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拉日铁路做“B超”

西藏发布 2023-03-04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同志们,吃完早饭我们就要对拉日铁路进行探伤作业了,拉日铁路的新年体检就看咱们哥几个了!”青藏集团公司西宁工务机械段探伤车队负责人吴春元一边给职工包着菜盒子一边说着施工计划。

1月24日早上9时28分,一辆蓝色的钢轨探伤车缓缓驶出拉萨站前往日喀则西站,全程保持小于7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前进,目的是精确的检测拉日铁路的钢轨是否存在内部损伤,为高原铁路钢轨体检。


被大家戏称“蓝精灵”的GTC-80型钢轨探伤车是担任此次春运探伤作业的利器,它配备有超声检测系统和轨道巡检系统,较于小型机具和人工探伤作业相比,它的精度更高、作业效率更快,让钢轨伤损无处遁形。

“今天我们的探伤检测任务是拉萨至日喀则西,路上多隧道、小半径曲线,作业过程中大家一定要紧盯图谱和波形变化,确保采集数据的质量,司机要严格控速,确保行车安全。”吴春元要求道。从大年三十到大年初三,探伤车队的职工一直在探伤车上吃住、工作,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样在工作岗位上共度春节。


全长253千米,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的拉日铁路,随着冬季气温低,昼夜温差较大,加之列车快速、重载的运行碾压,铁路钢轨容易产生裂纹等伤损,新春的第一次“B超”体检显得特别重要。列车一路西进,运行至卡如火车站时,下起了鹅毛大雪,一时间模糊了“B超医生”的视线。“风雪中能见度低,运行时速从每小时70公里降到50公里,加强瞭望和车机联控,确保行车安全和不漏检任何隐患。”吴春元再次叮嘱操作人员。风雪对探伤检测的准确性有一定影响,对检测的精细度也要求更高,这对探伤技术提出更高要求,排查伤损的难度随之增大。



探伤车的7位探伤操作员,目光紧盯着显示屏和示波器,他们不时的根据线路状况调整作业参数、对中器,确保探伤精度。“这个B形图,各通道都有显示,但和伤损图谱比较起来,存在区别,应该是个焊筋。”数据回放员李慧臣,一边分析一边说道。钢轨探伤车有9个颜色、形状各不相同的通道来显示伤损,它具有自动探测、实时数据反馈和伤损提示等功能,探伤效率是人工小车检测的30倍。

14时56分,经过5个半小时的行驶作业,探伤车稳稳停在了日喀则西站3道。接下来,数据回放员要对今天所采集的数据进行二次回放分析处理。“回放过程中我们要紧盯显示屏的数据波形图,确保一处细微的损伤、一处细小的缺陷都不放过,因为这是列车安全平稳运行的生命线,也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吴春元说。经过4个多小时的回放分析,一切正常,大家也露出欣慰的笑容。

探伤车不仅仅是他们工作的地方,更是他们的“家”,新年虽然不能与家中妻儿相伴,但是为了守护青藏铁路的安全畅通,一切都值得。


还有这些信息值得关注!



拉萨将建设“医保高铁”!


首批!全在拉萨!


今年1月起实施,涉及百余种藏药……


点击下方视频观看更多精彩内容主编:王青中编审:张巍巍编辑:刘星来源:西藏日报客户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