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琦岛征 | 国际上首次以中国人名字命名脑血管疾病征象

鼎湖影像 2020-01-27

11月10日,国际上第一个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临床脑血管疾病征象——李琦岛征(Liqi island sign)诞生了。这一预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和不良预后的临床新征象由重庆医生李琦提出,为血肿扩大机制提出新的假设,同时也为下一步脑出血患者的“靶向”个体化诊治提供了参考。


(来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微信公众号)

记者获悉,这是重医一院神经内科李琦副教授继2015年提出Blend sign(混杂征)、2016年提出Black hole sign(黑洞征)相继被国内外医生应用于临床预测血肿扩大后,李琦副教授再次提出预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和不良预后的临床新征象并以李琦(Liqi)的名字命名,这一结果同时发表在了脑血管疾病专业顶级杂志《Stroke》(中文名《卒中》)上。


为何Island sign要冠以人名?


这其实是源于李琦心中多年的一个“心结”。在本科读书期间,李琦经常听到外国人名字命名的疾病和征象,如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夏科三联征 (Charcot Triad) 却很少看到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征象。这在李琦心中埋下了一个梦想,他就是希望能有机会以中国人的名字命名一个征象。


在重庆医科大学谢鹏教授和重医一院神经内科主任秦新月教授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李琦对起病6小时内进行颅脑CT 扫描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进行了反复研究,发现其中41例(16.3%)在基线CT 上发现岛征,另外,在85名血肿扩大的患者中有38名(44.7%)患者观察到岛征。岛征预测血肿扩大具有很高的特异性,也就是说,岛征阳性几乎意味着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同时也预示脑出血患者的不良预后。


“岛征”

A:基底节区出血患者,可以看到3个分散的小血肿,每个都与主血肿分离;

B:壳核出血患者,可见3个独立小血肿,注意小血肿和主血肿之间的低信号区;

C:脑叶出血患者,可见4个分散的小血肿

D:基底节出血并突入脑室的患者,可见4个泡状或芽状的小血肿与主血肿相连,另有1个单独的分散小血肿


临床工作对于每一个医生来说都是繁忙而充实的,李琦医生也不例外,一度因为工作繁忙取消了既定的海岛旅行,在阅读CT片时,李琦发现形似海岛的血肿更容易扩大,因此以“岛征”命名了该征象。

疑似岛征的鉴别

A:壳核出血患者,可以看到主血肿有4个叶,3个分散的小血肿每个都和主血肿分开,本例为岛征

B:形状不规则的壳核出血,血肿呈分叶状,三角箭头所示不是“岛”,微小的脑内出血点(长尾箭头)也不被视为单独血肿

C:壳核出血,伴有2个小血肿,主血肿的不规则边缘(三角箭头)不是“岛”

D:基底节区出血,主血肿有2个小叶,但并非“岛”的表现



在该研究中,“岛征”满足以下两个标准中的任一条件即可定义:存在≥3个分散小血肿全部与主要血肿分离或存在≥4个小血肿,部分或全部与主要血肿相连。分散的小血肿(恰似分离的小岛)可以是圆形或椭圆形,与主要血肿分开。李琦医生提出的“岛征”反映了一种特殊类型血肿,其特征主要反映出血肿周围的多灶性小出血。

Barras血肿形态标准和李琦岛征的差异


岛征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李琦推测其原因可能是:主要的血肿(main hematoma)是由破裂的血管出血引起,当该血肿在不断扩大时,可能导致邻近的小动脉损害,从而引起血肿周围出现海岛(island)样不规则小血肿。岛征的提出为血肿扩大的机制提出新的假设,同时也为下一步脑出血患者的“靶向”个体化诊治提供了参考。


脑出血,俗称“脑溢血”,因其病情突然、变化快和预后差被人们所熟悉,是一种致死率和致残率极高的疾病,其1月内死亡率在30%至50%之间。另约1/3的脑出血在发病24小时容易发生早期血肿扩大,据研究表明,早期血肿扩大是不良功能结果和死亡率增加的独立预测因素。不幸的是,能准确预测早期血肿扩大的指标较少。

来源:华龙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