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程序员,精通各种技术,却没有面试机会?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技术领导力 Author Mr.K
作者简介:Mr.K,“技术领导力”公众号 作者,从一名普通程序员逆袭成为独角兽公司技术高管。出版过多本畅销书,写出多篇10W+文章。分享:行业趋势、职场经验、团队管理、商业通识等话题。 |
作者| Mr.K 编辑| Emma
来源| 技术领导力(ID:jishulingdaoli)
看到一则新闻,挺唏嘘的。
讲的是一位45岁的程序员Mary,在政府官网上给总理留言:
我是一名计算机专业出身的软件开发人员,今年45岁,精通 java 的各种技术体系,包括微服务、大数据等技术,并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帮助所在公司提升、改造所使用的技术框架,业余我还考取了PMP项目管理证书、系统架构师证书,成为所在公司的系统架构师、核心技术骨干。
我对计算机理论的理解也随着实践的增多越来越深刻,我感觉我的职业生涯进入一生中最好的时刻。
在我儿子读初二上学期时,我辞职回家陪伴儿子。半年后,当我再回来寻找工作机会的时候,却发现连个面试机会都很难得到,更别提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了。
现在国家鼓励延迟退休,我觉得,40岁以上的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此刻正是自身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找工作时不能被年龄限制了。
中国互联网发展20多年,这位计算机专业出身的45岁程序员,应该是中国最早一批程序员了,这代人的发展呈现了两个极端。
一部分人,抓住了时代的机遇,自主创业或在早期加入创业公司,积累到了一定的财富。
另一部分人,依靠技术积累、行业经验,成为各大公司的高管,生活也还算富足,比如K哥就属于这一类。
还有一部分人,仍然在一线做程序员,这个年龄的程序员的处境就比较尴尬了,比如上面例子中的那一位。
IT圈一直有个“35岁职业危机”的说法,许多大厂都有这样的潜规则:中层以下的员工,年龄不超过35岁。也就是说,如果你在35岁以前没有混到中高层,就很难在IT职场上生存下去。
本文就来聊聊,如何应对35岁职业危机?
正好上周K哥直播的时候,也聊到这个话题,我把直播时的文字稿整理出来跟你分享(K哥开通了视频号了,每周2场直播,关注一下,不会错过)。
---------------------------------------------------------------------------
35岁职业危机本质是什么?
简单来说,35岁职业危机的本质就是,丧失了“职场资本”。
什么是职场资本?就是一个人在职场上,所拥有的稀有技能。
那么,35岁职业危机是怎么产生的呢?
K哥经常说,每一个职场人都是“自己”这家公司的CEO。
有句话叫做:“有的人早就破产了,只是活在还没有倒闭的公司里”,说的就是35岁职业危机现象。
并不是说,这个危机到了35岁那天,就突然爆发了。其实,危机早就发生了,只是你浑然不觉而已。
产生35岁职业危机的根本原因就是,已经停止了学习,所掌握的技能不再稀缺,失去核心竞争力。
如何应对35岁职业危机?
K哥自己也经历过35岁职业危机,我大概是在36岁的时候做了某互联网独角兽公司技术总监,38岁做到上市公司的CTO,算是顺利完成了中层管理者到企业高管的转变。
那几年也是我人生中最焦虑、压力最大的阶段,结合自己的经历以及身边高管朋友们的心得,我总结了应对35岁职业危机的5个策略:
第一,每个人都要有“清零思维”
首先要有“清零思维”,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
英特尔公司早期的时候,CEO格鲁夫发现存储器的销售大幅下降,来自日本、韩国的竞争者势力迅猛。
于是格鲁夫对英特尔的创始人摩尔先生说:“我们的处境很艰难,董事会已经在讨论新的CEO候选人了,你说这个新来的家伙会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目前的困境?”
