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干纳盆地为何那么多飞地,还成了中亚“火药桶”?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读懂本星球 Author 本星君
中亚各国疫情统计数据一览表(截至发稿)
不对,这里还有水草肥美的丰腴之地。这就是位于中亚的费尔干纳盆地。
不仅如此,费尔干纳盆地还是人口密度非常高的地区,足以颠覆人们对中亚荒漠的固有印象。
这里还有一个世界之最:世界上“飞地”最密集的地区。
飞地,就是指那些属于本国,但是不与本国其他领地相毗连的土地,只能飞过其他国家的领地,才能从本土到达自己的飞地上去。
和加里宁格勒相比,费尔干纳盆地地缘格局更复杂。在这里,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个国家犬牙交错、你中有我,这里聚集生活着100多个民族、1100多万人,地理、民族、经济问题的复杂程度远超一战前的巴尔干半岛。
当然,由于复杂的地缘格局,这里也就成了中亚著名的“火药桶”。
那么,本该是中亚绿洲的费尔干纳盆地,为何陷入如此复杂的地缘纠葛中?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民又有哪些苦难遭遇和悲惨经历?
01
费尔干纳:中亚的沃土
费尔干纳盆地位于天山和阿赖山之间,东北为费尔干纳山,南为阿赖山,西北为库拉明山、恰特卡尔山,费尔干纳盆地就处在这群山环抱中。
这个盆地自然条件有多优越?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奇战马汗血宝马的原型,就是这里出产的大宛马。
这里有多富饶?十九世纪后期沙俄吞并这里的时候,盆地的耕种面积已经达到300万英亩(也就是1.214万平方公里),森林就有100万英亩(约0.4万平方公里);须知,盆地内总面积才2.2万平方公里。
既然是片富饶之地,那这里的人都来自哪儿?
在沙俄吞并费尔干纳盆地之前,有三个民族生活居住于此,分别是乌兹别克人、塔吉克人、吉尔吉斯人,他们可称是盆地内的“世居民族”。
但实际上这三个民族也不全是真正意义上的世居,他们都是或多或少的由外部迁入,而巧合的是他们都动身于16世纪,在这一过程中又互相影响着。
乌兹别克人最早生活在里海周边,是一群突厥化了的蒙古人、花剌子模王朝后人,在那个没有民族意识的年代,游牧人口之间的民族转换、融合是常有的事。在金帐汗国毁灭后,乌兹别克人大规模进入中亚的河中地区,并在此建立了布哈拉汗国、希瓦汗国两个政权。
此时费尔干纳盆地内已经存在大量乌兹别克人。18世纪时布哈拉汗国政治动荡,乌兹别克人又在费尔干纳盆地建立了浩罕汗国,从此确立了盆地内的大多数人口和土地都属于乌兹别克人。
塔吉克人很久以前便在费尔干纳盆地内定居生活。16世纪时乌兹别克人进入盆地,塔吉克人被迫向盆地南部山地迁徙,与原本的山地塔吉克人汇合,剩下的部分则融入了乌兹别克人。
吉尔吉斯人最早活动在西伯利亚的叶尼塞河上游地区,16世纪以后陆续迁入中亚。16世纪末,费尔干纳出现了吉尔吉斯人,他们分布于费尔干纳东部和东北部的高山牧场。
02
起源:沙俄与苏联的民族问题
除三大世居民族外,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还有许多周边民族迁入费尔干纳。盆地内俄族主要在沙俄及苏联时期迁入,沙俄吞并中亚后大举移民建村,到了苏联时代中亚工业化又导致一批技术人员迁入,苏联解体时费尔干纳盆地中约有4%的人口为俄罗斯人。
除此以外,苏联还曾向中亚大举迁徙了一批少数民族。二战前夕,苏联出于国防考虑曾大举向中亚迁移边境少数民族。当时,苏联与日本、德国关系紧张,一旦战事开启,苏联担忧这些与敌对国家地缘、亲缘相近的少数民族被敌利用。
1937年8月,苏联决定,从远东(主要是滨海边疆区)迁移全部17.18万名朝鲜人到哈萨克等地,以防被日本人“利用”(当时朝鲜半岛已经被日本占领27年了,半岛上的人普遍被灌输忠于日本的思想)。
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后,苏联的德意志人被苏联高层看作是法西斯德国的内应。于是将伏尔加河地区的德意志人迁移到西伯利亚、哈萨克和中亚各共和国。
