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逝世十二年后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的王秉璋传奇故事

2017-12-14 叶青松 前哨午报

      广告联系QQ2529665352



逝世十二年后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的王秉璋传奇故事


/叶青松


解放军十七军首任军长王秉璋的一生,出乎意料的传奇故事,实在是太多太多。我撰写的66位首任军长中,王秉璋是最传奇的一位!十二军首任军长王近山够传奇,死了还要让王近山当南京军区的顾问。六十五军首任军长邱蔚够传奇,因钓鱼“意外”成为最早去世的首任军长。但是,首任军长中最后一位逝世的是谢振华,而王秉璋却在冰柜里躺了十二年后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你说,王秉璋是不是最传奇的一位首任军长呢?那么,王秉璋还有哪些传奇故事呢?


小小传令兵的王秉璋,在宁都暴动中功劳大


1914年1月出生在河南省安阳县的王秉璋,15岁那年考入冯玉祥的西北军无线电学校。

据王秉璋回忆,在宁都暴动前,他是学兵连二班副班长。他的原话是这样说:“我在调往季振同的第七十四旅旅部当传令兵前,在该旅学兵连任二班副班长。”

学兵连的前身就是由王秉璋所在的无线电学校改编的。起初的番号为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通信营,后改称为学兵连。就像后来的中原野战军第十一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七军一样!

宁都暴动的起因是,1931年初,蒋介石把第二十六路军调往江西,进驻宁都,赋予的任务是“围剿”中央红军。然而,“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浪潮,第二十六路军官兵要求北上抗日,但是蒋介石极力压制,下死命令,要求他们“围剿”中央红军。

只有压服,不能说服,向来是最危险的“服从”。

结果,第二十六路军在中央红军的沉重打击下,加上打入第二十六路军内部的中共特别支部因势利导,宁都武装起义的秘密工作就这样开始了。

据李青云写给刘伯坚的报告(1932年至1933年间)称,“在(1931年12月)13日夜拟定暴动计划如左:一、由赵博生同志准备酒席两桌,以总参谋长名义邀请全路团长以上军官吃饭,时间为14日17时。并特别给跟班的传令兵预备好菜好酒,派人好好招呼,使他们都喝醉了为最好。二、由七十四旅派手枪队一连包围总指挥部(天主堂),并捆反动军官。同时派兵一营,包围二十五师师部,解决该反动师长李松昆。均于8点钟动手。三、城内外警戒西、南、北门,由七十四旅各派兵一连断绝交通,东门由七十三旅派一营人断绝交通,向河边警戒,东大街小东门由七十三旅学兵连负责,一到8点钟即马上断绝交通,改换口令——‘解放’,口令不同者,一律不准通过。四、总部无线电队由七十三旅学兵连派一排人监视,二十七分队(即二十七师无线电)由七十四旅派队监视,二十五分队亦由七十四旅负责派人监视,一开始马上禁止发报。”

据王秉璋回忆,季振同是冯玉祥的心腹将领,在西北军中影响力非同一般。在起义准备阶段,季振同与第二十六路军参谋长赵博生、七十三旅旅长董振堂三人常在宁都城外的一个小山头上密谈。王秉璋说:“起义之前,季振同与赵博生、董振堂三人多次在城外一个小山头上秘谈。我至 47 31911 47 15262 0 0 3015 0 0:00:10 0:00:05 0:00:05 3015有三次随季前往,并担任警戒。”“12月14日,也就是暴动的那一天,”“季振同向我(王秉璋)交待,首先去3名传令兵,故意衣服穿得单薄,到时候用电话通知派3人来替换,新来的3人也故意穿得很单薄,再通知派人穿棉衣来替换,最后一次去6人。这些传令兵借有宴会都不肯离去。季振同又多带一人,实际上带去了12人。黄中岳与季振同是同时赴会,也以同样的办法带去6人。季交代这18人由我(王秉璋)指挥统一行动。”

李青云在给刘伯坚的报告中说:“宁都的天主堂是个洋式的楼房。当日请酒的布置,官长在楼上,传令兵在楼下。6点钟人就到齐了,门外的警戒亦布置好了,刚8点钟的时候楼上楼下都喝起酒来了。”

暴动就这样开始了。军官们在楼上赴宴,他们带来的传令兵在楼下开席。席间,王秉璋率领10多名传令兵,将在楼下吃饭的传令兵统统缴了械,整个行动干净利落。随后,王秉璋又带领传令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上二楼,大喊:“红军打来了!”整个宴会场面顿时混乱不堪。宁都暴动就此拉开了序幕。

