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盲行帮助孩子倒时差|英伦行走(一)第一天的行程
十三小时的飞行后,我留了整整一天时间消解熬夜后的体力透支——倒时差。即使尽力去调整安排,但是长途旅行也无法避免作息上的混乱。
我们第一次的长途飞机,香港飞阿姆斯特丹,9970公里,飞行时间11小时,孩子一直看书、玩游戏、画画、听故事,讲他天马行空的事件,直到航程最后五小时才入睡。北京时间半夜一点被我大力摇醒,因为我必须带一个清醒的孩子去转机。
入境荷兰,体验了全身扫描的仪器,双手举高,独立站在全透明的玻璃屋里,我们能感觉到一道光在玻璃罩里上下游走,数秒后,被告知通过检查可以离开了。对于新鲜事物,孩子的眼睛都发光了。
(为孩子准备了卡片相机,他看见有趣的事情就开始拍照)
荷兰机场,到处都是手绘的大海报,充满时代感!
机场还像一个大大的商场,超市咖啡店一家接一家,候机厅是独立的房间,安静而有序,因为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我们没有过多停留,直接找到登机口等待再次上机。
40分钟后到达伦敦,各种激动才开始。
出关时,官员还问了孩子几个问题:
你叫什么名字?
从哪里来?
她是你妈妈吗?
二毛神情特别紧张,我想,或许这次行程后他越发加紧学英语了。
出海关后,拿行李,买牡蛎卡,坐地铁,转线,出站后步行到达酒店,几乎没有一件事情是顺利的。
我逐渐发现,不顺利的事情特别有价值——深入去认知继而学习,多方位思考解决的办法,因为努力所以特别接纳结果,无论好坏,还能深刻在脑海里。赞美不完美,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之所以不顺利,基本都和我不做攻略有关,一是很懒,二是不愿意花时间安排琐碎的事情了,有地图,有路标,有嘴巴问人,出发前我在行程上做的工作很少。(我花时间在内容上,下集来说。)
而所谓不顺利,就是比计划晚了一个小时到达酒店。
订酒店关键:位置、位置、位置(重要的事情说三次)
1、靠近计划游览的景点;
2、靠近公共交通枢纽;
3、早晚能溜达和附近有常规超市。
入住的酒店在伦敦塔桥附近。
于是,我们早一次晚一次,在泰晤士河边跑步!
这不是晚上,而是早上六点半,伦敦塔桥正准备开始新的一天。
看着天空慢慢变亮,看着太阳升起,我们慢行在其中。
整个城市,到处都是鸽子,和市民很亲近。
当我在桥下的星巴克里蹭wifi时,孩子第一次和鸽子聊起天了。
他偷偷地把自己的蛋糕拿出来,分给鸽子吃。
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见到鸽子、乌鸦都要打声招呼:“hi,你好吗?”
我们玩累了,太阳才全身而来,上班族开始行色匆匆。
出门旅行,如果孩子玩累了?你会怎办呢?
毛妈常规一招:随便找辆公交车坐上去,好好休息一下!
那天,我把这个题目交给孩子来做。
于是,孩子带着我,走过伦敦塔桥,走在不知名的街道里,完全随心而行。
我们的旅行里,总会找出时间安排盲行,尤其在密集的城市里。盲行的价值在于过程,让孩子带路是让他享受权利,他承担观察、主张和安排的责任,同时他也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这一天,刚刚好,倒时差不能太紧太累,特别适合休闲的随心所行的盲行。
孩子和我站在路边,看着巴士一辆一辆驶过,他不断问:这是到哪里的?
妈妈:地名都是奇怪的单词,妈妈也不懂。
二毛:做妈妈怎能什么都不懂呢?
妈妈:哦,是吗?学习过后懂的更多,还是什么都不学懂得多呢?
我时常会抛出一个问题,和孩子一起讨论。
这次,谈到学习是一个圆,自己被“学习圆”包围在里面,外面是不懂的世界。学习越多,圆周长越大,自己变得丰满,同时你未知的圆周长也越长。(为学习几何,现在开始提前预热了。)
就这样,我们站在路边聊着天,琢磨着上哪辆公交车?
二毛又问:伦敦的“羊城通”叫“牡蛎卡”,为什么呢?
我所谓出发前准备,其实在各方面内容上看资料。就如这次提问,妈妈是等到机会,向孩子倾囊相授讲述准备好的话题。
香港的交通卡“八达通”孩子很熟悉,取其含义四方八达的意思,这个名字很好理解。但是它的英文名字呢?“Octopus Card",章鱼卡?什么意思呢?为什么都是海鲜名字呢?
二毛:我猜想章鱼有八只脚,总不能叫Apple吧。而英国的牡蛎卡呢?应该是先有英文,再出现中文的。 是吗?
