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橡树 | 殇城——南京会战暨南京大屠杀始末(三)

2017-12-04 稻草人视界

 

来源:流浪的橡树(本文经原作者授权发布)

兹以此篇长文,纪念、祭奠八十年前,南京会战暨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


12月7日,南京围城。


蒋先生在诸多将领和要员敦促下,与蒋夫人等离开了南京。


蒋先生之所以一直滞留南京,迟迟没有离去,很大程度上,是11月30日,他曾给苏联元帅伏罗希洛夫发了一封电报,叫他转呈斯大林:


 中国今为民族生存与国际义务已竭尽其最大最后之力量矣。且已至不得已退守南京。


切盼友邦苏俄实力之应援。


望先生当机立断,仗义兴师,挽救东亚之危局!


尽量维持南京会战时间,有唐生智立请守城的因素,也有国民政府外交的因素。


1937年11月中旬,兵学大家杨杰将军率中国实业代表团访问苏联,不断向国内传来苏联援华的好消息。


其中,苏军元帅伏罗希洛夫以“正在备战日本”通报了杨杰。


随后,斯大林会晤杨杰表示:如果日本(侵华)将要取胜,那么我们将参战。


此外,国民政府正拟派出蒋百里率团访问欧洲,尤其访问意大利和德国。——当然,现在的教材不会写当时苏联外交承诺,一般记载是,是蒋先生把最后希望放在了希特勒的身上。


然而,南京会战已经战至日军完全包围南京城防了,欧美等国家除却舆论谴责之外,并没有干涉迹象。战前,私下承诺多多的苏联也是悄无动静。


斯大林先生并没有踩着五彩云出现,蒋先生猜中了开始却猜不出结尾。后来一、二年,苏联和日本签了互不侵犯条约,沆瀣一气,彻底卖掉了中国。


离开南京时,蒋先生神情怅惘,满面郁悒。


他最后向守城各部主官说明,我把保卫首都的责任交给唐生智将军,唐将军是身经百战、智勇兼备的将领,他必定能秉承我的意旨负起责任


大家要服从唐将军,正像服从我一样……万一有什么不幸,那也是成了保卫国家的民族英雄。


唐生智则回答:这是军人的职责。没有您的命令,我决不撤退


蒋先生也许想到过死守南京,所以,有民族英雄说。唐生智以没有命令绝不撤退回应,实则,也可以看得出无论蒋先生,或者唐生智,在当时都有撤退的想法。


只是,后来南京会战最后决战,唐生智过于强调了背水死战的意味。


他们和更多承担南京守城的将领们,并没有重视到日军自淞沪往南京进犯,爆发的中世纪般的无差别残暴杀戮。


当时,日军决定以“就地征发”以解决后勤问题后,抢劫、杀戮、强奸和纵火毁灭罪证,便成为了这支兽性大军的日常军事内容。


“中部支那的抗日思想非常坚决,对他们不能手软,想杀就杀,想抢就抢!”——这是日军当时最主要的洗脑内容。


在通往南京的进犯路线上,日军每进村庄,必先悉数屠杀无辜村民,然后才在村中宿营。离去前,断后日军则负责烧毁洗劫一空的村庄。


广义的南京大屠杀,不仅仅是发生在南京城内。


日军攻击南京主力师团之一,第6师团长谷寿夫向所部日军下达了极具中世纪残暴、黑暗的命令:“所遇一切中国居民,无论老幼妇女,应尽皆处决。


日军攻击南京主力师团之一,第16师团师团长中岛今朝吾所部,时年25岁,任少尉副官野田毅(后改名野田岩),和时年26岁,任少尉炮兵小队长向井敏明,是历史应该记住的名字。