王秉璋等人趁乱保护季振同、赵博生、董振堂和第七十四旅的两名团长离开现场。第七十四旅一团三营营长严图阁率兵如期而至,将其余军官全部捆绑起来。据王秉璋回忆,“这次行动一共绑了12名团长和1名旅长”。季振同、赵博生和董振堂随即指挥部队1.7万人,宣布起义。

宁都暴动胜利结束后,第二十六路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季振同任军团长,萧劲光任政治委员,董振堂任副军团长,赵博生任参谋长,刘伯坚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十三军、第十四军、第十五军。王秉璋被提拔为军团部传令班班长。

原总参纪委书记,102岁的吕鸿向王秉璋遗体敬礼!


一命救一命,王秉璋和熊伯涛互救性命

 

平时人们常说“一命抵一命”,而王秉璋和熊伯涛两位将军之间,在战争年代却发生了“一命救一命”的故事,被传为佳话。

1932年2月,王秉璋由师司令部参谋调红一军团教导营任副营长。教导营副教导员是熊伯涛。新中国成立后,熊伯涛任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公安部队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王秉璋到教导营任职不久,红一军团在江西省吉水县发起了对国民党军陈诚、罗卓英部的战斗,红军部队在恩江河上下游分别渡河,王秉璋负责在一个叫“横锁”的大村镇附近指挥渡河。

战斗打得很顺利,红军准备返回驻地。但王秉璋船上的船佬大牺牲了。一船人都不会摆弄船只,所以一时“回”不了了。王秉璋尽管也不会摇船,但有点不服气,便让战士们下来,自己上去了。船还真听王秉璋的话,桨儿一划,船便往前走了,王秉璋心里挺高兴。

此时,大家见王副营长会摆船,便在岸上叫唤,说副营长会划船,就把大家送过河吧!王秉璋也想表现一下,于是便使劲划起来。但突然觉得不对劲了,船不听使唤了,越想把船头调转过来,船儿越不调头。船头不但调不过来,而且还在水里打转儿,怎么也靠不上岸。

靠不上岸,让王秉璋慌了神,因为他是“旱鸭子”。当船在河中打转时,王秉璋的身体一歪,把船折腾翻了。王秉璋在水里挣扎着,心想这一次死定了。

这时,只见有人突然一个猛子扎进江里来,使劲地游去。他就是副教导员熊伯涛。一会儿功夫,熊伯涛就游到了王秉璋身边。也因为是仓促,熊伯涛的脚被水中石头碰伤了。但熊伯涛不顾伤痛,使劲地把王秉璋从水中拖了上来。上岸后,王秉璋感激地说:“你救了我的命啊!”熊伯涛笑了笑。

说来也巧,长征中,王秉璋反过来救了熊伯涛一命。那时,王秉璋已离开教导营,调到红一军团司令部任作战科科长了,熊伯涛仍在教导营任职。

1935年8月,红一军团进入茫茫草地。王秉璋带着收容队殿后,做收容工作。一天,王秉璋走到一条小河边,发现有个大个子半躺半靠在河岸的土坎上,表情很痛苦。王秉璋见是自己的人,就走了过去。仔细一看,大吃一惊,原来是自己的救命恩人熊伯涛。熊伯涛已饿得不成样子了。王秉璋拍了拍熊伯涛的肩膀问:“老熊,你怎么啦?”

熊伯涛睁开眼,见是王秉璋,便有气无力地说:“两天没吃东西了。”

王秉璋知道,教导营走在队伍后面,常常没有东西吃。于是,王秉璋赶紧从背着的口袋里倒出一碗干炒面,用河水拌了拌,递给熊伯涛。

熊伯涛几口就吃下去了。肚子里有了货,力气也上来了,熊伯涛站起来,可以走路了。因还要收容其他人员,王秉璋便把自己背的近30斤炒面和一些辣椒、酥油,分了一半给熊伯涛,就此分了手。

走出草地后,王秉璋在甘南哈达铺见到了熊伯涛。熊伯涛对王秉璋说:“全靠你的炒面,我才能走出草地。我这条命是你给的。”

王秉璋说:“你不也救过我的命吗,咱俩是扯平了!”

说着,两人会意地笑了。


王秉璋,2005年9月25日在北京逝世,2017年5月31日在北京301医院遗体告别仪式。图为本文作者叶青松送的花圈。


热点文章:

勿忘,南京大屠杀80周年了:历史的审判



广告QQ:2529665352

长按二维码

探索前哨午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