了二次的升级。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很多其他的园区,形态上看可能也是红砖红墙,但它其实是新房子。但我们无论是房屋结构,还是当初做设计升级的时候,都保留了很多建筑原貌,包括整个园区原始的一些坡道和绿化。
如此,在园区一期开放的时候,吸引到了很多设计公司,比如12平方、瑞拓设计,包括向生,他们都是国内知名的设计公司,拿了很多国内国际的奖项,比如红点设计大奖。作为设计类企业,他们对于自己做设计需要的思考和理念碰撞的空间也会特殊一些,所以园区也是匹配了他们这样的一个需求。
左:OUI OUI 右:12平方
瑞拓设计内景
艺:良友红坊公众号上有一个系列推文——“假如你来良友红坊,会有怎样的故事”,里面讲述了不少入驻企业的故事。你们除了用这样的方式,还采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来招商?这些企业聚集在一起,相互之间和整体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力呢?
良友红坊:具体到招商这个方向,我们肯定也有去借鉴使用传统的方式方法,但园区更多的是以圈层效应在感召同类的企业或艺术家来入驻,我们希望更多的是以文化艺术交流的形态来去聚集同样类型的人。我们园区本就是以业主为侧重点的,当初就是想通过这个版块提升和业主的黏性,提升他们在园区的知名度,也方便他们的客户和圈层内部的朋友找到他们在园区内的位置。同时,这个版块也让所有的业主单位更生动更鲜活,让他们以更鲜活的形态出现,让园区内部和园区之外的机构认识到他们,也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可能和空间。
花草亭
ONE WAY
艺:良友红坊园区持续以“城市青年艺术季”文化IP孵化在地创意工作者和社会青年团体,持续发掘青年艺术家、营造艺术生活,也看到你们在六七月份举办了INTAC+全球艺术院校邀请展,能和我们聊聊你们在艺术方面的动作吗?
良友红坊:对于整个园区在艺术和文化平台的构造和支撑上的功能,我们还不是非常的完善,这一块也是我们一直想去完善的方向。我们从前面4个艺术季和各个院校、艺术机构、个人的合作过程中,我们有切身的感知到,无论是艺术机构、艺术团体或个人,在现在的武汉,大家整个的生存环境是不容乐观的。所以在良友红坊8万平方的空间里,我们希望在有能力支撑的前提下,给到他们更多的发声平台和场域,他们也可以互相沟通和交流。另外,我们希望建立园区内文化艺术企业和社会、学校三方的合作共赢、沟通交流的平台。其实他们肯定有一定的渠道来交流,但这种渠道可能不那么透明和得力。
我们园区有两个大的设计院,可能他们承接的是市场上的一些实际的设计需求,这些需求很多时候(不管是企业还是校方都发现)有很多不那么直接对轨的点,而学校的师生都会希望做一些社会实践的探索。我们希望园区能提供这样的场域,比如众创空间和不同的艺术活动,让他们可以直接对话。企业可以发出他们实际的需求,学校也可以输出专业的能力和人才。而社会的艺术机构或团体是一样的,他们需要大量的发声平台,但这种演出平台不是那么好找的,因为需要市场和观众买单,甚至他们有时候(还只是以团体的形式存在的时候)连排练的地方都很难找到。但一个艺术家的培养是需要多方资源支持的,比如国外就有艺术家驻留地这样的保障和支持,但国内不一样。所以我们会通过艺术活动这样的形式来做一些这样的支持。
ADC艺术中心
ADC艺术中心内景
艺:看到良友红坊曾举办管理技能提升课程、财务管理课程为园区企业赋能,为什么会举办这种类型的课程,良友红坊未来还将有什么类似的计划吗?
良友红坊:很简单,我们的经营和生存也是依附园区入驻的企业,园区的企业做的好我们的园区自然也做得好。从这一角度来说,我们不仅要提升自己,也要做好配套服务,这就需要跟企业联动,做好客户黏性。至少企业来到园区之后,会有所成长和收获。我们主要是对企业经营管理方面,提供一些相应的帮助,让他们的竞争性有所提升。同时,我们一直在为园区企业对接相关惠企政策,因为很多企业进来之后对这些内容不是很关注,而我们对这一块会更加熟悉。如果有符合条件的企业,我们会尽量帮他们争取。之后我们会在园区成立专业型的众创空间(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来孵化一些企业,也可以因此向相关政府部门申报一些资质评定。
公共艺术作品-美甲系列 民间剪纸
公共艺术作品-交流
艺:除了这种课程,还看到良友红坊里有篮球赛、艺术展览、烛光音乐会、市集等活动,这就是艺术生活社区的功能了,能聊聊良友红坊在打造艺术生活社区上所做的工作吗?