另一方面,这种民族迁移也带有一些政治色彩。波罗的海三国并入苏联后,原国内资本家、地主以及有反革命罪行的人被大量迁往中亚。1942年,列宁格勒市和列宁格勒州的全部芬兰人被迁移到苏联各地。
类似的行为不胜枚举,进行民族迁移是苏联常用的政治、国防手段之一。而他们的目的地基本也是国土东部,西伯利亚、中亚或者远东。
这些历史因素决定了费尔干纳盆地内复杂的民族情况,至苏联解体前这个只有两个西安市大小的盆地内,居住着100多个民族。
03
隐患:不合理的民族国家划分
在全球,民族杂居的地方很多。不过,像费尔干纳盆地因为乱操作而让地区格局变复杂的例子却不多。
费尔干纳盆地目前飞地密集的地缘格局,直接来自于苏联在20世纪20年代的一系列出乎意料的操作。
1924年10月,苏联决定按照乌兹别克人、土库曼人、塔吉克人、吉尔吉斯人、哈萨克人、卡拉卡尔帕克人的民族划分,成立各自的民族共和国或自治州,到1936年正式划分完成,中亚形成了五个自治共和国并加入苏联。中亚国家的划分格局,也一直延续到现在。
但划分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首先是民族识别混乱,沙俄的费尔干纳地区基本还处于传统的封建农业社会,人们没有形成明显的民族差异意识。
苏俄政权时代来临,则在这里人为开展民族识别。本来这里的人们区别身份是靠贵族或贫民、宗教教派等等。而苏俄政权却人为开始在人群中区分开不同民族身份,使这里的人们在自己都很懵的情况下被划分不同群体。
最典型的就是费尔干纳盆地内农耕人口全部划分为乌兹别克人,畜牧人口完全划分为塔吉克人,导致许多国家存在民族交叉现象。
人的身份认同是会受到当权者心理暗示影响的。之前大家都是一群人,现在当权者不断通过宣传机器说,我是甲民族,隔壁老王是乙民族。时间久了,共同体意识会越来越淡,彼此真的会认为,隔壁老王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除了民族划分过于主观外,直接导致费尔干纳地区如今这种飞地密集的地缘格局的事件有两个,一是塔吉克族的政权升级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二是原来属于乌兹别克共和国的苦盏州被苏联高层调整为塔吉克共和国一部分。
1924年,塔吉克族这片区域还只是“塔吉克自治州”(隶属于乌兹别克共和国),到了1925年就升格为塔吉克自治共和国。1929年10月再次升格,成立塔吉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当时苏联七个加盟共和国之一(与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等平起平坐了)。
为何要在短短五年内将塔吉克族区域频频升级?1924年1月后,苏联新的领导者认为,塔吉克民族与南面的伊朗(当时还叫波斯)亲缘更近,二者语言都可以归于波斯语;此外,阿富汗也有相当多的波斯民族人口。
塔吉克民族在苏联内部的地位日益提高,能吸引波斯民族崇拜的目光,苏联的文化和政治影响也能更多渗透到阿富汗和伊朗。塔吉克共和国一度被成为“苏维埃的橱窗”。橱窗外站着的就是阿富汗和伊朗人。
升级还不够,1929年10月,苏联最高层还决定让苦盏州(费尔干纳地区的西大门)从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划出来,并入新成立的塔吉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到1936年,哈萨克共和国和吉尔吉斯共和国也从俄联邦(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之一)脱离出来,称为苏联新的加盟共和国。至此,费尔干纳盆地就被塔吉克、乌兹别克、吉尔吉斯三个苏联加盟共和国分割。
另一方面,计划经济设计也滋生了民族矛盾。
苏联计划经济条件下,一切资源都由政府调配,当然也包括人才资源。中亚的工业发展需要引入发达地区的技术人才,这些迁入的俄族由于技术原因,待遇往往优于本地民族,导致一些少数民族产生不满心理。
