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银发经济下的“60后”挡不住情感软肋的摩擦

Naomi Lady章 2023-06-10




曾看过一个报道:


在2015年的时候,全国的广场舞人数就已经达到了8000万,且有不断壮大之势。而其中的“60后”是广场舞的主力军,差不多每3个人就有一个跳广场舞的爱好者。


有年轻的创业者认为,“广场舞”的想象空间是巨大的。未来或许不输大众熟知的传统行业。


因为能在很短的时间聚集有组织的广场舞群体,未来,这将是一个能无限开发的“巨大产品”!



据《联合国人口会》预测:


2030年到2035年全球将进入中度老龄社会,2050年到2055年将进入高度老龄社会。


中国的老龄化速度甚至比世界其他国家更快:


到2050年,中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预计将达到4.87亿。


老龄化社会的临近,也让创业者找到了商业新发地,近几年,针对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在明显增多。


人们称之为“银发经济”。




这个时代教会了我们很多东西。


潜意识里总认为很笨的父母,也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在与你一次又一次的聊天中,学会了上网,学会了移动支付,学会了扫码骑车。


而老年人往往奋斗半生,累积的财富和与老友之间的关联都要比年轻人强,有时候一个人消费,将带动一整个小圈子。


因此,为了开拓这个市场,有不少企业开始抢滩老年人领域。


2018年,网上的一则招聘启事赚足了大家的眼球:


“年薪35-40万,60岁以上,广场舞KOL、社区居委会成员优先。”这让不少年轻人惊呼:辛苦一年的年薪竟比不上广场舞大妈!



但其实,聘请的并非普通的广场舞爱好者,而是具有稳定的中老年群体的圈子,并有较大影响力的人。


有消息说:


某电商平台的中老年人用户大约有1000万人。和年轻人一样,他们也喜欢购买各种好看的衣服和潮流3C用品。


而这轮招聘,或许也是为了走进老年人的生活,与老年用户建立亲密关系。


这也揭示了“银发经济”已成为一个全新的消费领域。



而借用资本助力,许多应用平台也出现了多款广场舞APP,其中,有的已经C轮融资。


而这些广场舞APP,从内容上来看,大多包括了广场舞教学、养生宝典、军事、休闲、时事动态等中老年人群喜欢的元素。


此外,有的还添加了听视频的功能,以服务用户在视频与音频间的切换需求。



在针对老年人市场,各创业者可谓百招齐放,不断地丰富内容。


从最早期发照片,到如今的拍视频,澎湃的新品创业潮,在看似蓝海的领域整齐航行。


但现实是几年的发展和推进,很多从不同角度切入、打算在广场舞群体中大显身手的创业者,似乎如愿的并不多。


很多APP单纯的成了大妈们分享视频的集结地。即便是有的平台直播收费,也会逐渐变成录制上传。


即便是有平台开始转型,以广场舞视频为切入点做电商,与之相关的产品例如“音响,道具,鞋子,服装等”的引入,也似乎并没有产生太多消费。


随即而来的却是,大批量创业者相继调整、或融资无法进行、或运营停摆。



于是,问题来了。


为什么人数巨大的市场,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有钱?大妈们的整体消费能力是不是被高估了?


答案并不是,有数据表明:


50 岁以上老人的余额宝人均存款近 7000元,比平均值高出 3000 元。


智能手机在中老年的覆盖率也是相当普及。


微信从前几年起,就已经逐步进入了这批用户,朋友圈里的科普文章,并不定时的发送给年轻人,让你们多加注意,来自哪里?


一部分就是来自会用智能手机和微信的老人这里。



这个大圈子其实已经具备了相当大的人群数量。


从国内某应用市场就可以看得出,在一个平台的下载率,就已经可以达到几百甚至上千万。


而国内有多少这样的应用品台?至少十个!


尽管创业者积累了这么多用户,但大妈们的消费心理却并不简单,想赚她们的钱,并不容易!




有了用户,就有了一切的说法,在这个时代或许是个关键。


但这个时代也是个每天都在变化的过程,把广场舞、社群、老年人、电商揉和在一起,推动一个亿万级市场,看齐很整体,但结果却很难说。


实际上,广场舞自有它的历史原因。


60后都是在集体主义为核心的氛围中成长的,那一代人都以集体为荣。也使得他们习惯扎堆、在集体活动中寻求安全感和归属感。


只有当他们感到自己是庞大整体中的一员时,才会感到支持和依靠。


从这个角度说,集体赋予了她们展现自我的勇气,但这种自我只有在集体行动和集体氛围的覆盖和保护下才会得以彰显。



因此,许多新的创业者想把老年人的目光放到网上来,没有过硬的内容,无论是消费还是交友,都始终都存在着一定距离。


现实情况是大妈们都是线下小范围组织,广场舞的学习成本也并不高。


而或许精准的把握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才是根本。除了健身之外,广场舞更应该是老年人们情感交流的净土。