良友红坊:我们也是一边探索一边学习的过程。其实说到社区,是顺应时代的发展。现在这个时代一个是网络时代的大背景,二是后疫情时代的大背景。其实网络并没有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反而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远了。看起来一个电话、一个微信,让联系更方便,但实际上,我们人和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距离更远了。就比如大家坐在一起吃饭花了2个小时,有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大家都在刷手机。网络对青少年甚至成年人的毒害在于,它让我们越来越生疏于在现实社会中跟人的交流,包括合作。
在网络时代和后疫情时代的背景下,其实社交是大家更真实更深层的一种需求。比如我们过去的商业体一定是以购物为主的,那现在一定是以社交为主的,比如小朋友的培训,我们年轻人需要喝咖啡、打卡,商场也会开始举办各种展览、活动,都是为了满足人们深层次的社交需求。所以我们希望整个园区满足人们在真实社会里的社交需求,同时这种社交需求的方向是以文化艺术生活为主的软环境和配套环境的打造。
武汉艺博会团队采访良友红坊
左:良友红坊运营总监程群
右:武汉艺博会记者谢婷婷
艺:您是良友红坊的运营总监,能跟我们聊聊良友红坊运营过程中的欢喜和忧愁吗?
良友红坊:有疫情的影响,但这个不值一提,因为疫情的影响对于大家而言是一样的,既然是一样的就是公平的,既然是公平的就没有什么值得苦恼的。但疫情的影响是真实存在的,大家都在疫情的影响下努力的探索、思考,并作出一些实际的调整和应对。比如说我们做很多事之前都会做好一些规划,但这些规划会受到各种现实条件的制约和影响,不得不来作出调整,有时候这些调整是不符合我们之前的规划的。又比如说,园区是在一个不断的摸索成长的过程中的,现在的业态规划和整体呈现出的风貌规划,包括我们能够呈现的文化类的活动也好,还是实际的众创空间氛围,都还没有达到初期的想法,但这个也是受制于各方面的一些经济、疫情环境、实际生存需求的影响。
但对于我们整个团队而言,我们肯定是收获更多的,正因为企业的入驻才让我们园区有了这样的活力,所以首先我们收获了一些优质的企业,他们能够带来新生的活力,他们也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的资源、想法和支持。我们之前提到的很多活动也有他们的支持、创意,甚至有很多是他们主导形成的。另外,我们通过这个平台也认识了很多文化艺术类的、其他产业版块类的园区机构,我们也收获了很多的经验和成长。通过城市青年艺术季,我们也结识了更多的社会艺术团体和个人,包括院校,跟他们有更多的合作,也了解到市场上更多真实的需求和声音,也能够从艺术专业的角度跟他们学习到更多。
公共艺术作品-砖砌车
园区内景
艺:良友红坊还很年轻,未来各方面的计划和规划是什么呢?
良友红坊:我们是一个3+3+3的战略步骤,今年是第四年。第一个三年我们希望园区能形成一个基础的入驻,有一个基础的园区软硬件环境的升级和保障,包括基础运营的保障,这里面是从零到一的过程。第二个三年我们希望在前三年积累的基础上,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能根据市场的发展把园区做一个二期的升级和调整,可能是业态类的,园区风貌类的,也可能是园区整体运营版块类的,这样能够形成一个众创的孵化功能。到第三个三年,我们希望所有的这些功能能够夯实,同时能够精耕细作,能够使园区达到国家级的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基地。这是未来的方向,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
03
关于良友红坊
The third part
良友红坊文化艺术社区,位于武汉市江岸区汉黄路32号。项目占地面积约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6万平方米,结合原址厂区历史建筑,以公共艺术的手法和城市再生的理念,通过建筑和环境改造,打造集文化艺术、创意设计、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为一体的文化艺术社区。
地理位置
- END-
洽谈合作请联系(微信同号):18064008868
【版权声明】
该内容为“武汉艺博会”独家原创,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和翻译,否则权利人将根据知识产权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