两位日本愤青军人在11月下旬,由无锡开始了臭名昭著的以砍杀100名中国人为目标的杀人比赛。


无锡到常州,向井砍杀56人,野田砍杀25人。两人在常州车站“高兴”比较“战绩”。


临近南京城外,野田岩又砍杀了40人,达到65人;向井砍杀达86人。


《东京日日新闻》随军记者以“百人斩竞争之两将校”为题,对两人进行了跟踪报道,更是掀起了日军屠杀中国军民的腥风。


江阴、无锡、常州等地在日军攻陷后,均有日军大规模集体屠杀中国军民。死难军民动辄数千。其惨状和后来南京大屠杀并无差别。


如此血迹斑斑的惨案消息传到南京,国民政府和军队将领却没有为之警示,确定完整的撤退、疏散预案。


这不能不说是国民政府于抗战中的最大败笔。


南京城下的日军。


12月8日清晨,日军第6师团、第9师团、第16师团、第114师团、第13师团山田支队、第3师团第68联队、第101师团骑兵第101联队等部,完成了对南京的合围。


为保障南京会战,日军调集了野战重炮第5、第6两个旅团。


日军这两个旅团重炮数量,一个旅团即超过了国军全军的重炮数量。


隆隆炮声由十余公里的城外呼啸而来,南京城内遭遇到日军大口径野炮的直接攻击。


此外,日军海航和驻守长崎基地的陆军航空第3飞行团,参加了作战。


同时,日军以第13师团主力、第18师团、第3师团主力,负责南京外围实施断阻南京国军突围,以及其他机动,扫荡作战。


南京身陷重围。


本来,国军海军认为沉船封江后不该出现的日本海军第3舰队第11战队,在12月8日,也出现在南京下游江面。


这支战队多是千吨以上大舰,有八重山号、比良号、势多号、热海号、安宅号和鸟羽号等重巡洋舰、巡洋舰和驱逐舰。主要担负对南京下关码头的攻击。


为保护这条南京唯一向北通道,凭借长江两岸陆军掩护,欧阳格将军指挥寥寥无几的电雷学校快艇和官兵,以顺江部署水雷,骚扰出击,力保下关码头不失。


日舰在长江机动不畅,畏惧水雷,是以,南京背靠长江向北的通道并没有被截断。


然而,国军却也无力量组织两岸机动。——南京会战最大隐患终现。


陈绍宽以牺牲中国海军主力实施的江阴沉船封江,至此,全然无效。南京城攻防战爆发之初,国军即面临长江通道被日本海军截断的威胁。


是日,日军战机空投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劝降书,劝降书要求中国军队在12月10日午前投降。声称:


百万日本军已席卷江南,南京处于包围中。由战局大势观之,今后交战有百害而无一利。


惟江宁之地,乃中部古城、民国首都,明孝陵、中山陵等古迹名胜猬集,颇具东亚文化精髓之感。


日本军对负隅顽抗的人格杀勿论,然对无辜民众及无敌意之中国军队则以宽大处之,不加侵害。


至于东亚文化,尤存保护之热心。贵军苟欲继续抵抗,南京将焚于战火,千年文化将毁于一旦,十年苦心经营将化为乌有。云云。


见到劝降书,唐生智立刻下令炮击。隆隆炮声中,唐生智接见了方由湖北驰援南京的第2军团徐源泉军团长。随后,向全体将士严令:有临阵后退者就地枪决。


为此,他向江北的胡宗南,以及城北宋希濂下达了督战命令。


当时,叶肇第66军、俞济时第74军、邓龙光第83军、 王敬久军的第87师(仅有此师)的外线防区已经崩溃,各部纷纷溃退到南京城下,几无战力。


南京会战进入了最后城郭决战。


宋希濂第36师作为总预备队,守挹江门、下关、幕府山等南京城北阵地。 


南京守备部队主力桂永清教导总队守紫金山等南京城东阵地; 孙元良第88师守中华门、雨花台等南京城南阵地; 萧山令率宪兵队和警察队守城中清凉山阵地,维持城内秩序。


按照白崇禧等人事先谋划,徐源泉第2军团作为生力军,驻守栖霞山、乌龙山、龙潭一线,侧翼掩护和机动配合南京城防。



紫金山,位于南京东北,属于江南丘陵高地,最高448米,约30平方公里。


南京背靠长江,三面开阔,唯有紫金山堪为唯一可据守的要地。明、清到北伐战争,南京得失往往由紫金山得失开始。


在南京会战中,紫金山正扼守日军由上海西犯南京的主力攻击路线上。


桂永清教导总队大致6个团一万余官兵,就此,和日军开始殊死血战。


教导总队,全称中央军校教导总队。担负当时国军团级步兵军官培养、培训和若干连营级特种兵培养、培训,是担负国军为抗战实施军改的种子部队。


西安事变,该总队3个团由南京长途奔袭渭南,以伤亡不到100人,正面击溃张学良东北军精锐107师,为全国侧目。


抗战爆发,在英国访问的桂永清急急赶回国内。


当时,国军拟调教导总队入川,整训扩编为第二期对日作战主力军。


闻讯之后,桂永清将军召集营长以上官佐开会,慷慨陈词:


