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头颈部放射学】先天性梨状窝瘘的影像特征

鼎湖影像 2020-01-27

The following article comes from 中华放射学杂志 Author 梁璐 等


点击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


文章来源: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6,50(03): 196-200

作者:梁璐 陈良嗣 周正根 张贝 黄舒玲 许咪咪 罗小宁 卢仲明 张思毅



摘要  

目的

探讨先天性梨状窝瘘(CPSF)的影像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80例CPSF患者的临床及术前影像检查资料。影像检查项目包括下咽造影(BSX)、CT、MRI中的至少一项。63例行BSX检查;42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40例在行BSX检查后即行CT扫描;32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低龄组(≤14岁)和大龄组(>14岁),并根据炎症表现分为炎症期和静止期。观察CPSF患者的BSX、CT、MRI表现,并计算不同影像检查的阳性率。采用χ2检验比较低龄组与大龄组、炎症期与静止期患者各种检查诊断阳性率的差异。

结果

63例行BSX检查的患者中,35例可见梨状窝窦道形成,9例可见梨状窝瘘管形成。BSX检查的诊断阳性率为74.6% (47/63)。低龄组和大龄组患者的BSX诊断阳性率分别为46.2% (12/26)、94.6%(35/37),炎症组和静止组间患者的BSX诊断阳性率分别为52.9%(9/17)、82.6% (38/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911、5.766,P值均<0.05)。CT检查的阳性率为85.7% (36/42)。BSX联合CT的诊断阳性率为87.5%(35/40)。MRI诊断的阳性率为84.4%(27/32)。CPSF在CT和MRI上,表现为颈部窦道和(或)瘘管形成,环甲关节内侧、下缘或甲状腺上极组织内含气腔隙,甲状腺形态改变,颈部炎性改变等。低龄组和大龄组间、炎症组和静止组间CT、MRI诊断阳性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BSX可作为疑似CPSF静止期的初筛手段,检出率受年龄及是否有炎症影响。CT和MRI可提供CPSF诊断的直接和间接信息。BSX联合CT可提高诊断阳性率。


先天性梨状窝瘘(congenital pyriform sinus fistula,CPSF)是罕见的颈部鳃源性畸形[,],及时、准确诊断是后续规范治疗的前提。临床上,CPSF易误诊,其原因与医师对本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特征认识不足有关。笔者分析80例CPSF患者的临床和影像检查资料,旨在探讨CPSF的影像特征。


资料与方法

一、患者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80例CPSF患者的临床及术前影像检查资料。患者术前的影像检查项目包括下咽造影(barium swallow X-ray,BSX )、CT、MRI中的至少一项。80例中,24例行支撑喉镜CO2激光梨状窝内瘘口烧灼封闭术,56例行颈部开放性手术。男48例,女32例;年龄19 d至67岁,中位年龄10岁;病程19 d至49年,中位病程24年。临床表现: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24例次、颈部脓肿29例次、颈部蜂窝织炎18例次;因多次切开引流或手术后导致颈部外瘘口流脓9例次。68例次有切开引流史;29例次有颈部开放性手术史。初治患者(既往无颈部开放性手术或内镜烧灼术史)64例,复发患者(既往有颈部开放性手术或内镜烧灼术史)16例。病变左侧74例,右侧6例;窦道型69例,瘘管型9例,囊肿型2例。


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低龄组(≤14岁)和大龄组(>14岁)。根据炎症表现分为炎症期和静止期,其中炎症期为颈部出现炎症表现,实验室炎症指标升高;静止期为经抗感染治疗后,颈部炎症表现消退1个月后。


二、影像检查方法

1.BSX检查:

63例行BSX检查。采用日本Shimadzu Sonialvision Versa Plus数字胃肠机,钡剂采用青岛东风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双对比Ⅱ型干混悬剂,质量浓度为76%。嘱患者做捏鼻、鼓气、吞咽动作,分别进行下咽部左前斜位、正位、右前斜位及侧位观察并摄片。


2.CT检查:

42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40例在行BSX检查后即行CT扫描。不能配合检查的患儿口服10%水合氯醛镇静。采用美国GE Light speed VCT 64层CT机,范围由口咽至胸骨上窝。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00 mA,层厚、层间距均为5.00 mm,重组层厚、层间距均为1.25 mm。增强扫描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以3.5 ml/s的流率注射对比剂碘佛醇(含碘370 mg/ml) 1.0~ 1.5 ml/kg,注射开始后35 s扫描。


3.MRI检查:

