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法兰西掠影|不是旅行团没安排,而是你错过了……

游乐学团
2024-08-04


八月的法国之旅,初定和飞飞一家三口相约的。却因为自己的失误,错过了和他们一起出行。最后,他们选择了“跟团游”,我们散漫地自由行。

大家都说跟团不好玩,看完飞妈文字,我才发现:

无论过客还是深度游,旅行者本身的心境和态度,才是美好旅程的要旨。所谓的美好旅程,不仅仅因为时间、安排、经历、方式更多,而是懂得发现和接纳。

认真看完此文,你们一定有收获。

  深夜, TK73起航。


 离开国境,

飞机滑翔于欧亚大陆上空,

途经越南、印度、阿富汗、伊朗、土耳其等国家,

俯瞰大小二十几个城市。

11个小时后,

飞机抵达伊斯坦布尔的阿塔图尔克机场。

之后,乘客在阿塔尔机场停留4小时,

转机继续西飞3.5个小时,


于巴黎时间中午12:40抵达戴高乐机场。

将近20个小时的长途旅程到达巴黎,疲惫却兴奋
一、戴高乐机场与它的设计师


戴高乐机场

位于巴黎东北25公里处的

鲁瓦西(ROISSY),

由法国建筑师

保罗·安德鲁(Paul Andreu)

所设计。



左上:纵横交错的空中连廊



右上:美观大气的建筑弧线



左下:生动形象的墙壁浮雕

     

              

右下:中庭的巨大圆形天井




1938年7月10日,

安德鲁出生于法国波尔多市附近的

冈戴昂(Caudéran)。

1967年,在他29岁的时候,

设计了圆形的巴黎查尔斯.戴高乐机场候机楼。

这个候机楼的设计,

在诠释机场内部空间感受的同时,

也解决了传统机场的人车交通系统

和物流系统存在的问题,

历经50余年历史,

被誉为“有着高品质的完成度和

撼人心魄的感染力”的设计,

是保罗·安德鲁的代表作之一。


此后,他陆续设计了阿联酋阿布扎比机场、

日本大阪关西机场、

上海浦东新机场等50多座机场,

成为世界上最为重要的机场设计建筑师。

       我国在1999年建造的中国国家大剧院,

也由安德鲁及其设计公司设计。


戴高乐机场候机室宽敞舒适

充满异域情调的阿布扎比机场 ,国家大剧院灵感源自“种子”



保罗.安德鲁

这位伟大的设计师,于刚刚过去的10月11日在巴黎离世,享年80岁。

他的生命将由他的作品在这个世界延续下去!


二、埃菲尔铁塔


 塞纳河南岸,

盛夏的埃菲尔铁塔前,

草地上丢满了啤酒瓶盖,

夜晚热闹的场面可以想见。

这里是游客的天堂,

这里是吉普赛人的猎场,

这里也是建筑朝圣者的殿堂。


      

排队上塔,

需要三个小时以上;

而我们认为,

在塔底更适合瞻仰。

于是,一边防着吉普赛人,

我们向铁塔走近。


 距离越来越近,头仰得越来越高,

铁塔的结构在眼前清晰了。

忍不住惊叹!


铁塔高达300米、重达10000吨,

如此庞大的钢铁结构,

纵横交错的横梁、斜撑与钢柱,

紧密巧妙地铆接或焊接在一起,

每一个细节处都勾勒出纤细优美的雕花。


使得铁塔不但不显笨拙,

反而在阳光中

呈现出布艺蕾丝一样的雅致

中国剪纸一样的精美......


蓝天下

庄严,且静谧!

小鸽子与人们

安逸地在她目光中徘徊。





 埃菲尔铁塔由建筑大师古斯塔夫·埃菲尔所设计。

塔身的总体结构是钢架镂空

它的设计既直观又简洁。

底部是分布在正方形底座上

的4个巨型倾斜柱墩,倾角54°,

57m高度处的第一层平台联系支承。

在第一层平台

115m高度处的第二层平台之间,

是4个微曲的立柱 ;

再向上,4个立柱转化为

几乎垂直的、刚度很大的方尖塔,

其间在276m高度

设有第三层平台;

300m高度处是塔顶平台,

布置有电视天线。


 此外,涂刷铁塔的油漆颜色也十分独特,

它由三种不同色度的褐色构成。

底部是深褐色,顶部是浅褐色,

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做“埃菲尔铁塔棕褐色”

人们在游览时,

一般只为铁塔高大宏伟的气魄所惊叹,

为她巧夺天工的创意所叹服,

铁塔的色彩反倒很少有人关注。

其实铁塔之美,

除去风姿绰约的体态之外,

本身的色彩与光线结合,

才使铁塔显得更加光彩照人,回味无穷。

当初铁塔的设计者埃菲尔先生交付图纸时就曾说:

“只有适当的油漆,

才能保障这座金属建筑的寿命。”


 端详着铁塔,我留意到:

在铁塔第一层平台的底端,刻有一串法文。

那是什么呢?

