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常用针灸配穴、补泻及其原理

2017-07-25 中推培训平台

针灸配方与中药配方相同,有其配伍方法。一般来讲,有近部取穴法、远道取穴法、随证取穴法。

腧穴的名称,在《内经》中大约有160个,针灸处方约有240余方,其中大部分为1~3个腧穴,其中用特定穴的占1/2以上,强调辨证取穴,用穴少而精。前人在多年的临床治疗中,在经络辨证的基础上,总结了一些有效的针灸配方。



1大椎,曲池,合谷



大椎是手足三阳与督脉的会穴,纯阳主表,可以疏解在表之邪,配曲池合谷是以阳从阳,可以助大椎调营卫,清里以达表。

如感冒无汗恶寒可补大椎以发汗解表,或艾灸大椎20分钟亦可达到解表退热的作用。

如身热自汗则泻大椎以解肌。

曲池穴走而不守,合谷穴升而能散,是清热散风、清理上焦之要穴,三穴相配亦是治疗肩臂疼痛、中风上肢不利以及面瘫和面肌痉挛的主要配方。






2肩髃,曲池



大肠为肺之府,此两穴相配,有调理肺气的特效。

肩髃卧针有舒通之象。

曲池走而不守,擅能宣气行血,搜风逐邪。

凡一切经络客邪,气血阻滞之病,皆能舒畅调和之。

曲池又是预防皮肤病化脓和治疗眼病的要穴。灸曲池也可使人眼明目亮,对老年性早期白内障、视力模糊等症有效。



3合谷,太冲



此两穴皆为原穴,位于两歧骨之间,谓之“四关”穴。

合谷属阳主气,太冲属阴主血,可以开关节以搜风理痹,行气血以通经化瘀。

配丰隆、阳陵泉以坠痰泻火而治癫狂。

配百会、神门以镇静安神而疗五痫。

配大椎清里达表治疗痹证、全身关节痛或游走性疼痛。

如类风湿性关节炎,一身尽痛,尤以手足小关节为甚者,可泻大椎,用《内经》“合谷刺”法,使针感向两臂和脊柱方向传导。

泻合谷、太冲,则能达到行气活血、舒筋止痛的作用。

此两穴是经脉的“本”部(肘膝关节以下)所在,通过经气的运行与脏腑和“标”部(头面躯干)发生密切联系。





4足三里,三阴交



足三里升阳益胃,三阴交滋阴健脾,阴阳相配,为脾胃虚寒气血亏损之主法,虚损门所不可少。

如胃强脾弱,阳亢阴亏者,则补阴之中势必兼行清导,则应补三阴交,泻足三里。

如因阳虚气乏,风湿客邪成痹,腿胻麻木者,针此两穴,一以振阳,一以和阴,血和而舒筋理痹,麻木自除。



5丰隆,阳陵泉



是通大便的主穴。

丰隆是足阳明的络穴,别走足太阴,其性通降从阳明下行,又得太阴湿土以润下。

阳陵泉为合穴,其性沉降,斜刺向下透足三里,是从木以疏土,则大便自下(此为治疗实热性的便秘,如老年人气虚性便秘应慎用)。



6气海,天枢



气海为肓之原,元气之海,补之可以回阳益气,灸之可以蒸发膀胱之液,化气上升而布于周身。

天枢乃大肠募穴,有分利水谷、清导浊滞之功。

两穴相配,能振下焦之阳,分利清浊和调理肠胃。用于消化系统疾病,以及肠炎下痢等症有著效。



7内关,三阴交



内关是心包经的络穴,别走手少阴三焦经,又是八脉交会穴,能清心胸之闷热,使从水道下行。

三阴交是足三阴之会穴,有滋阴养血之功。

两穴上下相配,内关清上和阳,三阴交清下固阴,是阴虚劳损证之主方。可以治疗妇女脏躁和神经官能症之失眠、胸闷等症。





8气海,关元,中极,子宫



男子之阳不和者,取气海以振阳气,取关元以滋阴精,气海为升气之海,关元为三阴任脉之会,藏精之所,阴阳和故能有子。

其与女子之阴不和者,则取中极以调经,取子宫以开胞。

中极亦为任脉三阴之会穴,胞宫之门户也,子宫补之正所以暖胞开宫,俾其直接受孕。


9水沟,风府



肾脉夹舌本,脾脉络舌本而散舌下,心之别络亦系舌本,凡风邪中于此三经则令人舌强难言,口吐涎沫、神志昏迷不醒。

诸阳为风寒所客,筋急而口噤不开。

水沟以开关解噤、通阳安神。

风府搜舌本之风,舒三阳之经。

