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亚地区反恐模式最新研究:破解“外忧内患”第一要务!

中亚各国疫情统计数据一览表(截至发稿)




【原标题】中亚地区反恐模式研究
中亚地区人文历史和地理战略环境均比较复杂,导致其不稳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世界性各方政治力量的博弈,也有本国非传统安全领域风险因素的上升。中亚国家的反恐道路任重道远,目前在借鉴其他国家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加强反恐立法、以预防为主,打击与惩罚措施并重、国内查控和国际合作相协调的反恐模式。

中亚地区复杂的地缘政治与人文环境


中亚地区人文历史环境和地理战略环境都比较复杂。


01

首先,中亚地区民族众多,哈萨克斯坦有131个民族,乌兹别克斯坦有130多个民族、塔吉克斯坦有120个民族、吉尔吉斯斯坦有90多个民族、土库曼斯坦有40多个民族,主要有俄罗斯、乌克兰、乌兹别克、日耳曼、鞑靼、朝鲜、维吾尔、东干、吉尔吉斯、车臣、犹太等族。

02

其次,中亚地区民族语言也较为丰富,其中以讲突厥语族语的人最多,讲伊朗语族语和斯拉夫语族语的人次之。中亚地区的民族语言、文学、艺术等特别丰富,深被世界各国的学者所重视。但是在这些多民族的中亚国家中,由于历史背景因素和当今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均存在着许多民族问题,例如国籍问题、语言问题、领土纠纷问题等等,加之许多民族都分散在各个国家内,会导致某一国内的某一民族问题,逐渐演变成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争端。

03

中亚地区的宗教情况亦十分复杂,中亚地区在历史上曾经先后信仰过萨满教、祆教、佛教、景教、摩尼教以及伊斯兰教。现在,中亚五国民众中信仰伊斯兰教的较多,在这些信徒中多数属逊尼派,也有少部分属什叶派。在十月革命后的苏联时期,由于对宗教的干预采取过较为“左”的政策,以至于在中亚五国宣布独立后,在恢复伊斯兰教的过程中一些地区又出现了“过热”现象,甚至出现了“极端主义”,这对中亚地区的安全威胁较大。


当前中亚的不稳定因素增多的原因,不仅来自于中亚地区内部,也来自中亚地区以外,呈现出一种“外忧内患”的态势:外忧来自全球各方力量的博弈、阿富汗不断变化的形势和“阿拉伯之春”的压力增强以及“颜色革命”的影响等等;内患”是中亚地区各国的政治局面不稳定、大国力量对国家的干预、经济发展的不景气、社会问题的增多、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风险上升,宗教的“极端化”现象严重等。


中亚地区严峻的反恐形势


中亚地区的恐怖主义活动越来越有脱离控制范围内的趋势,其活动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从团伙型暴力恐怖行为到难以预判的“独狼式”恐怖袭击,其组成成分也在变化,越来越多的境外恐怖势力开始渗入到中亚地区;各恐怖组织中的宗教极端组织也开始变本加厉的进行破坏活动,形成了较大的危害和恶劣的影响。中亚恐怖组织进行的活动破坏了社会的和平与稳定,尤其对中亚人民造成了严重伤害。


01


中亚地区的恐怖主义活动形式趋于多样化

中亚地区的“三股势力”在国际反恐力量的打击下一度受到遏制,但近来又渐趋活跃并进入新的高峰期。塔吉克斯坦爆发了大规模内战,直至1997年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组织签署和平协议,该国的政治和安全形势才逐渐稳定下来。不过,五年的战争造成社会动荡和意识形态的真空,让恐怖分子有了可乘之机,不时策划实施暴力活动。在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交界的边境地区,不仅有毒品贩子和走私贩子,还有以反毒和运毒不同身份出现的塔吉克斯坦的政府官员,出入更多的还是那些成分背景复杂的武装恐怖分子——塔前反对派武装残余力量和“乌伊运”等恐怖组织成员以及来自中东的“圣战”分子等。


塔阿边境地区两国国旗。资料图


中亚的恐怖分子也逐渐倾向于策划实施“独狼式”恐怖袭击,如2011年11月12日在哈萨克斯坦南部城市塔拉兹发生一起恐怖袭击事件,“圣战”分子卡里耶夫先后抢劫两辆汽车和一家武器商店,总共打死7人,其中包括5名警察,用火箭筒袭击州安全委员会办公大楼。在2010年6月10日晚,吉尔吉斯斯坦南部奥什和贾拉拉巴德地区发生严重骚乱,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据联合国公布的数据,这场骚乱导致将近40万人离开家园,其中约10万人逃往乌兹别克斯坦,其余前往了国内较平静的区域避难,吉尔吉斯坦官方称这场骚乱由“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和“伊斯兰圣战联盟”国际恐怖组织直接参与策划。


02


国际恐怖主义在中亚的发展和影响

2014年10月31日,乌兹别克斯坦宗教委员会发表声明谴责“伊斯兰国”,并指出,“伊斯兰国”在乌兹别克斯坦播放关于乌兹别克斯坦极端恐怖分子在叙利亚“打仗”的视频,企图以此招募人员和破坏乌兹别克斯坦的社会稳定。IS不断地向中亚渗透,妄图开辟新战线。


