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颈椎病病位诊断思路
(一)根据症状,判断病位 根据病人主诉的症状去推断颈椎病的病变部位。 1、头面、五官的症状:如眩晕、头痛、耳鸣、视力模糊、失眠等,其病变部位: 主要在——上下项线之间。 其次在——上位颈椎的后关节、C2棘突旁、C1-5横突 。
2、上肢的症状:如肩、臂、手指的疼痛麻木,其病变部位: 主要在——C4-T1后关节、横突。 其次在——冈上窝、冈下窝、肩胛内上角、肩关节盂外侧和盂下、肱骨内外上髁、腕横韧带等
(二)仔细触诊,精确定位。 在针刀临床中,仅用脑子去看病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用手去诊病。仔细的寻找压痛点、条索、硬结,触摸其范围、方向和层次,精确定位,是针刀治疗的关键之所在,也是我们针刀大夫的基本功。所以,我们检查诊断的时间往往比针刀手术的时间要长,就说明这个基本功的重要性。
二、颈椎常见病变部位的定位和针刀入路层次
临床上我们把颈侧至颈后部分为:枕部和项部 枕部(颅底上下项线之间) 我们把上下项线之间由后正中线至乳突分为三等份(见上图),临床上我们发现中内1/3交界处和中外1/3交界处,是最常见的损伤点,常可扪及硬结、条索。从解剖上看,前者有枕大神经穿出(相当于枕外隆突旁开2.5cm左右),后者有枕小神经穿行(相当于枕外隆突旁开5cm左右),乳突部有耳大神经穿行。这三条神经卡压常可引起额、颞、枕部的疼痛。此外,上下项线之间还是椎枕肌的附着处,又临近寰枕关节,此处组织的损伤,最易卡压、刺激椎动脉,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而至眩晕。故这三个部位是我们治疗头痛、眩晕的首选治疗点。刀口线与人体纵轴平行,垂直于颅骨面方向刺入,纵行切割,注意不横切。然后将针刀稍抬起,沿颅底骨面向寰枕关节方向稍进不超过1cm进行松解。
(二)项部(颈侧至颈后正中线的区域) 由后正中线向外分为六条纵线(见颈椎后位针刀入路图)。 1、项韧带线:即后正中线,松解项韧带,层次不一定到骨面,可横切。 2、项韧带旁线:即后正中线旁开1.5-2.0cm,此处多为斜方肌筋膜损伤。刀口线与人体纵轴平行垂直于皮肤刺入,不一定到骨面,纵横切割。 3、关节突线:后正中线旁开3-4cm,颈部肌肉最薄弱处,刀口线与人体纵轴平行,与骨面呈45°角斜刺,先松解肌筋膜,再达关节突骨面,松解关节囊、并可沿关节突的骨面向内外铲拨。 4、关节突外侧缘线:后正中线旁开4-6cm,当颈侧肌筋膜筋挛时,此处压痛、条索明显。斜向内侧进针,松解关节突外侧缘的肌筋膜、关节囊。
5、横突后结节线:在环状软骨水平,胸锁乳突肌后缘可扪及C6横突后结节,从乳突至C6横突做一连线,在此连线上,从乳突尖一一往下扪,可摸到各颈椎的横突后结节。侧位直刺进针。 6、横突前结节线:在胸锁乳突肌前缘,侧位或仰位直刺进针。 注意: 横突前、后结节均应逐一摸清定准,进皮后先松解肌筋膜,再摸索摆动进针达横突骨面后小幅度的铲切,刀口线始终与人体纵轴平行。
三、颈椎的针刀操作技巧
颈椎解剖部位比较复杂,有重要神经血管通过,在外行看来,似乎颈椎的针刀操作难度更大。然而,笔者在多年的针刀临床和与同行的广泛交流中,摸索出一套“分层次针刀松解法”,使颈椎的针刀操作变得即安全又有效,痛苦更小。
这种方法的操作要领是: 针刀快速进入皮下,然后分层次突破,先突破浅筋膜,再突破深筋膜,最后到骨面,而不是一刀直刺骨面。每到达一个层次后稍停,不要忙于铲切,而是仔细感受刀下的硬度,一旦碰到硬结,就快速突破。不大幅摆动,不在骨面上刺激。并且,根据患者的感觉调整进针的方向和层次。这种手法的优点是:能松解到各个层次的病灶,又很少损伤和出血,更能最低限度的减轻病人痛苦。 |
点击查看→达摩18正骨脏腑术,拨筋、点穴、正骨
点击查看→【王永斌】6月北京双定点临床按摩疗法,民间绝技神仙一把抓
点击查看→董氏奇穴独步世界专治大病,临床从不超过六针
点击查看→【宫建】6月北京皮针刀治疗颈肩腰腿痛各种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