32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不能配合检查的患儿口服10%水合氯醛镇静。采用美国GE Signa Excite HD 3.0 T超导型MRI扫描仪,头颈相控阵线圈。扫描参数:层厚3.00~ 5.00 mm,层间距1.00 mm,FOV 24 cm×24 cm,矩阵512×512。扫描序列包括:横断面及冠状面FSE T2WI,TR 3 500.0~6 000.0 ms, TE 95.0~ 104.0 ms;横断面梯度回波成像脂肪抑制序列SE T1WI,TR 450.0~ 600.0 ms,TE 8.0~ 18.0 ms。增强扫描对比剂采用Gd-DTPA,经肘前静脉以2 ml/s的流率注射0.1 mmol/kg,注射对比剂后行横断面、冠状面及矢状面SE T1WI扫描。


三、图像分析

由1名影像科主治医师、1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及1名住院医师共同对影像进行评价。观察CPSF患者的BSX、CT、MRI表现,并计算不同影像检查的阳性率。性率=阳性例数/检查总例数×100%。


四、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低龄组与大龄组、炎症期与静止期患者各种检查诊断阳性率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BSX表现

63例中,35例可见梨状窝窦道形成,窦道长度10.0~ 48.0 mm,中位长度20.2 mm。9例可见梨状窝瘘管形成(),瘘管长度16.7~ 61.0 mm,中位长度44.6 mm。BSX的诊断阳性率为74.6% (47/63)。低龄组和大龄组患者间及炎症组和静止组间BSX诊断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图1   女,2岁。左后斜位下咽造影像,可见左侧梨状窝(△)及瘘管(▲)

图2   男,21岁。CT增强扫描横断面像上可见甲状腺左叶上极气体影(↑),右侧甲状腺(☆)形态正常

图3, 4   男,27岁。图3为CT增强扫描横断面像,可见左下颈前隧道样异常密度影(△),其内散在气体,局部环形强化,走行于甲状软骨板下缘与甲状腺内上缘之间,邻近甲状腺强化不均匀(↑),右侧甲状腺(★)形态正常。图4为CT增强扫描矢状面像,可见颈前隧道样异常密度影,其内散在气体,增强扫描局部环形强化(△),走行于甲状软骨板(↑)下缘与甲状腺(★)上缘之间

图5, 6   男,25岁。图5为CT平扫横断面像,可见甲状腺左叶上不规则极高密度对比剂影(↑),右侧甲状腺(☆)形态正常。图6为CT增强扫描横断面像,左颈前软组织不均匀强化(▲),与左胸锁乳突肌、甲状腺前缘、左侧缘分界不清,并突入左侧甲状腺。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囊腔向表皮破溃。甲状腺左叶上极可见高密度对比剂影(↑),右侧甲状腺(☆)形态正常

图7   男,12岁。MRI增强扫描横断面T1WI,可见胸锁乳突肌(白椭圆)、颈前肌群肿胀,肌间隙内可见大片状异常信号影(△),累及右侧甲状腺(☆),增强见不均匀强化

图8   女,15岁。横断面T2WI见颈动脉间隙前缘及胸锁乳突肌前缘短管、隧道样长T1、长T2异常等信号影,甲状腺上极(☆)内见气体(↑),右侧甲状腺(★)形态正常

图9   男,18 d。MRI增强扫描横断面T1WI,颈动脉鞘前方可见一囊状异常信号影,明显强化(▲),内无分隔,周围组织胸锁乳突肌(☆)、声门下区(白↑)、环后区(黑↑)受压移位,右侧甲状腺(★)形态正常


二、CT表现

42例中,12例可见环甲关节水平或甲状腺上极点状空气影(),30例可见梨状窝-甲状腺水平条索状、隧道样不规则异常密度影,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18例病灶相邻的甲状腺肿大、包膜不完整、边界不清,腺体内或周围可见不规则混合密度影()。13例颈前囊状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呈肿物边缘不均匀强化。21例颈前皮下组织脂肪间隙模糊,胸锁乳突肌中下段及前内侧炎性肿胀,边界欠清,可伴气体影,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7例下颈前外瘘口,皮肤开口处增厚、肿胀。39例颈部淋巴结肿大(Ⅱ~Ⅳ度)。CT检查的阳性率为85.7%(36/42)。低龄组和大龄组间、炎症组和静止组间CT诊断阳性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0例BSX检查后即刻行CT检查的患者中,35例CT平扫可见环甲关节外侧或甲状腺上极内窦道和(或)瘘管残留高密度对比剂影()。BSX联合CT的诊断阳性率为87.5%(35/40)。


