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MRI检查技术专家共识 | 颈部

鼎湖影像 2020-01-27

颈部

(一)喉部、甲状腺、甲状旁腺 MRI技术要点及要求

1.线圈:颈线圈、头颈联合线圈、脊柱相控阵线圈。

2.体位:仰卧位,头先进。定位中心及线圈中心对准喉结。

3.方位及序列: 

平扫序列: 以轴面为主,扫描T2WI、fs-T2WI短时间反转恢复(short time inversion recovery,STIR) 序列或水脂分离]和T1WI序列, 辅以矢状面T2WI和T1WI及冠状面 fs-T2WI(STIR或水脂分离)。

扫描基线: 

轴面: 垂直于喉腔长轴, 范围上含会厌上缘, 下至第六颈椎体下缘水平; 

矢状面: 平行于喉咽腔正中矢状线, 范围包含喉部两侧软组织外缘; 

冠状面: 平行于喉咽腔长轴, 范围覆盖喉结至乳突后。

增强扫描序列: 轴面、 矢状面及冠状面fs-T1WI均需扫描。

4.技术参数: 基本原则为适当提高空间分辨率 。 层 厚 ≤3.0 mm,层 间 隔 ≤ 层 厚 × 10% , FOV(200~230) mm ×(200~230) mm,矩 阵 ≥256 ×224。按照常规剂量和流率静脉注射钆对比剂。

5.图像要求:

(1) 显示喉部、 甲状腺、 甲状旁腺细微解剖结构, 两侧对称显示;

(2) 颈部淋巴结的观察应加大扫描范围, 显示颈部淋巴结;

(3) 无明显吞咽运动及血管搏动伪影, 伪影不影响靶区结构的影像诊断。


(二) 颈部软组织MRI技术要点及要求

1.线圈:颈线圈、 头颈联合线圈、 脊柱线圈。

2.体位:仰卧位, 头先进。定位中心及线圈中心对准喉结。

3.方位及序列:

平扫序列:以轴面为主, 扫描T2WI、 fs-T2WI(STIR)、 fs-T1WI序列, 辅以矢状面T2WI和T1WI 以及冠状面 fs-T2WI(STIR 或水脂分离)。

扫描基线: 

轴面: 垂直于颈部长轴, 范围上至硬颚, 下至胸骨切迹或覆盖病变 ROI;

矢状面: 与颈部正中矢状线平行, 范围包含颈部两侧软组织或病变 ROI; 

冠状面: 平行于颈部上下长轴, 方位覆盖喉结至乳突后。

增强扫描:轴面、 矢状面及冠状面fs-T1WI均需扫描。

4.技术参数:层厚5.0~6.0mm,层间隔≤层厚×20%,FOV(200~260)mm×(200~260)mm, 矩阵≥256×224。按照常规剂量和流率静脉注射钆对比剂。

5.图像要求:

(1) 显示颈部软组织解剖结构,两侧对称显示;

(2) 无明显吞咽运动及血管搏动伪影。


(三) 颈部血管MRA的技术要点及要求

1.线圈: 颈线圈、头颈联合线圈、脊柱线圈。

2.体位: 仰卧位,头先进。定位中心及线圈中心对准两侧下颌角连线水平。

3. 方位及序列:

(1)三维PC-MRA:冠状面扫描,包括全部颈部血管,上至基底动脉,下至主动脉弓。设定相应快流速编码(50~120 cm/s)约为目标血管最大流速的120%,获取颈部动脉像,设定慢流速(15~30cm/s)获取颈部静脉及动脉像。

(2)三维TOF-MRA:轴面扫描,垂直颈部血管,范围上至基底动脉,下至主动脉弓,获取颈部动脉像。

(3)二维TOF-MRA:轴面扫描,垂直颈部血管,获取颈部静脉像。

(4)三维对比增强MRA:冠状面扫描,包括全部颈部血管,上至基底动脉,下至主动脉弓。

4. 技术参数:

(1)二维TOF-MRA:在扫描范围下游放置空间饱和带,TR、TE均为最短。

(2) 三维对比增强MRA:单期扫描时间≤20s,静脉注射钆对比剂,流率2ml/s,剂量0.1~0.2mmol/kg,然后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扫描注射对比剂前蒙片,注射对比剂后扫描至少2个时相 (动脉像及静脉像)。

5. 图像要求:

(1)提供MIP重组三维血管像;

(2)PC法序列分别显示相应颈部动脉像或静脉像;

(3)三维TOF-MRA序列应显示颈部动脉像;

(4)二维TOF-MRA序列显示颈部静脉像;

(5)三维对比增强MRA分别显示动脉像和静脉像,动脉像尽量减少静脉像的污染;

(6)非对比剂法大部分血管段能显示;

(7)血管边缘清晰锐利,无运动模糊,无明显背景软组织影,无其他伪影影响诊断。

DOI:10.3760/cma.j.issn.1005⁃1201.2016.10.002

通信作者:

余建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放射科;

徐克,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执笔者:李文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专家共识协作组成员(按照姓氏拼音顺序排序):

付海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

高宏(中华放射学杂志编辑部);

高剑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黄仲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雷子乔(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放射科);

李文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李真林(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

龙莉玲(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卢光明(南京军区总医院放射科);

倪红艳(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放射科);

石明国(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放射科);

徐克(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杨正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放射科);

于群(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放射科);

余建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放射科);

曾勇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