“伊斯兰国”对中亚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负面影响已经不断显现。自“伊斯兰国”在中东地区坐大以来,国际舆论不时传出其向中亚国家渗透和吸纳战斗人员,并准备在中亚开辟所谓“第二战线”。中亚地区的部分宗教极端狂热分子受远在中东的“伊斯兰国”的影响,纷纷前往中东地区训练与参战,中亚恐怖分子已将中东的“伊斯兰国”当成新的培训基地。“伊斯兰国”为加紧在中亚地区发起恐怖活动,早已向中亚地区输入大量资金。吉尔吉斯斯坦“宗教、权力和政治”中心官员称,目前已知的“伊斯兰国”已经向其分支组织“马维兰那赫尔”拨款7000万美元,让其在费尔干纳地区策动恐怖袭击,而费尔干纳地区就是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结合部。恐怖组织所策划实施活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并且呈现出一种“发展式”的影响。尽管目前中亚国家的一些领导人已下决心铲除极端宗教组织,但受限于国内一些宗教势力的影响,难以拿出彻底的解决办法。>>>疫情之下,塔吉克斯坦还面临着这个紧急威胁


03


宗教极端主义在中亚的“肆虐”

宗教极端主义活动在中亚地区“大行其道”。各个宗教极端组织也在不断猖狂地活动,例如,哈萨克斯坦的乌拉尔斯克的恐怖主义小组,主张建立伊斯兰国家,政治性目的特别强,并且组织策划了袭击行动;一直活跃在中亚的伊斯兰极端恐怖组织“乌伊运”组织,在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坦以及中亚的其他地区和中亚周边地区制造了一系列恐怖活动,吉尔吉斯坦的伊斯兰解放党逐渐向北部活动等等。“乌伊运”经常有组织、有预谋地煽动当地民众情绪,企图引发人民起义从而达到其目的。除此之外,该组织还通过散发传单、演讲来传播和煽动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思想。“乌伊运”等一些极端组织仍然活跃在费尔干纳地区,这其中缘由,既有历史原因,也有地理因素。


这些组织架构严密,总的来说,依靠三大因素才得以从多次打击中生存下来:

宗教因素


在乌兹别克斯坦,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宗教极端分子存在。

政治因素


“乌伊运”的形成之初就是部分政治家和宗教极端分子之间的勾连,自从中亚五国独立以来,乌兹别克斯坦的国内政治就处于一种严峻的氛围之中,当中一部分政治家的政治诉求得不到满足从而走上邪路,并且在对反对派的打击过程中使得一部分穆斯林感觉到了压力,从而导致了这两者走到了一起,形成了恐怖主义的萌芽。

地缘因素


苏联解体后,中亚五国虽然各自宣布独立,但是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五个国家之间的边界划分并不十分明晰,且各国之间说是有界限实际则没有,这对打击恐怖主义组织的形成与发展是一种不小的阻碍,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恐怖主义思想的传播与恐怖组织的产生与蔓延。


中亚地区反恐模式探讨


中亚国家的反恐道路任重道远,在借鉴其他国家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以预防恐怖主义活动为主、打击与惩罚措施并重、多种手段共用、国内查控打击和国际合作相协调”的反恐模式。除此之外,中亚地区还积极立法,将恐怖活动纳入法律视野内,并且以独立立法方式颁布了一系列法律,为反恐斗争提供了法律依据。


01


积极进行反恐立法

鉴于恐怖主义活动的严重危害,中亚国家以独立立法形式颁布了专门的反恐法律,从实体和程序上规定了恐怖主义犯罪及其惩罚的相关问题。反恐法具有恐怖主义犯罪概念的高度统一性、极端主义在法律上的定位、国际反恐公约的内容被国内化等特点。1999年,哈萨克斯坦最先颁布了《同恐怖主义斗争法》,2004年颁布了《反极端主义活动法》,为打击极端主义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法律依据,2007年,哈萨克斯坦通过了《反恐法》补充修正案,这些法律的不断修订与完善为打击恐怖主义活动提供了强力支持。中亚其他国家也结合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陆续颁布和完善相应的反恐方面的法律法规。中亚国家独立之初,宗教方面的政策法规都相对较为宽松,但随着宗教极端势力的不断壮大,国家也不得不加强立法建设来维护国家稳定以及打击宗教极端主义,例如,在1991年,吉尔吉斯斯坦颁布通过了《宗教信仰自由和宗教组织法》,对宗教组织进行了约束和管理。


02


中亚地区内部采取强力手段进行反恐斗争

在现代高层房建工程施工过程中,钻孔灌注桩技术应用比较广泛,属于最为基础的施工技术,可以有效控制房建工程的质量。为了进一步提升房建工程的质量水平,施工企业应深入研究钻孔灌注桩技术,并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基础工程的质量,这样才可以真正提高整个房建工程的质量。