摆在我们面前有两条路,一是到后方扩军,大家升官,我升集团军总司令,你们营长升团长,团长升师长,旅长升军长。


另一条是到前方作战牺牲。


长期以来,其它部队拿国难薪,只有我们拿全薪,论装备我们是全新德式。现在全国部队纷纷请缨参战,我们却到后方扩编,虽属命令,扪心自问,能无愧疚?


养兵千日用在一朝,我现在请各位表决。


全体军官群情激愤,一致要求参战。


桂永清将军以此立请蒋先生和何应钦同意请战。深思熟虑,蒋先生调总队三个团作为种子,到湖南扩建。教导总队主力就此参加淞沪战场。


淞沪会战后,该部抗战坚决,死亡也非常惨重。


后来,该部在南京短暂休整,补充了一定的溃散友军兵员,但是,无论弹药补给和战斗兵素质,较淞沪会战之前,教导总队战力自然大打折扣。


按照蒋先生和何应钦等人计划,该部本来调往湖南重新整训、备战。唐生智认为,有教导总队才可以守住南京。


这张熟悉的照片,即早期教导总队队列训练照片。南京会战后,该部为保卫南京,多数将士阵亡,番号就此牺牲。


为此,教导总队和堪为国军最为宝贵的技术、特种兵种种子人才的特务营、军士营、工兵营、通信营、输送营等直属部队,悉数参加了南京会战。


他们承担主要守备阵地紫金山等南京城东阵地的防守。


教导总队参加了紫金山国防阵地主体施工。进入阵地迅速,使用阵地也较熟练。


但是,该阵地工事建筑时并没有考虑到日军重炮、舰炮的炮火优势,以及战机优势。所有碉堡、射击工事几乎都沿山峰顶部和山体棱线部构建,缺乏隐蔽利于日军发起攻势前的炮火准备。


