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影像学评价

中华医学杂志 鼎湖影像 2019-07-03

胶质瘤是指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胶质瘤分为 WTO I~IV级,I,II级为低级别胶质瘤,III,IV级为高级别胶质瘤。本指南主要涉及低级别胶质瘤、高级别胶质瘤、大脑胶质瘤病和室管膜瘤的诊治。


近30年来,原发性恶性脑肿瘤发生率逐年递增,年增长率为1% ~2%,在老年人群尤为明显。根据美国脑肿瘤注册中心(Central Brain Tumor Registry of the United States,CBTRUS)统计,胶质瘤约占所有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27%,约占恶性肿瘤的80%;在原发性恶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WHO IV级)的发病率最高,占了46.1%,约为3.20/10万,且男性多于女性;其次是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发病率为0.53/10万。QBM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最高发的年龄为75~84岁,新诊断的中位年龄是64岁。

胶质瘤分类及分级:

目前的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CT、MRI和PET等。

一、胶质瘤影像学检查流程



二、胶质瘤影像学检查要点



三、胶质瘤影像边界确定


四、胶质瘤影像学分级


五、胶质瘤治疗后的影像学评价

1. 推荐使用RANO标准评价治疗反应。

2. HGG术后≦72h(最好<24h)需要复查MRI增强,LGG术后任何时间至12周,查T2/FLAIR,作为基线MRI。

3. 假性进展:常表现为原强化增加,需结合临床谨慎判断。

4. 假性反应:

5. 放射性坏死:推荐采用常规MRI增强+多模态MRI辅助判断。

"阅读原文"可以查看完整文献

摘自: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中华医学杂志,2016,2(23):485-507.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