摩尔想了想,说:“他大概会放弃存储生意,转做CPU吧。”
格鲁夫突然惊醒:“那为什么我们不这样做呢?”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在格鲁夫的带领下,英特尔果断放弃了存储器生意,ALL in到CPU赛道,一举扭转了局面,帮助因特尔成为了一家伟大的公司,而格鲁夫也一战封神,成为了伟大的企业家、管理大师,
这个在危机关头拯救了英特尔的秘密武器,叫做“清零思维”。
格鲁夫的“清零思维”的核心就是,“假装自己一无所有”、“假装自己一无所知”,重新审视和思考当下。也就是乔布斯经常说的,“Stay hungry,Stay foolish。”
职场人每过一两年,都要对自己做一次清零,以对自己在市场中的“估值”,看看自己还有多少“职场资本”。
清零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清零履历。每年更新一次简历,划掉过往的贡献,只写近一年来,你给公司带来的价值。如果思索半天,乏善可陈,那你就要注意了,如果这种情况持续2年,你就已经在破产边缘。
2)清零知识。看看你的书架、电子书收藏夹,最近一年读过的书有多少。你再去豆瓣的专业领域书籍排行榜看看,如果许多新书的专业术语对你来说很陌生,说明你的知识储备已经落伍了。
3)清零技能。在互联网行业么,不论是产品、开发、运营,相关技能每2年一次的的更替。要关注招聘网站上对岗位技能的要求,不断翻新你的所掌握的技能。
第二,成为终身学习者
这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在VUCA时代,职场中最重要的生存方法就是:永远不要停止学习。
学习的关键在于效率,关于高效学习的方法,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供大家借鉴:
1.极其“功利”的读书
职场人的时间要花在读那些解决当下问题的书。认知心理学认为,成人的学习只有在具备三个前提的时候,效率才是最高的。
简单来说就是:
第一、能解决当下的问题,带着目的性的学习,效率明显要高于盲目学习;
第二、学了有地方能用到,马上能动手验证,积极性就会获得提升;
第三、难度适中的学习,人类的学习曲线都是从简单到复杂的,难道要循序渐进。
2.对资源投入要下狠手
K哥自己的习惯就是,解决一个专业问题,我会请教这个领域里最顶尖的专家,或者直接去读专业论文、期刊。
K哥之前讲过,我曾经花了自己年薪一半还要多的钱,去读MBA,当时家人和朋友都觉得我疯了,后来证明我这个选择是对的。通过MBA学到的商业知识,以及结交到的企业家同学,让我在后来的几年里挣到了学费的10倍都不止。
投资自己,永远是最划算的事情,对于学习的投入不要手软。我现在每年花在得到、知识星球、极客时间、混沌大学等知识产品的费用,就有3、4万。
3.高效的“知识萃取”
阅读仍然是当下主要的知识获取途径,不管读的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
阅读的方式对阅读效率的影响是巨大的,最愚蠢的阅读方式,就是直接找一本书打开第一页,然后往下读。
最好的方法是先选书,通过看书评,如豆瓣、亚马逊的评论,一般很有用。同时比较基本同类型的书,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
拿到书,先看目录,大概知道书的内容和框架,有时候有趣的序也值的读。
对书的结构大致有了解以后,按上面提到的,重点读一读:对当下有用的,马上用得到的,难度适中的部分。
其他的内容,等到以后用到的时候再回过头来看。
4.向专业人士学习
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需要去看论文、专业期刊,因为知识分类太细、太垂直,意味着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找资料。
有些泛知识学习,或跨领域学习,可以找专业人士进行学习,如极客时间、得到、混沌大学上面的课程,都是专业领域大牛精心整理过的,通常是多年的知识积累,质量很高,能省去你很多时间。
5.学习吸收率金字塔
哈佛大学教授提出的“学习吸收率”,指的是不同学习方式,对知识吸收的效率。
学者们研究发现了“学习吸收率金字塔”,常见的学习方式的吸收率如下:听讲(5%)-->阅读(10%)-->听与看(20%)-->演示(30%)-->小组讨论(50%)-->上手练习(70%)-->教授别人(90%)。
从“学习吸收率金字塔”可以看出,听讲、阅读是吸收率最低的学习效率;上手练习、教授别人,是吸收率最高的方法。
这就是为什么著名的“哈佛商学院”MBA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原因,整个课程以学生们讨论商业案例、学生讲解对案例的理解为主,教授只做引导、点评。
6.费曼学习法
“费曼学习法”是根据知识吸收金字塔原理,采用一种“以教为学”的学习方式,帮助提高知识的吸收效率,真正理解并学会运用知识。
这个学习方法其实很简单,验证是否真正掌握一个知识,就看能否用直白浅显的语言,把复杂深奥的问题和知识讲清楚。
K哥写公众号、知识星球的初衷,就是想通过“费曼学习法”输出倒逼输入,提升知识吸收率。
7.学习“可迁移的技能”
在一个领域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转化可以迁移到另外的领域,因为解决问题的技能是可以迁移的。
学习新知识当然重要,但是能把自己其他领域的技能迁移到新领域,持续叠加形式的优势,才是牛人在很多领域做到世界第一的秘密。
那怎么样完成这种转化呢?
先介绍一个“能力三核”的概念。做成一件事的一系列知识技能叫做能力,而能力分成三个部分:知识、技能、才干。
知识,这就是这个领域的专业知识、概念做事情的流程,通过学习记忆而来。比如说编程、产品设计,这些工作都包含许多专业领域知识。
技能,是指我们能熟练操作和完成一系列动作,通过训练而来。比如说写代码、解决问题、英语、信息搜集和时间管理;
才干,是我们通过大量练习,内化到无意识使用的一些技能、品质和特性,是先天天赋和后天大量练习的混合,通过大量训练,从技能内化而成。比如说:乐观、幽默感、直觉。
很多投资人、咨询师,往往需要在一周内了解一个全新的行业,并且做出决策。那么一个投资经理的能力三核是怎么样的?
