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代的女神|弗里达的美学和疗愈
因为时代美术馆“忘忧草”(戳蓝字看)展览,我收集了一批女性主题的绘本故事,包括科学家、医生、建筑师、作家和艺术家等等。她们在各自领域里作出重大贡献,读她们的成长、追梦、奋斗的人生故事,可以读到世界更多的精彩。。
在她们当中,我被弗里达的艺术和人生深深打动了。为了解更多,又查阅资料和相关书目。最后整理在此。我问自己:“为什么喜欢读她的故事?她和我相关吗?”
相关的!我们都是女性,我们都追求美好,我们都有梦想。有时,我们也被生活打败。
本文将从绘本、文本、电影入手,分享这时代女神。
"弗里达·卡罗(Frida Kahlo),墨西哥最著名的女画家。1907年7月6日出生在墨西哥城南部,6岁时得了小儿麻痹,致使右腿萎缩。18岁那年她乘坐的公共汽车与一辆有轨电车相撞,她的右脚脱臼,粉碎性骨折,肩膀也脱臼。虽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但是终身不能生育,而且伤痛如影随形,有时不得不依靠酒精、麻醉品和卷烟来缓解肉体的疼痛。弗里达在苦痛中用绘画来转移注意力,父亲为她买了笔和纸,母亲在她的床头安了一面镜子,透过镜子她开始画自画像。我对弗里达以及她的作品,并非一见钟情。坦白讲:视觉刺激太强烈了。第一次久久凝望后,竟然出现不安的情绪。但是,她和她作品一样,确实让人一见难忘,大多数的观赏者都会不断追问和回想:为什么这样穿?为什么这样画?这图什么意思?想表达什么?……
“小小孩 大梦想”
推荐3-7岁阅读
要了解弗里达的一生,低幼版入门:儿童视觉下的真实故事,以卡通画风、简单文字、成长脉络以及真实的时间轴来叙述一个传奇女性的人生故事。
绘本画面的构图,都出自弗里达的生活照和作品,这样“有迹可循”的探索,成就独特的阅读趣味。
对我而言,整本书最精彩的部分在“环衬”里,我把此画面定义为“西瓜里的眼泪”。
弗里达生命的最后阶段,身体状况非常差,长时间卧病在床,却坚持一直画画。这时的她,喜欢观察静物。静物不能动,也不能讲故事,但是静物也是有生命。她最后作品标题是《生命万岁》(上图:西瓜静物油画),是透过绘画提醒着自己即使不能动,生命还是保持色彩艳丽和甜美多汁吗?弗里达完成《生活万岁》后的两个月,就去世了。
本书比较直白,正面并积极,挫折转化为力量。
“安东尼·布朗”
推荐3岁以上阅读
和安东尼·布朗的其他作品一样,这是超现实主义画风的作品。作者根据弗里达的日记,以自己独特的绘画艺术重新演绎这位艺术家的童年。《小弗里达》中隐藏着大量有趣故事和隐喻性提问,并聚焦在弗里达童年的自我探索中。
绘本中大量的图像符号,需要找来弗里达作品一一对应来阅读。无论艺术家,还是绘本作者,都以图像符号传达人生的秘密和转折、力量和挫败;而绘本的文字部分,以“我是弗里达”的第一人称娓娓道来——“我很孤独,但是我特别喜欢独处”,“我睡觉时梦见自己在飞”……最让我感动是,此绘本没有渲染小弗里达童年的种种不幸。
绘本的图×文表达方式,本书达到完美演绎:文字和图画分别在讲述不一样的故事:一个是小女孩的幻想世界;另一个是著名艺术家的自我探索之路。
“我不想让大家失望,于是披着傻傻的翅膀跑进我的卧室。”
“我漫不经心地用手指在玻璃上画了一个长方形,接着加上一个门把。突然,它变成了一扇门。”
“我打开门,跨出去。我自由了!”
安东尼·布朗的作品,每一页都是艺术品,每一页都值得慢慢品味。撇开弗里达的人生,这绘本属于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故事,故事大纲:梦想是什么?生活中总有挫折?怎样克服?怎样追寻梦想?怎样找到自我?……弗里达的绘画作品是本书画面的灵感来源,一点一点解构,又一点一点重建,最后以全新的画面呈现给读者。
这样绘本,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上左图)小女孩爬进牛奶厂,然后掉到深渊里:最后在深渊之中找到另一个自己。而作品《吃奶的我》(上右图)中巨人,其形象源自弗里达的奶妈。她戴着面具,据说是墨西哥传统中用来遮住亡灵人的面具,弗里达想通过“母性”来表达对墨西哥的感情。
我想:在民族精神中寻找自我,是安东尼布朗还是弗里达的表达吗?
读安东尼·布朗的作品,我们感到很快乐,也需要孩子脑洞大开。我们了解越多,便读得越深,也读出味道。为孩子读这个故事时,我把家里的玩偶也捎上。因为,在弗里达的世界中,猴子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凯迪克奖”
推荐3岁以上阅读
2015年凯迪克银奖获奖作品,作者是移民到美国的墨西哥裔绘者。本绘本全文14张图画,32个单词,翻译中文有66个汉字。绘本以布偶、版画、油画、手工、装置、场景、摄影等多种形式完成。我想:简练语言和独特艺术表达,大概是获奖的原因吧!
但是,不了解弗里达一生的读者,估计无法读懂,也无法读到感动。
弗里达戴着的手掌耳环,据说是毕加索送给弗里达的礼物。身边的蝴蝶,在自画像中多次出现。这只彩色的小鸟,是弗里达养的鹦鹉,还是她背起翅膀的内心世界?
“我,弗里达·卡罗。我就是我!”