以上两穴相配是治疗中风昏迷口噤不开的有效配方。


10鱼际,太溪


鱼际是手太阴荥火穴。

太溪为足少阴原穴亦为输土穴。

此方君太溪补水中之土,润燥而生金,臣鱼际泻金中之火,祛邪而扶正,是治疗肾虚咳嗽,慢性气管炎的有效配方。






11风池,合谷,上巨虚



风池是手足少阳和阳维之会。泻之能清头颈眼目的风热,对凡因风邪而引起的头痛、头眩有效。

合谷是手阳明原穴,其穴性能升能降、能宣能通。“面口合谷收”,四总穴之一,有清热解毒、祛风明目的作用。

再配以手阳明下合穴上巨虚,与合谷左右交叉取穴,是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主要处方。





12合谷,复溜


复溜为肾经经穴,补之能温肾阳升膀胱之气使达于周身而能卫外。

合谷为大肠原穴,泻之可以清气分之热,热解则汗自止。

若欲发汗,则补合谷,该穴清轻走表,能发表托邪,使邪随汗出而解;泻复溜,以疏卫外之阳,而达到开皮毛的作用。

此两穴相配对更年期自汗和阴虚盗汗皆有效,但应同用补法,因复溜亦能滋肾中之阴。


13中脘,足三里



中脘为胃经募穴,亦为腑会。

足三里为胃经下合穴,“肚腹三里留”,四总穴之一,是专理胃府,兼治腹中一切疾病的配方。

君中脘,臣足三里,安胃和中。

补中脘,壮胃气,散寒邪。

泻足三里,降浊导滞,引胃气下行。

上焦有热,加泻梁门。

下焦有寒,加补气海。

脾气虚,补脾募章门。

肠中滞,加泻大肠募天枢。



14隐白,十七椎


隐白为足太阴之“根”,补之大益脾气,脾主运化需阳气之推动。如脾阳不振失其统摄,血不归经,可致妇女崩漏之疾。

补隐白(或灸),则能升举下陷之阳,配灸十七椎(经外奇穴)温阳益肾则崩漏自止。





15肾俞,俞府,膻中



肾俞俞府降冲气之上逆,兼理肾气之源。

膻中宽胸理气,化滞导痰,对慢性气管炎、老年性肾虚咳喘有特效。





16中脘,天枢,气海,上巨虚,神阙



此方有清泻里热、调气止痢的作用,与芍药汤相似。

中脘、天枢,是胃与大肠的募穴。

气海,理气行滞缓解腹痛,气调则后重自除。

上巨虚乃大肠经的下合穴,“合治内腑”有调理肠胃之功,协同中脘、天枢能清泄肠胃中湿热。

上穴皆用泻法。

神阙穴加灸,取其温热之性,功同芍药汤中之肉桂,是“反佐”之法。此方是治本之方,病本得到治疗,则“便脓”、“后重”等症状相应而解。

『点击查看』→8月课程+视频

『点击查看』→吕晓峰筋结点案例分享,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点击查看』→一针扎一穴,一穴治颈肩腰腿痛

『点击查看』→一切疾病源于五脏;腹针落脏疗法

『点击查看』→飞虎“闪电”针刺法(秒杀疼痛)

『点击查看』→『李洋』穴位埋线,穿刺埋线松解术

『点击查看』→『邱雅昌』祖传针灸绝技,董针刺血疗法临床不超六针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u0521jjrqyg&width=500&height=375&auto=0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509yubdic&width=500&height=375&auto=0

关注中推培训平台可查询下面这些疾病 (疾病搜索)关注微信查询穴位

子宫肌瘤、妇科、乳腺增生、风湿、臀诊、美容养生、艾灸、肿瘤、痛经、刮痧、拍打、拔罐、耳鸣、拉筋、揉腹、牙疼、白发、失眠、老花眼

小儿推拿、小儿腹泻、感冒、咳嗽、腰痛、腰间盘突出、颈椎、脊椎、头痛、肩周炎、腱鞘炎、膝关节、落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