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急转型管理,尽早贴近业务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科创人 Author babayage
谷歌时期 2006~2014
价值3000万美元的教训
2006年,鲁鹏俊自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毕业,随后加入谷歌。和大多数码农一样, 他虽心存改变世界的梦想,但在刚走出校园的那个阶段,实践梦想的路径并不清晰。在这样的人生状态下,与其过早锁定事业赛道,不如加盟锐意进取、创新力爆表的技术大厂,原因有五:
其一,可学之事甚多,满眼望去全是巨人的肩膀,各种免费的Tech Talk能够满足任何每一个渴求知识的灵魂;
其二,All In业务成长、轻视底层创新的商业大厂,往往希望员工扮演螺丝钉的角色,各司其职、闷头拉车;而技术大厂更倾向于培养全能精英,“Google默认要求全栈工程师”是出了名的,“光会算法不行,你得能做工程实现,有时候测试、监控、压测、上线,全部都要你自己搞定”,鲁鹏俊说到。
其三,随着巨轮前行一段时间,在最前沿的信息海洋中能更准确地确立人生方向;
其四,结识业界顶尖精英,不仅三人行必有我师,更是多个朋友多条路;
其五,快速迭代的路上,鼓励创新的大厂对错误有着巨大包容性。
鲁鹏俊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次教训:为公司造成了3000万美元的损失。
当时,他还只是谷歌的一名T5工程师,但由于表现出众,他与谷歌全球副总裁有很多互动,被寄予厚望的同时更是得到了巨大权限:众多工程师访问受限的HIP核心代码、高度控制的用户日志和谷歌数据库的裸写权限。
漫威经典台词“能力越强、责任越大”诚不欺我,鲁鹏俊一次对数据库直接改动,让谷歌的广告投放系统出现故障,客户投放广告的自定义黑名单失灵,导致大量费用消耗在客户不想投放的渠道之上,合计高达3000万美元。
谷歌的包容性,让鲁鹏俊没有受到苛责。从这一次经历获得的教训中,鲁鹏俊形成了面对问题时独特的理念和方法论:
第一,可以出错,没有人是完美的,但需要刨根问底找到最根本的触发点。造成损失之后,鲁鹏俊在Case study中不得不面对一个个深入灵魂的拷问,“为什么要直接写,为啥不走流程?”“过程偷懒的时候,你在想啥?”“为啥不找个人给你review下?”
第二,建立流程,让机制保证事情的正确性。
第三,不断review流程,确保有效解决问题的同时,不能给快速迭代拖后腿,要保证流程高效。
在快速迭代的过程中,暴露问题对整体系统而言未必是坏事,尽管被复盘狠狠煎熬了内心,但这也是鲁鹏俊唯一受到的所谓责罚。
遗憾的是,谷歌盛宴纵有千般美味,却始终绕不过一个巨大问题:在中国市场缺乏业务侧。随着年龄增长,技术力不断攀升的鲁鹏俊越来越迫切于投身实战。尽管被谷歌高层多次挽留,2014年鲁鹏俊还是追随多位前辈好友加盟百度,“现在想想走得有些晚”。
百度时期 2014~2018
转型管理略早
在前辈好友的举荐下,入职百度仅仅一年之后鲁鹏俊便转型为总监,接手互联网广告业界声名显赫的凤巢团队。
技术人若干成长关隘中,转型管理这一步是关键之关键。接管凤巢之前,鲁鹏俊几乎没有管理经验,带领130人团队显然是高难度的挑战,然而鲁鹏俊依靠其对业务的深度了解顺利完成交接。1年之后,麾下人员规模已突破1000人,统领凤巢的产品、技术、运营。
谈及管理转型的心得,鲁鹏俊给出了一个让人意外的建议:技术人不必急于转型管理。
科创人:这是一个罕见的建议,能否分享下您具体的思考?
鲁鹏俊:写代码能将问题思考得更加透彻,在一些核心问题的攻关上,这是至关重要的。互联网时代的管理,不再是纯粹的人员管理,更多时候需要把控方向和保证业务的成功,这离不开强悍的判断力。很多人转管理之后,会花很多精力去协调资源,想办法平衡各方利益,不断赋能别人。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处理好,就会让人远离一线,久而久之你的判断力会受到很大影响。如果不清楚一线到底发生了什么还去指挥,就特别不靠谱。
科创人:能否描绘下您心目中比较理想的技术管理岗位工作状态?
不拘一格推动业务创新
欢聚时代 2018~2020
授权不是放任,思想共识是护身法宝
2020年,鲁鹏俊选择加盟唯品会,任职联席CTO。
在他看来,电商领域对于客观世界的改变更有力、范围更大,也更能创造真实价值。
由于到任时间较短,因此稿件内容只能遗憾止于欢聚时期。
问及是否有创业的意向?鲁鹏俊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在他看来创业、合伙、打工……皆是方法手段,关键是发挥出自己的影响力帮助到这个社会,创业并不一定是最佳模式,“但如果真有一天,如果我发现有一件事情我不做就会后悔,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去选择创业,不管成功与否”。
虎不辞山、人不辞路,后会有期。
如果喜欢今天的内容,请您赐一个点赞、在看哦,能分享就更好啦~ ❤️
往期推荐:
技术琐话
以分布式设计、架构、体系思想为基础,兼论研发相关的点点滴滴,不限于代码、质量体系和研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