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智慧财富 | 我理解的诺亚成功之路

2017-05-26 夏春 财经智识



昨天,我代表诺亚在香港参加了2017年亚太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年会。会议的主题是“放眼全球,智慧财富”。



说起来这是我第三次参加这个年会了,2015年的会议在福州举行,当时我正在香港大学写作《家族办公室》一书。在得知会议演讲者有许多来自全球著名家族办公室的高管和国内家族办公室的开拓者后,我前往福州学习,收获巨大。按照我的计划这本书一共有20章,当时已经写好了12章,近期我就在完成剩下的8章,并对原有的12章进行修改补充。应该说,这两年在诺亚的工作让我对财富管理行业的理解比起当时要深厚许多。


以前都是做听众,这次是我第一次站上这个年会的演讲台,向参会者介绍诺亚的国际化发展策略。和我平时演讲主题总是围绕宏观经济,投资策略和资产配置不同,这也是我第一次讲公司的发展策略。



巧合的是,在我之前,波士顿咨询的董事经理谭彦女士做了主题为《中国高净值财富管理市场的最新趋势》的演讲,她提供的数据为诺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比较。例如,下图中的数据来自波士顿咨询和兴业银行2017年4月发布的《中国私人银行业2017年》报告。



我在演讲中提供了一张诺亚截止到2017年3月底的客户数量和资产规模的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出,在客户数量上,诺亚已经超过了图中的中国银行位居第一,在资产规模上,诺亚位于招商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之后,作为一家2003年才成立的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来说,诺亚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



我还提到,在4月底我在同一会场参加了FinanceAsia举办的第8届Borrows and Investor Forum,看到了一张英国私人银行的资产规模排名表。如果算上诺亚旗下的歌斐资产为高净值人群管理的资产,那么诺亚集团中的资产管理总规模已经超过了英国最大的私人银行St. James's Place。



下面这张图更进一步展示了诺亚和国际知名机构在发展速度上的区别。



谭彦提供的另外一张图,可以看出中国高净值人群在选择财富管理公司上,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只名列第6位,由此可见一方面诺亚取得今天的成绩非常不容易,另外一方面,我们的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前景美好。



在接下来的演讲中,我重点讲述了两点。第一是我为什么离开香港大学加入诺亚。一个主要的原因是香港的大学金融系研究服务的对象是美国学术界,而美国金融界对于学术成果的吸收非常迅速,这直接导致了美国的金融发展水平远远领先于香港和中国。而开始进行海外资产配置的中国投资者,缺乏足够的金融知识,往往吃大亏。在香港大学,甚至很难找到以中国经济为研究方向的学者,那些强调要重点研究中国发展的学者被挤压,写作中文向公众进行投资者教育往往会被大学同行轻视。我还在金融硕士和MBA课程上发现,即使是在香港金融界工作了很多年的人,对于资产的本质理解也不够深刻。相反,全球前十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之所以成功,最核心的基因来自于对研究的重视。诺亚正越来越认识到研究的重要性,在研究为客户和理财师在投资策略和资产配置上提供全方位支持的基础上,正在加强对产品开发和资产管理的深度支持,即使是国际和国内的大牌合作伙伴,也要认真研究和深度调查。研究在这些方面照搬国际经验或者国内传统的卖方研究经验都是不够的,既要结合中国实际情况,也要符合财富管理行业的独到特点。而这点正是我们领先于国内同行的一个重要支柱。


第二是如何应对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遇到的挑战。诺亚积极向全球领先的机构学习,5月25日,我参加了美国北方信托在香港的年会,参会者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场问卷。一开始,40%的人认为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投资能力的扩展和获取人才”,33%的人选择“成本和执行费用”,只有20%的人选择“公司治理,决策过程和运营架构”。但在演讲人非常富有说服力的证据和案例之后,63%的人选择了“公司治理,决策过程和运营架构”,选择“投资能力的扩展和获取人才”的比例降到了19%。诺亚的成功之处恰恰在于对这三项的高度重视(先后有7%和6%的人选择了另外一项“满足技术和管理的需求”),相比国内同行还在苦于产品开发和人才竞争的发展阶段,诺亚在“公司治理,决策过程和运营架构”上的投入非常巨大,这也使得我们可以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走得更高更远。我在演讲结束后和参会者进行交流,发现他们对于我说的这两点非常感兴趣。



最后,我介绍了诺亚的国际化发展计划,我们计划在华人多的国家进一步复制在香港的成功经验,继2016年设立美国分公司、与英国泽西岛展开信托服务之后,我们将扩展对香港本地的客户挖掘,为黑卡级客户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同时正在组建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团队。而我们在公司发展过程中最为骄傲的是我们的愿景:



请长按或扫描二维码关注 财经智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