三、MRI表现

32例中,8例胸锁乳突肌中下段皮下及颈深部不规则斑片状异常信号,边界不清()。9例颈前软组织内短管、隧道样长T1、长T2异常等信号影()。5例梨状窝侧壁、食管侧壁局部黏膜增厚。15例甲状腺体积增大,边缘模糊,腺体内可见不规则异常信号。14例颈侧T1WI低信号,T2WI及脂肪抑制像高或混杂信号,内见囊状低信号区,增强扫描病灶囊壁明显强化()。4例环甲关节水平或甲状腺周围点状空气影。2例左侧胸锁乳突肌中下段、甲状腺后方、颈动脉鞘内前囊状低密度影,壁内轻度强化,周围组织受压。2例下颈部外可见瘘口。25例颈部多发肿大淋巴结(Ⅰ~Ⅳ、Ⅵ度)。MRI诊断的阳性率为84.4% (27/32)。低龄组和大龄组间、炎症组和静止组间MRI诊断阳性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讨论

BSX、CT、MRI是诊断CPSF的常用有效方法。


一、BSX检查

可作为疑似CPSF的初筛手段[],具有易行、价廉、显示直观等优点,可直接显示梨状窝尖的长度和形态改变(梨状窝尖加深、窦道和瘘管形成)。本研究中,BSX的诊断阳性率为74.6% (47/63),与Watson等[]50%~80%的结果相符。低龄组和大龄组患者间BSX诊断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者低于后者,考虑其原因主要在于:婴幼儿或儿童患者内瘘口较狭窄,窦道和(或)瘘管管径较细;小儿依从性不高,做Vasalva动作吞服对比剂时,难以有效配合。以上因素均不利于对比剂渗入窦道和(或)瘘管。炎症组和静止组间BSX诊断阳性率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静止期高于炎症期。Watson等[]认为,炎症期梨状窝底部肉芽增生、黏膜反应性水肿堵塞内瘘口,是影响窦道和(或)瘘管显影的主要因素。BSX不能反映CPSF炎症感染的间接征象,临床疑似CPSF的患者如单纯BSX阴性,尚不能排除CPSF的可能,需行进一步的影像检查。


二、CT检查

CT是诊断CPSF的有效手段。本研究中,CT检查的阳性率为85.7%(36/42)。CPSF典型的静止期CT表现为:(1)窦道和(或)瘘管征象:梨状窝-甲状腺区域或颈前区皮肤异常密度影,其内可有含气腔,如环甲关节内侧、下缘或甲状腺上极组织内含气腔隙[];(2)甲状腺形态改变:甲状腺增大、包膜不完整;(3)颈部慢性炎症:环甲关节甲状腺上极周围和下颈深部软组织纤维瘢痕形成[]。除前述征象外,炎症期CT表现还包括梨状窝黏膜水肿增厚、环甲关节间隙扩大、甲状腺前间隙消失、甲状腺或颈深部脓肿(可压迫气管)、颈鞘周围蜂窝织炎[]等。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和不同炎症时期不影响CT诊断的阳性率,优于BSX。此外,BSX后行CT检查,对比剂残留可使窦道和(或)瘘管在静止期CT平扫状态下也能清晰显示,诊断阳性率可达97.2% (35/36)[]。本研究中40例患者在BSX后行CT检查,其中35例(87.5%)能在CT平扫时显示甲状腺上极窦道和(或)瘘管。但是,BSX联合CT的影像组合存在辐射剂量大的不足,可能对婴幼儿存在潜在影响。


三、MRI检查

MRI也是诊断CPSF的重要影像手段,对颈部软组织显影(尤其是对炎症显影)优于CT,且无辐射、无需碘对比剂。本研究中,MRI诊断的阳性率为84.4%(27/32),与CT相似。MRI同样可显示窦道和(或)瘘管、甲状腺和颈部炎症改变,并提供病灶与周围组织毗邻关系,诊断阳性率不受年龄和不同炎症时期的影响。但MRI脂肪抑制序列对磁场均匀度要求较高,长时间扫描状态下患儿不配合均可能影响成像质量,费用较CT高也影响其常规使用。


CT、MRI不仅可提供直接、间接征象,有助于明确诊断,对于既往接受过颈部开放性手术的患者,还可了解甲状腺后包膜和环甲关节区域是否存在正常筋膜间隙,评估再次开放手术的可行性及风险。对于已接受内镜烧灼的患者,CT和MRI亦可用于术后随访,评价残留窦腔的变化情况。CT和MRI增强造影,还有利于鉴别甲状腺癌、合并感染的食管憩室或支气管囊肿等[]


综上所述,BSX提供的影像诊断信息较单一,诊断符合率偏低,但易行、价廉、显示直观,可作为疑似CPSF静止期的初筛手段[]。CT和MRI诊断符合率高,不受患者年龄和不同炎症时期影响,不仅可以提供直接和间接诊断信息,还可用于复发患者术前评价、手术指导和术后随访。BSX联合CT可提高诊断符合率。


参考文献(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