知识:各行业的知识、熟悉投资流程、了解各种商业模式。
技能:快速学习、数据调查、结构思考、情商、谈判能力。
才干:关键时刻的决策力、一流的洞察力、个人魅力。
当一个投资经理拥有了底层的技能和才干,他完全可以在很短时间关注一个新的领域,快速成为这个领域的高手。
第三,提升“反脆弱性”
美国畅销书作家,塔勒布在他的著作《反脆弱》中提到:
反脆弱的事物,可以在这个波动的世界中随着压力而进化,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就如传说中的九头蛇,砍掉一个后可以长出两个;人骨折了,生出来的骨头会更加强壮,中过毒的人也会具有抗毒的特性。就像尼采说的,那些杀不死我的,会让我更强大。
“反脆弱性”就是面对风险,在风险中受益成长,变得更强。
职场当中,怎样具备“反脆弱性”?
1)利用不对称性,小投入高产出。比如写《三体》的刘慈欣,有一个主业,兼职写小说。两头下注,后来写小说写成名了,副业转主业,改变了人生。所以,除了主业,还是要发展一门副业。
2)成为多元化,让自己不只一种技能或身份。比如,孔子,如果孔子把自己定位成一名政治家,那他注定失败。可他即是一名史学家,也是教育学家,他的思想和成就流传至今。要让自己成为“π型人才”,具备多个职业角色。
3)相信未来是“非线性”。这个世界,正因为有了非线性,才会有新的生物不断出现,新的事物代替旧的事物,我们才会不断成长不断精进。
要长期投入那些有“时间复利”的事情,下重注进行“刻意练习”,比如:写作、演讲、理财等技能,积累到一定程度,厚积薄发,“奇点”来临,带来非线性的收益。
第四,开始理财,跳出“工薪阶层陷阱”
首先,理财的目的是应对资产的缩水和贬值。金融界有一句话:“今天的100元比明天的100元更值钱”,这就是通货膨胀的道理,钱会越来越不值钱。
其次,理财帮助你跳出“工薪阶层陷阱”。
什么是“工薪阶层陷阱”?简单来说,就是挣多少钱,就花多少钱。举个例子:你刚毕业的时候,月收入是4000,当时觉得一件200块的衬衫就已经很好了。当你年薪50万的时候,你可能看不上低于2000块的衬衫。
收入增长的同时,你的消费欲望也在增长,甚至入不敷出,成为月光族,这样你就很难去实现更大的目标。
理财是一种看世界的方式:带着金钱的思维去看人生,你会站在一个人生投资者的角度,很多选择就会改变。
学习理财,首先要学会花钱,区分什么是资产和负债。资产带来增值,如:现金、房产、股票、债券等。负债将亏空你的积蓄,如:信用卡欠款、房贷、一场疾病。大家可以借助一些记账类App,来定期分析你的钱是怎么花出去的,花在哪些方面,以此来调整自己的花销。
理财最重要的不是技术和方法,而是本金,本金才是撬动财富最大的杠杆。
第五,坚持锻炼身体
身体是1,财富是后面的0,没有了健康的身体,给你再多财富也快乐不起来。所以,幸福人生的关键在于身体的健康,这是你人生的基本盘,一定要牢牢守住。
最近几年,我的5位前同事接连传来噩耗,他们离世的原因基本都跟工作压力有关。互联网公司在资本的裹挟之下,三、五年就跑完了传统公司需要一、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作为互联网公司的中高层,其工作压力、工作强度是可想而知的。
你有没有注意过这个现象?很少有听说过,建筑工人因为工作强度太大猝死的,而互联网公司里的脑力劳动者猝死的比比皆是,原因是什么?精神压力对身体的伤害,比体力劳动更加致命。
《萤火虫之墓》里有一句话:“珍惜今天,珍惜现在,谁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
职场人要坚持锻炼身体,时刻关注自己的健康,尤其30岁以后,注意健康饮食,配合适量运动,保持内心的平和,懂的给自己减压,保持良好的睡眠。K哥之前写过《一位前同事猝死了》,里面总结了11条健康生活的建议,希望你好好看看这篇文章。
结束语
文章比较长,总共5000多字干货内容。总结一下,应对“35岁职业危机”的5个策略:
第一,每个人都要有“清零思维”
分成三部分:1)清零履历;2)清零知识;3)清零技能。
第二,成为终身学习者
高效学习的方法:
1. 极其“功利”的读书; 2. 对资源投入要下狠手;3. 高效的“知识萃取”;4.向专业人士学习;5、学习吸收率金字塔;6、费曼学习法;7、学习“可迁移的技能”。
第三,提升“反脆弱性”
1)利用不对称性,小投入高产出;2)成为多元化,让自己不只一种技能或身份;3)相信未来的“非线性”。
第四,开始理财,跳出“工薪阶层陷阱”
避免挣多少,花多少;学习理财,首先要学会花钱。
第五,坚持锻炼身体
身体是基本盘,精神压力对身体的伤害,比体力劳动更加致命。
最后,危机给了我们足够深刻的教训,既然危机不可避免,就趁早行动起来,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焦虑个毛啊,干就完事了。
往期推荐:
技术琐话
以分布式设计、架构、体系思想为基础,兼论研发相关的点点滴滴,不限于代码、质量体系和研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