而中亚在整个苏维埃经济体系中的定位是“原料产地”,主要生产原料与初级工业品,这就导致当地经济收入落后于其他地区。
以吉尔吉斯斯坦为例,当地人均工业产值仅为苏联平均值的六分之一,在苏联十五个加盟共和国之中排名第十三位,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也远远低于苏联平均水平。
中亚世居民族认为是先进地区的民族,特别是俄罗斯人掠夺了他们的资源,由此引发当地世居民族敌视迁入的俄族。
04
爆发:独立后的民族危机
飞地在苏联时期显然不是一个明显的问题,不同加盟共和国的居民毕竟都是在苏联境内。但到1991年苏联解体后,中亚各国纷纷独立,飞地造成的矛盾就更加突出了。
民族矛盾本质上是经济矛盾,这个规律在费尔干纳盆地内也不例外。费尔干纳盆地作为中亚为数不多的优质耕地地区,自然引起了各民族的争夺。例如盆地中的吉尔吉斯斯坦部分世居着乌兹别克人,划分国家后原先居住在山地的吉尔吉斯人大量涌入这一地区,造成了当地的土地矛盾。
乌兹别克族与吉尔吉斯族在“奥什”地区归属问题上矛盾尖锐。奥什属于吉尔吉斯斯坦,正是费尔干纳盆地的东南侧,主要居民是乌兹别克族和吉尔吉斯族。
人口占优的乌兹别克族想把奥什变成自治地区,甚至变成乌兹别克斯坦的地盘。早在1989年,吉尔吉斯斯坦的乌兹别克族就要求莫斯科给予奥什地区的乌兹别克族自治权,并希望将奥什合并到乌兹别克斯坦。
苏联解体后地区矛盾快速升温,1990年6月,奥什的乌兹别克族与吉尔吉斯族为争夺土地发生了严重的流血冲突。
事件发生后,奥什成了乌兹别克族和吉尔吉斯族严格隔离的一个城市。双方各有自己的学习场所、清真寺、商店和酒吧,几乎没有民族交往的情况。
至此,费尔干纳盆地及其周边的“飞地政治现象”已经发展到严峻的境地了。
苏联解体后中亚经济陷入动荡,加剧了当地的民族对立。原有工业基础丧失了苏联、经互会内的配套体系,经济开始一路下跌。
苏联解体后独立的中亚国家民族情绪高涨,导致许多苏联时代的移民回到了其“历史母国”。但俄族在中亚往往充当技术人员和高级知识分子,他们的离去导致当地经济情况进一步恶化。并且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失业现象愈发严重。
这里平均失业率达到了惊人的30%,个别地区甚至达到了了50%-60%。同时经济私有化导致物价上升,半年内面粉价格翻倍,而一个人的工资竟然不能满足其购买食物的需求。这些问题都激化了当地的民族矛盾,主要以经商为生的乌兹别克人首当其冲成为被针对的对象。
最近三十年,费尔干纳盆地社会力量分配不均衡。经济命脉掌握在乌兹别克族手中,而政治力量由吉尔吉斯族控制。乌兹别克族善于经商和耕作,生活条件好于吉尔吉斯族,掌握着社会经济命脉,吉尔吉斯族对此心存不满。
而政府机关、行政大权却由吉尔吉斯族控制,乌兹别克族在政治生活中处于劣势,甚至遭到吉尔吉斯族的排挤,乌兹别克族对此积怨颇深。
其实,费尔干纳盆地问题也并非死局,周边各国也在努力寻找解决的途径。2018年8月14日,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两国签署“换地协议”,将吉尔吉斯斯坦的飞地巴拉克划给乌兹别克斯坦,同时乌兹别克斯坦则将等值土地交易给了吉尔吉斯斯坦。
这片当初连汉武帝都十分向往的富饶之地,曾在欧亚交通大动脉中十分重要的经济文化汇聚点,也应该在和平年代和睦且富裕起来。
PS:本文已取得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读懂本星球”
来源:微信公众号“读懂本星球”( ID:PNXQ69)
作者:和硕怡亲王
温馨提示
凡转载本账号文章,请在明显位置标注:转载自“丝路新观察”。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意见。
如需广告、商业合作,请联系微信:z13565801531。
丝路新观察网站:www.siluxgc.com
新浪微博:丝路新观察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