在中亚地区受到恐怖主义活动危害的大背景下,中亚各国也坚定了打击恐怖主义的决心。在长期与反恐组织的战斗中,中亚地区各国打击恐怖组织的经验也逐渐丰富起来,对宗教极端主义始终保持着严打的决心,对IS也长期保持着监控和打击,并采取严格的措施严防恐怖势力和极端分子返回本国,对参与过恐怖组织且返回本国的人员采取严密布控,防止其继续从事恐怖活动,危害本国的社会稳定。对武装恐怖袭击以强力果断的方式迅速平息事端,例如,在安集延事件中,乌兹别克斯坦政府以迅速强硬的手段制止了骚乱,恢复了社会的稳定。

03


积极寻求地区外部力量进行反恐合作

中亚各国也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地寻求与各联合体、国家、区域性组织的合作,学习与借鉴有关的军事技术、反恐法律、反恐经验等,并且积极合作,共同参与到反恐工作中。


近日,俄罗斯特种部队联合乌兹别克斯坦特种部队在铁尔梅兹(乌国苏尔汉河州内)进行了一次反恐的联合军事演习。

与独联体成员的合作


除了中亚地区内部国家之间和各国自身的努力以外,中亚各国也在积极寻求与其他独联体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在2001年6月1日,第28届独联体国家元首会议上各独联体成员国一起讨论了独联体未来的发展、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独联体范围内的热点冲突等问题。借助独联体这个组织,中亚地区部分国家积极与俄罗斯等军事力量较为强大、军事科技较为先进的国家交流合作,学习这些国家先进有效的反恐经验与军事技术。在与这些独联体国家密切交流的过程中,各国之间也逐渐地在打击恐怖组织的工作中形成合作关系,例如,在防范“伊斯兰国”的渗透和破坏以及打击“三股势力”的工作上都有密切深入的合作,如独联体中的俄罗斯帮助中亚国家培训军官,提供军事技术援助,但它也借机在中亚地区发展自己的力量,扩大其影响力,如俄罗斯在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均建有本国的军事基地,在2012年俄罗斯与塔吉克斯坦签署协议,俄要求在塔吉克斯坦的第201军事基地租期延长至2042年,并且在2042年租期到期后有权要求再将租期延长5年。这些举措在打击恐怖组织的武装斗争中确实也起到了一定的正面作用。

与美国及北约的合作


除了加强与独联体成员国家的合作外,中亚地区的国家也积极地寻求其他国家的帮助,例如,与美国以及其他北约国家进行密切联系,自“冷战”结束以来,中亚国家就不断从美国获取大量的军事援助,并且定期与美国以及北约国家举行联合军事演习,不断加强学习与合作。在阿富汗战争开始之后,中亚地区各国在美国的“号召下”均未少出力,以及对阿富汗的人道主义援助方面也是“不遗余力”。除此之外,中亚部分国家还答应美国在中亚地区建立军事基地的要求,在阿富汗战争结束之时,美国已经在中亚地区建立了五个军事基地,这些基地在中亚建立起一面“反恐盾牌”,对中亚地区武装恐怖组织起到了威慑甚至是打击作用。但是有利必有弊,中亚地区是欧亚大陆的交汇地,是大国政治力量博弈的聚集点,各方力量在此交汇,而美国在此建立军事基地势必会引起其他力量的介入,对中亚这片本来就不稳定的土地的影响也就不言而喻了。

与区域性组织的合作


中亚地区各国也在积极寻找区域性合作的机会,例如,1992年哈萨克斯坦总统倡导成立的“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简称亚信会议),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俄白哈关税同盟、欧亚经济共同体、上海合作组织、突厥语国家峰会、中亚区域经济合作计划等。2001年在上海,由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上合组织”的成立是为了加强六国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发展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等领域的有效合作,为了保障这六个国家以及周围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为了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合”组织建立了反恐怖中心与统一的反恐情报中心以保障地区安全。在2004年,“上合组织”在塔什干峰会上共同通过了《塔什干宣言》,该宣言指出将加强在安全领域的合作,更有效地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在2014年8月24日至29日,由“上合”成员国的7000名士兵参加的“和平使命-2014”联合反恐演习在内蒙古的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来自各国的部队在“上合”组织这一大框架内进行了多边联席决策和联合反恐行动演练,此次演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各方的军事协作能力,震慑“三股势力”,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并且在近年来,上海合作组织每年都在各成员国内轮流举行反恐联合演习,在这些演习中各方的军事协作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中亚与中国的合作与交流也在中亚各国的外交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反恐交流协作上,中亚地区各国与中国的合作也在不断加。


作者:魏嘉珩,刘超然,陈胜



往期推荐▪ 商场和钱包,空荡荡!▪ 日本中亚政策的新动向及其走势▪ 吉国煤炭行业面临“三大难题” 代总理这一承诺能否兑现?▪ 乌国乘客拟赴华?切记去这些机构做检测

温馨提示

凡转载本账号文章,请在明显位置标注:转载自“丝路新观察”。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意见。

如需广告、商业合作,请联系微信:z13565801531。

丝路新观察网站:www.siluxgc.com

新浪微博:丝路新观察官微

监制:张兴鼎  责编:叶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