而这种情感,却也是老年人最大的软肋。



如今针对老年人的年轻创业者们,有很多并没有找到太合适的入口。但就情感这一块,却让很多不法分子,找到了突破口。


2018年9月,曾有一个新闻:


有“23万名银发老人被骗99.5亿”。


该犯罪团伙瞄准中老年人,10年内行骗16省市,集资诈骗金额高达99.5亿多元,受害人数多达23万余人次……



年轻人外出工作,少有联系,很多人的秒回给的却并不是家中的父母。


很多老人越来越孤独,他们越来越期待你的电话,但又不敢主动给你打,怕耽误你的工作。


小时候,他们总会说:


孩子呀,等你上了大学,我和你爸就享福了,等你工作,我和你爸就享福了,等你结婚有了孩子,我和你爸就享福了......


然而,上了大学的你,他们却在为你的学费日夜奔波,一刻都不敢松懈。工作的你,他们却在为你一人在外,吃不饱穿不暖而担心。等你结婚生子,他们却还要替你牢牢握住下一代的手,就跟当年握住你时一样。


从盛年到迟暮,从青春貌美到白发苍苍,他们一直在等待享福,但等来的却是:孩子在努力奔跑,父母在后面怎么都追不上,变的沟通越来越少,见面越来越少。


于是,就这样,一年又一年,他们越来越孤独,越来越需要陪伴,也越来越容易相信别人。



曾看过一个新闻:


家住河北的小邓2年没回家了,今年4月份回了一趟老家,妈妈看到他回来了,60岁的年纪竟然高兴的蹦起来了。


饭桌上,一家三口正围着闲谈,妈妈竟拿上来2个小瓶,让小邓先喝了在吃饭,还说这是跳舞的时候人家给的,既能排毒又能强身健体,大人小孩都能喝。


小邓一听这还得了,顺手一闻,一股橘子糖精的味道,这分明就是饮料啊,肯定被骗了。要知道这些年,留守老人被报道出上当受骗的案例比比皆是,有的甚至被骗走了毕生积蓄。


于是,小邓大声说,这分明就是假的,你被骗了啊。


但无论怎么解释,妈妈就是对它深信不疑。


还赌气说,你平时也不见得关心我,我自己保养身体你还管这管那。一年也回不来几次,就我跟你爸天天大眼瞪小眼,我俩只有把身体补好了,以后才能多看看你。



那一刻,小邓才深深的明白一句话,童幼年年升,人老步步童。


人上了年纪,身体各种器官都在退化,唯独情感越来越敏感。60几岁的年纪,经得住刀枪剑戟却唯独挡不住情感的摩擦。


在那一刻,妈妈竟然显得那么小,那么需要孩子的陪伴和保护。


特别是孩子不在身边的老年群体,他们思维非常单纯,任何跟他们孩子年纪相仿的人,都在潜意识里被当成孩子一样无邪的对待。




其实,很多骗子从老人的身上总是得逞,并不是因为骗术高明或者,而是他们懂得留守老人的情感软肋。


很多不法分子,就是利用了这一环节,放出长线,老年群体就成了赶不走的上钩鱼,前赴后继、乐在其中。



人越长大,与父母之间的角色转换就好像转了过来似的。


小时候,为了一件错事不挨打,就想尽办法的去“讨好”父母。而长大了,父母竟然也会因为,儿女的一些小情绪而开始“讨好”儿女。


白天当儿女的孩子成为老人生活的全部内容时,情感的寄托,或许就仅剩下你的电话和短信了。



在我的意识里,父母总是会为孩子学任何东西。

比如今年参加高考的一位学生,为了不耽误学业,请妈妈帮他代练一年的游戏。而这位妈妈竟然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尽管白天上班很累,但也依然会抽时间完成每天的任务。


而你总以为上网是件很简单的事,但对于上了年纪的父母来说,真的无比困难,但因为远行的你不在身边,他们就必须强迫自己这样做。


因为互联网的世界里有你。



而我们又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难道只是在百忙之中给他们买高档的滋补品就能心安理得了吗?内心的孤独才是最难熬的,多些陪伴和理解格外重要。


想想看,多年前让你崇拜的、让你信服的父母,如今到了“依附”你来生活的年纪。


曾经的“权威感”不再,他们内心更企盼你把他们当成独立的个体,去尊重去体谅,就像你当年渴求得到他们的理解一样。


当你意识到生命就是一个轮回,就一定能体会到他们的感受。


如今最大的悲哀或许就是,尽管你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却依然阻止不了相信骗子的爸妈。


因为,时间匆匆而过,你给父母的温暖还不如他们。


爆文回顾

1.丨奋进和实干是这个时代最好的人设

2.丨小时候我们怕鬼,长大了却怕人

3.丨为了梦想,她放弃了20多年的身材



 我的粉丝群已经建立啦  

欢迎大家搜索微信号:xiaoladyzhang

让“Lady章的小小章”带路新的大本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