小动物们!小鸟、蝴蝶、小狗、小鹿,还有蜘蛛猴都一言不发,却在故事情节推动中穿针引线,这好像一个寻宝游戏!
这是潘多拉的盒子吗?是谁给弗里达打开的钥匙呢?盒子里装着什么呢?
查找本书资料时,发现有读者批评本书的译者,大概意思是不够精准。我认为,翻译也是一种再创作,中文和英文应该对照着来理解。
文字也好,画面也好,都充满着弦外之音,真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耳”。每一句话,每一幅画面,好像都要写给每一个女人。
这是大家的节日,还是自己的庆典呢?还是这墨西哥的剪纸吗?
这本书的阅读,真是解谜游戏。
在探索中,我们不得不继续查阅资料:这彩色锦旗一样的装饰,它叫“Papel picado",直译就是穿孔的纸。它不使用剪刀完成,而是凿出来的,使用的工具是大小、形状不一的小锤子。这样的剪纸,正是墨西哥亡灵节、独立日、圣诞节时所使用的装饰品,这一“语”相关的场面,成为故事的大结局。
最后一页,有作者长篇文字,讲述创作历程,也表达她对弗里达的敬佩:“她笔下的半兽人傲视一切、无所畏惧,她向世界介绍了墨西哥文化不为人知的一面》。”
环衬上的还有彩蛋:墨西哥国花,大丽菊。
为了读懂以上三本绘本,我收集以下文本作为阅读拓展。
“水彩手绘”作品
推荐12岁以上阅读
水彩手绘的传记体,以最简要和全面的方式讲述弗里达的一生:出生、家庭、病痛、事故、遇到爱人、走向艺术创作、海外经历、被背叛、离婚、再婚、坚持创作、手术、个展……直到1954年7月13日去世。
这书轻松、简单、完整,成人视觉下的真正版本:弗里达的人生,以痛交织而成。
“魔幻小说”
推荐16岁以上阅读
这是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出自墨西哥年轻作家F.G.哈根贝克之手。
这是一部魔幻小说,也是一则寓言:少女时代的车祸令弗里达第一次死亡,她在亡灵的国度与死亡教母交易,用自己的画像骗得第二次生命,用亡灵节的祭祀换来偷生。但是,她万万没想到,偷占死亡的生命意味着持之以恒的牺牲,从她的健康到爱情都要付出代价……
用痛苦换取生命,这样的交易值得吗?小说如幻如真,可以一口气读完。
“诺贝尔文学奖”作者作品
五星推荐
勒·克莱齐奥,法国著名文学家,200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勒·克莱齐奥1970年受雇于墨西哥的法国拉丁美洲研究所,曾和印第安人一起生活,他说:“这一体验改变了我的生活、我对世界和艺术的看法以及我与人相处、走路、吃饭、热爱和睡觉的方法,甚至深入到我的梦中。”
我想:热爱墨西哥,怎能错过弗里达的人生呢?
勒·克莱齐奥在1994年出版《迭戈和弗里达》,以叙述性散文形式讲述这对与众不同的夫妻(弗里达的丈夫,是墨西哥著名的壁画艺术家)——迭戈的沧桑人生、弗里达的痛苦孤独、两人对革命的信仰,以及两人为艺术的发展起到的重大作用。
想了解弗里达和迭戈,必读本书。
文中从两个不同角度去叙述生活和生命、爱情和革命、忠诚和多情……一个是男性视觉,一个是女性视觉。同时,作者把他俩爱情放在墨西哥近代发展史中来观察,两个人的个性和选择、成就和挫败……他们的人生,与整个时代、整个社会是密不可分的。并且,他俩是忠贞的共产主义信仰者和追随者,两个历史人物如何在墨西哥和苏联、美国、欧洲之间关系中成长和幻灭。
书中彩蛋:弗里达和迭戈的小道八卦,她的情人包括艺术家、歌手、电影明星、革命领袖、助手、秘书,男女老少都齐全。而他的情人,据说是不放过身边走过的任何一个女性。他们新婚之夜,怎样被迭戈的前妻捣蛋破坏……艺术家的精彩,也是乱七八糟啊!
我逐渐明白,弗里达之所以被世界所认可,不止是画风的抽象和象征意义。而是,她开创了女性艺术家的新时代,也开创了艺术表达的全新方式:以自身的疾病、爱情、苦难、绝望以及对死亡的恐惧来绘画,作品表达出绘者内心世界,表达各种古怪陆离和焦虑不安……而这些,或许是观赏者自观后的内心体验。
“迪士尼”网红作品
《寻梦环游记》
如果说《寻梦环游记》是皮克斯为墨西哥特制的礼物,是一点不假。整部动画片充满着浓浓的墨西哥情,以亲近的方式向世界展示出一个魅力十足又古老神秘的国度。其中,以弗里达为原型的画家形象,在电影中出现四次,真是华丽并浪漫的呈现。
读完弗里达的绘本,值得和孩子一起二刷此片。
“奥斯卡”获奖作品
《弗里达》
电影《弗里达》获得第七十五届奥斯卡金像奖中几个奖项、第60届美国金球奖、第59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艺术家传奇一生的电影。
因为大量研究过弗里达的作品,也认真读了勒克莱齐奥的人物传记。最后才看电影,便觉得人物演绎“不够”和“淡薄”了,故事不够细腻……当然,此电影还是非常推荐的,配乐很好听,理解情节和人物都比较轻松。但是,电影涉及成人话题,有些画面就儿童不宜。
花了几周,一本又一本读着弗里达的人生,好像也在探索自己的生活。日常的琐碎和烦恼,在这静静的阅读时光中一点一点淡化。
我想:存一点钱,再存一点时间,飞一趟墨西哥城,看一眼蓝色的小屋,这是多么美好啊!
(全文完)
喜欢绘本和喜欢艺术,👇👇早期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