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孩懂什么,不听话打一顿就好了”

轻读 轻读实验室 2020-10-20



12月22日,深圳宝安的一个虐童视频在网络上流传开来。视频中,身穿校服的女孩在做作业,母亲抓着她的头发,将她摔倒在地。



父亲下班回家,还没脱掉工作服,就抡起扫把教育起女儿。而全程,小女孩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23号,深圳宝安宣传部官微@阳光宝安发布了情况通报。女童的父母对殴打女童事件供认不讳,社区妇联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最早发布虐童视频的网友“王华礼”说,在看到监控视频后主动联系过女孩的父亲刘某,对方的回应却是“关你屁事”。


刘某和妻子陈某认为“老子打小子”天经地义,像王华礼这种外人对自己家的家务事无从置喙。

 

在控制欲父母的人生里,没有沟通这种概念。

 

他们认为孩子不是有独立人格的人,而仅仅是自己生下来的附属品。要求他们完全按照自己设置的方向去走,不容质疑,不容反驳。孩子是家庭的“私有财产”。作为“附属品”的儿童在成年以前是没有独立地位的。

 

控制孩子的人生,活成他们期待中的样子,生活中拥有类似观念的父母并不在少数,而他们也不会想到,孩子是比他们活得更长更久的人,他们的经验,不足以让孩子无忧的面对未来社会,甚至会为孩子的成长埋下隐患。

 

可怕的是,“小孩懂什么,不听话打一顿就好了”,这样的声音充斥在没有被曝光的千万家庭之中。


全国妇联2013年的调查显示:10~17岁青少年被父母家暴的比例是分别是43%。


中国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曾对2008-2013年间媒体所报道的697例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案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84.79%的案件是父母施暴,亲生父母施暴占74.75%。父母单方施暴的案件更为常见,占76.47%。


 

几天前,我在微博上看到一则披露出来的家事:

 

一位外资高管女性被发现死家中,死状凄惨。凶手是背负百万高利贷的丈夫。

 

在大家眼中,丈夫向来懦弱、胆小、怕事,家境优渥,又是国企正式人员,每年几十万的收入,怎么可能去借高利贷,借来的钱有又去哪了?

 

随着警察的深入调查却发现,丈夫杀妻的原因不是因为两人之间有矛盾,更不是因为高额贷款。

 

原来,丈夫生性爱自由,不想被婚姻和孩子捆绑住自己,父母却控制欲极强,不停逼婚逼生。

 

从出生到中年,不停被父母控制的丈夫,性格软弱,但内心无比仇恨,不能杀害父母,只能将妻子试做视作父母意志的代表,杀害妻子。


而这位丈夫,还有一个姐姐,而这个姐姐也正是这起凶杀案的揭露人,有68万粉丝的博主@林毛毛。



她为了脱离父母的控制远走德国,哪怕弟弟出了凶杀案,也拒绝回国,因为她明白,一旦回国,可能也会被父母牢牢控制,重蹈弟弟的路。

 

我们很多成年人和原生家庭根深蒂固的关系,需要用一辈子去克服,还会转化成各种其他表现形式。

 

心理学家李雪说:“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

 

控制欲过强是中国太多父母的通病,但他们显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只会为自己控制欲找借口:

 

我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你好;

你不要再和某某来往了,他会把你带坏的;

你必须要考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才能有出息;

你25岁就得结婚,26岁就得生孩子,28岁要生个二胎。

 

这种种行为的背后,其实是打着爱的幌子,侵犯孩子的独立人格,自由意志,把孩子的人生当成自己生命的延续。

 

 

前几天,有同事问我,快过年了,你们过年都会给爸妈多大的红包?

 

大家都说量力而行,心意而已。她说,自己去年工作,辛苦攒了1万,回家交给她妈,她妈却嫌少,觉得她应该把所有积蓄都给当妈的保管,否则就是不孝。

 


她解释,倒不是她妈自己会拿去挥霍,而是这样做会让她妈有安全感,觉得孩子还在身边,没有摆脱自己的控制。

 

“埋儿奉母”“卧冰求鲤”等故事里传颂的孝道,在当下年轻人眼中,越来越成为一种道德枷锁。

 

在那些控制欲强烈的父母眼中,一旦不按照他们的意志行事,都要被安上不孝的罪名。

 