沿着塔正面的最左端一直追寻到最右端,

字母共分18组,

塔身的17根肋条将其自然分开。

之后在网上查出:

这些单词是72位法国科学家的名字。

每一面有18个名字,

被分刻在塔身的四面。

法国人尊重科学,

科学家的精神和灵魂与铁塔同在


三、乡村小镇



第4天,大巴沿路经过许多辽阔的农田后,

进入一个宁静的小镇

---考尔提尔思


在这儿,

将享用一顿简单的午餐




驶入小镇时,景色变了。

映入眼帘的不是农田,


道路两侧是一栋栋欧式小屋

造型别致可爱、

有着传统的双坡屋顶

屋外装饰着鲜花。


偶有几户人家,

对外经营着小商品,装饰则更为热闹,

窗户旁插着鲜艳的小旗帜

大门口摆放着设计有趣的小招牌

一小车酒瓶子

贴着鲜艳的商标,

吸引着顾客。





一家薯条与青口的小食店,

安静地坐落在路边。

中午强烈的阳光照着,

主人一家也许刚刚吃饱犯困,

悠闲地聊着天。


随后,我们进入。

20多个“饥肠辘辘”的中国人来了!

感觉他们被吓到,哈哈!


这么多人!

真的有点“数量众多,能力不足”哦,

店主看着我们摊了摊手......


在不知所措与手忙脚乱间,

导游来了!

充分沟通、灵活协调,

把店里所有珍藏的食材都挖了出来!

终于解决了一伙“饥饿者”的温饱问题。





夏天的味道



“酒”足饭饱之后,

漫步小镇街道。


路上,本地居民很少;

偶见一些骑行游客骑车经过,


他们或是拖着行李小车

或是狗狗奔跑追随其后。

相同的地方是穿着装备齐全的骑行服。


这里,比城市多了空气清新与环境安宁

不缺发达与文明

这是欧洲乡村与普通中国乡村的区别。






四、迷人的布卢瓦

     


继续往东,

来到法国的中北部城市布卢瓦(Blois) ,

这里是卢瓦尔.谢尔省的首府,

位于法国腹地卢瓦尔河谷

横跨卢瓦尔河两岸。


大巴穿梭于小城中,

街道两旁的城堡清淡典雅,

墙体的灰与白和谐搭配,

屋顶点缀着红色烟筒


这里,

曾是路易十二、弗朗索瓦一世

和奥尔良的加斯东共同打造的

布卢瓦城堡,

见证过多少荣耀和阴谋


但这一切,

如今都已云淡风轻



古堡餐厅的菜单

街道旁的布卢瓦民居


走在古老的石板路上,

道路前方一块突如其来的

垂直“魔圈”

吸引了飞飞:

那是怎么回事呢?


带着这个疑问,

午餐后,我们迫不及待地

走向“魔圈”一探究竟




 原来,这是一个百步台阶

台阶面朝街心的立面上,

均匀地涂上了黑白两色的油漆。


从远处看,

就是一个黑白相间的魔幻圈。

它像靶心

也像水波纹

也可以是黑白琴键


 沿着“魔圈”台阶拾级而上,

在中间的一个停歇处,

看见了丹尼斯·帕潘的雕像。


这是一位物理学家和数学家

于1647年出生于法国卢瓦尔

1679年发明了高压锅

在他去世一百多年后,

家乡人民为他立此雕像。





 沿着魔圈之路往卢瓦尔河走,

就是美丽的

古桥-雅克·加百列桥 (Pont Jacques-Gabriel)。


雄伟的古桥

优雅庄严的姿态

屹立在卢瓦河上。


欢快透亮的河水

穿越奔流


石墩上长满了

生机勃勃的野花小草,


河面上

不时有飞鸟穿梭高歌......