整体工事以线段部署,缺乏纵深。强调直瞄和射界,以侧射、斜射工事发挥交叉火力的隐蔽工事较少。


这样的工事在日军绝对优势的重火力打击下,都是固定的攻击目标。


紫金山守备战,是南京会战城防攻守战中,国军承受压力最大和战斗尤其顽强的激战。


8日午后,日军以气球侦测引导,野战重炮、舰炮等大口径重炮集中火力猛击紫金山老虎洞阵地的碉堡、观察哨。


是时,炮火蔽盖紫金山,硝烟弥漫中,暴露工事遭到重创。


日军主力师团第16师团以联队发起典型的“日式”人海攻势,气势汹汹对驻守一线阵地马威龙(广西龙州人)第3旅防线发起攻击。


教导总队虽然遭遇一边倒的炮击战损惨重。但是该部平素训练较好,并没有为日军炮击自乱阵脚。奋勇抵抗之下,日军多次疯狂的集群冲锋均被打退。


激战之下,日军多有中队、小队在冲锋被挫后被全灭。


这是南京会战以来,由淞沪进犯南京的日军遇到的第一真正的阻击。


日军在向南京进犯中,随军携带了战死鬼子的骨灰。直到南京会战结束,才送回国内。


9日,日军以白磷弹攻击,一线阵地陷入火海。此刻,因为国军官兵随身携带弹药用尽,不得不冲出工事,与敌肉搏。


教导总队第3旅第5团罗雨丰营,自营长罗雨丰以下,全部在肉搏中殉国。


随后,日军第16师团以3个加强联队,对马威龙第3旅据守的主阵地发起全面猛攻,战火蔓延紫金山。


马威龙指挥教导总队第3旅主力战前临时开挖不少隐蔽战壕,此刻,居高临下,日军几次冲击均不得手。


这天,日军重炮覆盖袭击紫金山南线教导总队第1旅防线,该旅参谋长万全策在孝陵卫一线阵地遭遇炮袭殉国。



10日,凌晨。


教导总队虽然死伤惨重,但是紫金山阵地在日军9个野战联队轮番攻击下,犹如怒涛中的礁石,狂澜退后,屹立不倒。


然而,西线和南线地势平坦,适合日军机械化推进。是以,日军重炮轰,飞机炸,坦克冲的平推作战,很快就逼近了南京城郭。


事先,日军便衣队,协助日军作战的伪满洲国军便衣队大量混进南京。在日军逼近城郭后,便开始引导日军对南京城内主要目标实施轰炸。


唐生智的卫戍司令部,教导总队指挥部,以及辎重等其他一些重要目标,均遭遇日军重点轰炸。


日本画报记载的南京陷落前,日军对南京城防攻击。


每日天亮,日军对南京城内实施无差别的狂轰滥炸,直到天黑。


这种无差别轰炸也导致大量的非武装平民遇难——可能尸骨无存,但是,他们无疑是南京大屠杀的遇难者。


在日军狂轰滥炸中,唐生智和罗卓英、刘兴两位副司令坚持留守卫戍司令部。


司令部部分人员转移到铁道部地下室,开始作司令部转移的前期准备。


卫戍司令部是数百平方公里战区的国军作战中枢,电台、电话不可中断。唐生智坚守岗位,冒险留守,与其他将领维持指挥南京攻防战,至少,他也不应该是怕死之辈。


这天,他领导、组织了国军城防各部进行了调整。


稍整齐的74军王耀武师周志道旅驻守水西门外,李天霞第153旅驻守城墙一线。冯圣法的第58师为预备队。


桂永清教导总队主力仍守紫金山各阵地。此外,该部也承担守光华门、中山门、太平门的防线。


这是最后决战的部署。淞沪会战损失惨重的宋希濂部依旧承担守卫下关码头重责。他也没有任何保持长江南北两岸机动的任何提议。


关键时刻,长江,没有南京守军的天险,却客观成为南京守军的陷阱。


这次防御调整南京最后防御,唐生智和他的司令部主要决策同僚依然没有就撤退做出妥善预案。


作为蒋先生最嫡系的,堪为当时国军种子部队的教导总队,承担了南京城防最艰巨的任务。


而原先担负南京外围阵地的一些部队,显然已经溃乱——最后的城防,找不到他们的番号。


南京卫戍司令部在调动、指挥负责固守乌龙山要塞的徐源泉第2军团,以及其他外围兵团侧翼掩护南京攻防战的部署,现在没有资料可查,似乎非常消极。


自1935年开始,到1937年初,国民政府对可能发生的南京会战,加强战略工事建设和实兵演练、纸上推演多次,有较为成熟的方案。


但是,这些方案都缺乏会战必要的预计:假设战败,怎么结束会战。


撤退预案的空白,成为国军发起南京会战的死穴。


面对日军猛烈攻势,蒋先生离开南京到会战到南京攻守战,国民政府和卫戍司令部均无等一个详细计划。严重失职,实属可睹。


有资料统计认为,南京人口在1937年6月时超过100万,8、9月份曾急剧减少,自淞沪抗战爆发以后,“各地难民纷纷来京,每日千数百人不等”。


到11月南京会战开始,南京平民人口回升到50万以上。在南京城攻防战开始,陷于危城的平民总人数近60万。


军队方面,会战爆发后,日军分进合击,尤其日军第10军战略穿插占领芜湖,完成对南京的战略包围,其攻击之路线、速度、烈度,均超过国军预料。


无可讳言,当时,除却教导总队、第74军、66军等部队编制不乱,尤可一战。


但是,半数以上参战部队,新兵过多,缺乏武器。在日军花样百出的穿插攻击,以及航空火力和重炮、舰炮打击下,这些部队数战之后,几乎溃乱。


假设,南京会战国军有7万左右的教导总队这样素质军队,断无后来惨败之理。可惜,抗战来得突然,并没有给国军从容备军的时间。


最后的防线调整后,实则南京防区半数以上的国军都处于溃散和失联状态。被卫戍司令部部署进入城防作战的部队,客观上,成为平民和溃军最后的屏障。


南京攻防大致示意图


10日,午间,南京城头,已经可以看到日军蜂蛹而至,其猩红如血的破旗招展,漫卷腥臭的死亡气息。


最后决战,就在眼前。

版权说明: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支付稿酬,谢谢!

颠覆!

德国人用一把自带菜板的剪刀征服了万千家庭

赶紧给家里备一把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查看详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