有些人终其一生都在和原生家庭的控制欲博弈。要么冒着不孝的罪名,违抗父母意志去生活。要么成了无法真正打理好自己人生的妈宝男、妈宝女。

 

演员朱雨辰,因为和妈妈上了综艺《我家那小子》,“火了一把”。

 

39岁还未成家,朱雨辰说不是他不想,而是没有人想嫁给他。因为,他的妈妈,把他照顾的无微不至,甚至干预他的每一段感情。


比如:

 

她每天早晨四点起来为儿子熬梨汁,一坚持就是十年;

无论儿子去哪拍戏,她总会带着电磁炉跟着,别的演员叫外卖、跟剧组吃,只有他吃母亲手做的饭;

她监控朱雨辰发的每一篇微博,还会大段大段的抄在本子上,儿子不发微博,就会催促;

 


这种母子相处模式堪称恐怖,这不是简单的溺爱和付出,而是严重的“心理疾病”。有意识地占有,控制,在心理层面共生,在情感上勒索。

 

心理学博士苏珊·福沃德在《情感勒索》中表示:“情感勒索者,会利用恐惧感、责任感和罪恶感,控制着你,双方一起被困在恶性循环之中。”


情感勒索是控制行为中一种最有力的形式。

 

爱需要自由,情感勒索父母,会为了一已需求完全忽略孩子的自由,只在乎自己有没有得到,不再会孩子是否反抗、是否不情愿,只要孩子按着父母的设定走,妥协一次,他们就会掌握控制权,进而变本加厉。

 

这种勒索也会让被勒索者倍感威胁,每一次反抗都会被罪恶感和自责压得喘不过气来,很难坚持下去,直到陷入被控制的深渊,不再想出来。

 

使用情感勒索手段的亲友,很少是存心要勒索我们,他们只不过想借此寻求安全感与掌控权。

 

“勒索者无法忍受挫折。挫折对他们来说并不意味着协商,而是失去的恐慌......所有的勒索者几乎只关心自己的需要和欲望。他们对我们的利益,以及他们所施加的压力对我们造成的影响丝毫也不关心。”

 

不论外表看起来多有自信,勒索者内心其实非常焦虑,控制自己,比控制弱者更容易。

 

而孩子,正是家庭关系中的弱者。



有朋友曾分享过她和母亲的相处模式,她的妈妈总希望通过改变她,来改变她的情绪。

 

当她觉得焦虑的时候,那是因为“我让她这么担心”;当她觉得愤怒时,那是“我惹她生气”;而当她觉得沮丧时,那是因为“我让她失望”了。

 

如果吵架了,她的妈妈就会说,是因为生了你,我才会放弃自己的梦想。

 

她无法控制自己的这些负面情绪,所以希望控制孩子的行为,来改变她的心情。

 

这种类型的父母,通常是因为没有稳定的自我价值感,需要别人的语言和行为来得到肯定或者是安慰。

 

也有很多父母,因为各种原因,自身无法努力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种人,只能将希望寄托到孩子身上。

 

如果孩子没有办法达到目标,则将所有原因归结于孩子不听话。

如果达到了目标,则全部归功于自己的控制,完全抹杀孩子自身价值的实现。

 

 

“磁爆步兵”杨永信之所以存在,给他撑腰的正是控制欲强烈的中国式家长。他们无法控制孩子,只要借助外力。

 

不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式家长的教育观念,小到道德绑架,大到虐童案件,都很难完全避免。

 

而要改变父母根深蒂固的想法,几乎又不可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阅历和观念塑造,不会轻易改变。

 

我只能建议那些有自觉意识的孩子们,早点摆脱被控制的阴影。

 

比如成人后,尽量不要和父母住在一起,保持经济独立,学会自己做决定。

 

不必背负压力和负罪感,你要知道,孝顺父母,是孝不是顺,不需要将自己的人生,满足父母的欲望。

 

我相信我们这一代90后,会从父母的控制之下摆脱出来,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一代。

 

而等我们结婚生子,下一代人也将接受到更为健全的人格教育。

 

家庭暴力也是会遗传的,在没有爱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也很难学会爱。所以,拥有独立人格的希望,其实在我们自己身上。



【啰嗦几句】

 你的父母控制欲强吗?

 留言区和我们分享下 

 看完在右下角点个“好看”吧 



【往期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