让人流连其中,

不舍得离去。


五、自信优雅的长者

   

无论在哪儿,


街头巷尾,

年长者自然都不会少。


在法国,

许多长者给人印象深刻。


他们气质迷人

挺拔、自信


年过花甲

依然姿态优雅


脸上布满皱纹

却仍然绽放着自信的光芒。

      

女士们

穿着舒适性感

个性

却不失端庄


男士们

穿着整洁儒雅

大方温和

绅士风度


有的,满怀热情

经营着自己的小店

身怀绝技

态度谦和


有的,与老伴潇洒

骑行走天下

闯劲

不亚于年轻人;


有的,与伴侣或闺蜜

结伴逛博物馆

吸收艺术与文化养分

永不嫌晚


有的,悠闲地

坐在路边的椅子中,

身心放松,笑意盈盈

与友人漫谈;


有的奶奶,

穿着碎花吊带裙

丝毫不隐藏

松弛的皮肤

与胳膊上的斑点,

昂首微笑

从你身旁走过;


有一位华裔女士,

三语切换自如

为大家讲解

罗浮宫名画与雕塑,

才华洋溢

讲解尽得精髓

让人好生钦佩......



结伴骑行的白发夫妇

出售鲜花的开心大叔


两位观展的奶奶,身穿碎花布裙

香波堡内,细看展览说明的夫妇

悠闲用餐的优雅女士

罗浮宫内的资深华裔讲解员



这样的长者


比起年轻漂亮的

姑娘小伙儿,


更多了一种

岁月沉淀的气韵。


让人欣赏,


也不禁

欣慰于生活的公平


对生活保持热情、

不忘初心


纵使岁月流逝,


生命的光彩

亦可焕发



六、青口-让你一次吃个够


     

这次出游,

我们选择了“跟团游”。

好处是不用操心,

三餐、出行、住宿都有安排,

还有优质全陪

帮忙解决各种问题。

但与之相对的,

就是选择了不自由,

出门行动基本都得听安排,

卡时间。

       

 旅行团安排的午餐和晚餐

大多为中餐。


每去一处,

导游会带我们

去一家指定的中餐馆。


大部分情况下,

中餐馆的菜品味道差强人意。


但我因此可以观察到

中国人在法国的状态。


文化冲突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呢?


看着他们,

我总是在猜测

他们出国前的样子是怎样的?

如今,

他们在当地的生活又是怎样的?

这于我来说也是一种乐趣。


对于我家LG来说,

中餐馆则具有更实用的意义

中式团餐拯救了他的中国胃

只要热水米饭端上桌,

番茄青菜下肚,

他就会非常满足地

感叹一声


旅途的劳顿

也立刻烟消云散


可来到法国,

怎能不吃法国大餐呢?


我们每天下榻的旅馆,

品质都很不错,

房间床铺整洁舒适

相应的每日早餐,

也都是丰盛可口的西式餐点。


除此之外,

旅行社隔三岔五会安排一次西餐。

每一次到了西餐时刻,

飞飞都非常雀跃


对于平时就爱吃西餐的

小吃货来说,

来了法国,怎能不满足小心愿呢?


于是,

薯条、鸡肉沙拉、

鱿鱼料理、法棍、

各式奶酪、自制酸奶、

鸡尾酒、烤牛排,


美美地尝个遍。



 印象最深的西餐体验,

莫过于两次的青口大餐


首先,这道菜的上菜方式

有别于国内的按盘上菜,

这也许是因为,

在法国沿海地区,

青口数量多得惊人


第一次在考尔提尔思小镇

用餐时见识到:

盛装青口的容器

居然是桶

桶是小桶,但是

直径与高度都有15cm

分量

足有盘装的三倍之多。


更让人惊讶的,

是另一次

阿卡奇昂海滩用餐时,

海鲜的数量

多到了一定境界

青口

完全以主食的身份亮相。

每人面前

都有一桶满得冒尖的诱人贝壳,

同时配备同样大小的空桶

用来盛装青口壳;


此外,

每人还有一份香喷喷

鱿鱼料理;


最后,当你吃得怀疑人生,

必须要

扶墙站立的时候,

服务生再为你端上来

一大碗牛奶炖蛋......


当时,虽然每一种食物

都是佳肴美味

却还是浪费了不少;


对于这种

令人发指的数量,

环保节约主义者实在很心疼


下次有机会再来点餐,

我们一定会说:

青口,只来一桶就好!


结语

      

短短十天的旅程,

巴黎起始,

止于尼斯


我们从北向南

由西往东

游览了法国的

十五个城市和地区。


虽来去匆匆,

美好回忆却是挥之不去


圣米歇尔教堂的神圣、

波尔多酒庄的馥郁

雕塑作品带给心底的震撼、

随处可见的鸽子与狗狗......


每一个角落

每一个点滴

让人眷恋不舍......





期待很快,


再见法兰西!


—END—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游乐学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