妈妈:“Oyster Card",Oyster 牡蛎就是生蚝哦。据说:泰晤士河盛产生蚝;而生蚝外壳坚硬,内有美味肥肉或有珍珠。比如这张卡很安全,内容又多又好。这个意思?
二毛:是的,还能去超市买零食。
妈妈:生蚝卡,超市用不了,火车、船、巴士、地铁,都可以。
二毛:那它比不上八达通(香港),它其实就是交通卡。
这个话题很远很大,后来还提到莎士比亚,提到“The world is someone's oyster"(世界机遇属于你),孩子开心激动参与讨论。
常被问到:你们“游学”在学什么?
我常规都说:“什么都不学。”但是,聊天谈话是行走中的内容,能在其中收获满满。
不知道过了多久,二毛随手指定一辆车坐上去了。
车一直驶向郊外的住宅区,我们一直坐,坐到了总站。
是的,毫无特色的街道上,一直驶向前。
我们发现:英国的十二月,不是冬天,还在秋天,一树一树的黄叶很璀璨。
不知道是运气好,还是世界本来就很好。我们每次盲行,都是收获满满的。
奇迹发生在下车后!
我们到达一个农贸市集。
大妈大爷们,拉着手推车,提着大大的购物袋,摆卖的大哥大姐还在大声叫卖着,很热闹的场面。路口有很多发传单的,马路边的商铺已经是琳琅满目的圣诞装饰,一派喜气洋洋。
我认为,市场文化最能体验一个城市的基础文化和经济情况,而且是毫无掩饰的表达。
无论到哪里旅行,安定后,我都会找当地特色的市场逛逛,看看菜价肉价水果价。今天算是意外收获了。各地的买卖文化也大有不同,例如英国,蔬菜水果基本按份销售,买卖者能一目了然。市场里,有专门卖鲜花的摊档,花束好美,目标消费群都是家庭。蛋糕、面包、奶酪都是敞开的买。而且有很多二手货档口。
我们见识了很多奇怪的蔬菜。
卖菜大妈告诉我蔬菜的名字,我都无法记着。
但是之后的旅程里,我和孩子都一一找来吃过,知道做法和味道,觉得自己涨见识了。
蓝莓确实便宜,一英镑一大盘,起码有一公斤,相当于十元人民币。毫不犹豫就买下一盘,吃不完,我还给孩子做了蓝莓果汁。
树莓、草莓也是十元一盒。
我想,二毛不拘小节是模仿懒妈妈的。例如他说:“想试试味道”。我说:“直接吃就好了”。在路边,没有洗的前提下,我们吃下一盒树莓和一盒草莓。树莓实在太好吃,又跑去买了四盒带走。是的,便宜的水果基本就是时令水果,出门在外每天都是大量吃。
伦敦第一餐午餐,我们街边吃了烤猪肉三文治和薯条,确实黑暗料理——肉又焦又老,酸瓜奇酸,酱料太咸,薯条还好。
后来二毛说一句:他们天天吃这些太可怜了,如果见到香辣虾、水煮田鸡,猜他们会怎样?
吃街边小摊,大概也是我喜欢带孩子体验的文化。什么都能吃下去,什么味道都要尝尝,什么形式都要接纳。当然,大前提是身体要适应,不生病不拉肚子不过敏。
我想,孩子之所以身体适应能力特别好,和妈妈随性粗吃也有关系;而常年粗吃杂食,身体自然调节也越来越强壮。
我们在英国的第一天,就在周末市集和街头溜达中度过。
我们住在这座建于十一世纪末的标志性景点——伦敦塔旁边,几次走过都没有入内参观。(我总相信,会有孩子感兴趣的时候,或者说我自己也不太想去看)
每次路过,孩子就在看这个临时搭建的溜冰场,和广场上的鸽子。
离开伦敦后,我问孩子:“可惜吗?”
孩子说:有点可惜,但是我们看到其他更多的,不是吗?这座塔不会拆的,下次再来看也行。
那天的孩子,全身心观察环境,看人,看商品,看花草,看房子,看车流,他总是默默看着,不发表意见。
有一次,他突然跑到路边招牌处认真看了很久,我自作聪明以为他能看懂一点内容了。问他:看得懂了吗?
孩子却说:我只是想看看,他们究竟用什么颜料笔来写的。
又一次证明:妈妈,你想多了。
很多朋友问:一个人带孩子出远门,你究竟累不累?
坦白说:比一个人出门要舒服点,因为孩子已经成为一个小小的助手。
并且孩子带给我快乐,更重要是,因为他的同行,我必须慢下来,端下身,多一个角度看待这个世界。
这样的发现,也美!
我们英伦之行漫漫,我也慢慢——写出我们走过的路和经历有趣的事情,敬请继续关注!今年寒假,毛妈和另一位旅行达人一起组私人小团队,游学澳洲,欢迎平台后面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