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去TM的新年计划!

轻读 轻读实验室 2020-10-20


大家2019年好,我是轻读大表哥。


昨天元旦,没有更新。不少读者在后台询问,想想去年我立的flag之一就是多写文章,结果第一天就打脸了,啪啪作响!


当然我不孤独,看着朋友圈里的各种2019年计划,我就想呵呵了,我记得去年这个时候很多人也是这么定的。


我不怀疑很多人想在新一年变得更好的决心,但展示新年目标真的有助于我们变得更好吗?


事实恰恰相反。


“每周要读完3本书,健身3次,早睡早起”

“我要在28岁的时候结婚”

“我今年的年薪要到30万”

“不减十斤,不换头像。”


这几天,你的朋友圈也被这类新年计划刷屏了吧。


我敢说,这几天应该是很多人2019年读书欲、减肥欲、恋爱欲最旺盛的几天,比任何时间都要强


很多人的2019年计划其实都是老掉牙的,就是完成2017年定的、2018年还没有完成的计划。


比如减肥,几乎是每年新年计划必选项,常立常新。



前段时间,我就见了一个减肥flag浑然倒塌的朋友。


知道她正在减肥,是因为她的微信头像:“不瘦十斤,不换头像。”半年多前,她也曾在朋友圈立帖为证,信誓旦旦。

 

她告诉我,自己非但没有瘦,反而比从前胖了八斤。

 

起初,下决心减肥的她,办了张健身卡,到点就睡,早起跑步,吃代餐粉,坚持了1个月。


后来因为一次出差,工作压力陡增,她的生活开始不规律,熬夜写稿,然后在写完稿撸起了串,最终强势反弹,没有瘦,反而胖了八斤。

 

她说,2019年再也不定减肥计划了。

 

让我感兴趣的是她换头像这个举动。据我观察,越是在社交媒体放话“要XXX、求监督”的人,基本都失败了。



比如那些“不瘦十斤,不换头像”的朋友,起初是想给自己一些压力,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可实际上,每天盯着自己的头像,习惯成自然,压根起不到督促的效果,二来,这种“我要重新做人”的决心,只会让之后的减肥措施非常激进。


只有中国人喜欢定新年flag吗?NO,新年flag是全世界人民自取侮辱的通行办法。


英国赫福郡大学心理学者Richard Wiseman在观察了3000个立flag的人后,也发现88%的人最终以失败告终。

 

美国数据统计公司Statistic Brain曾针对人们在2017年的“新年决议”(New Year’s Resolutions)做过统计。有如下发现:


1、最常见的三项是减肥、时间管理、攒钱;

2、42%的美国人经常给自己设立新年计划,17%的偶尔设一下新年计划;

3、以最常见的减肥为例,人们一般能坚持多久?一周后,25%的人放弃了;两周后,剩下71%的人还在继续;一个月后,人数降到64%;半年后,还在坚持的只有46%。



4、在那些制定新年计划的人中,不管目标是什么,最终只有8%的人成功了(二十多岁的人成功率是37%,50岁以上的则是16%)


2018年有两个网络热词形容乱定flag的行为,一个叫真香,一个叫积极废人。


没想到,很多人在2019年第一天就重蹈覆辙。

 


为什么我们晒出来的新年目标,最终的实现率相当之低?


1926年,社会心理学创始人库尔特勒温提出了一个词:“替代作用”。


我们通常会觉得,当你晒出目标,被其他人知道后,会形成一定的社会压力,害怕打脸,于是更加努力,对不对?


事实上,当把目标说出后,无论是他人的肯定,还是自己想象中实现后的满足,你都会产生一种目标已经实现的错觉,于是,你就降低了努力程度。


这就是“替代作用”。


2009年,皮特哥尔维策尔的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

 

实验是这样的:163人被分成了4组,每个人都要写下想要实现的目标,其中一半的人需要跟其他人说出自己的目标,而另一半不用,接下来所有人被给予了45分钟去实现目标,中途随时可以放弃。


结果4组实验,无一例外,将目标说出来的人,平均33分钟就放弃了努力,而未说出来的人则坚持了整整45分钟。


有趣的是,试验结束后,提前放弃但说出目标的人觉得自己离目标不远、即将实现,而未说出的人,则认为还有很多的努力需要做。


一摔成名的模特奚梦瑶曾立的flag


纽约大学的心理学家皮特·高尔威泽(PeterGollwitzer)验证了这个flag对人们的影响。


他找了49名心理系的学生,评估了他们想成为心理学家的渴望,让他们报告了为实现目标需要做出的努力,随后将这些学生随机分成两组。对其中一组,实验人员讨论了实验内容,并透露出已经知道了他们目标的一些信息,而另外一组学生则采取冷处理,不刻意进行接触沟通。

 

一周后,那些知道目标已被他人获知的学生,反而花了更少的时间去学习了。

 

为什么会这样?

 

大表哥觉得,这和我们在社交媒体上的表演型人格有关。


现在越来越多的APP都在强调社交。你健身了,让你分享出去,你读书了,让你分享出去,你学英语了,让你分享出去。


时间一长,会给自己一种很努力的错觉。但你的方法是不是对的?没人在意。



设定新年目标也和这种心态有关。

 

每个人都想在社交媒体上展示出更积极更努力的一面,一旦展示出目标,他人的赞许让我们在努力前,预先收割到这种满足感,去付诸行动的动力就弱了。


举个例子,如果你穿了一身健身装去健身房撸铁,还没开始锻炼,就先对着镜子拍了照发了朋友圈,收到了一大堆“赞”后,你还想继续锻炼的动力有多少?



再比如,你每天在单词APP上打卡,分享在朋友圈,觉得自己真的在为学习英语而努力,当你发现自己还得练口语才能学好英语时,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早就应该学得很好了?

 

事实呢,大家不过是“在朋友圈很努力”而已。

 

 

因此,我建议你,忍住,尽量不要把新年目标说出来。


可以把自己的计划写在备忘录里,并且分解到每个月、每一天如何实现。


计划忌太多,可行性高,并且很具体、可拆解。

 

比如一年读50本书,平均到每个月是4本多,每周就是一本。

 

比如少玩手机,一天除去工作,玩手机时间不超过5小时。

 

ISO12系统的苹果手机在设置里有一个“屏幕使用时间”的功能,我用过一段时间,发现很有用。



比如我设置社交类APP的限额是每天4个小时,一旦超出这个时间,这些社交APP就会提醒我,然后自动停用。



当然,如果必须要用,你可以申请再用15分钟或者更久,但这种操作会给你带来一些内疚感,这种内疚感迫使你尽量少用。

 

每周末,这个功能会出具给我一个报告。我发现最近几周,屏幕使用时间都在下降,说明初见成效。


当然,还有一些用金钱来驱动的办法也可能有效,就是有点悲壮。


我有一位朋友加入了一个“每天千字计划”的训练营,随便写什么,也不管文笔,但每天必须写够1000字,加入前需要交1000元,如果坚持一个月,全部退还。


我的朋友去做了,做文字工作的他起初觉得很简单,写到10多天却发现每天根本没那么多可写的题材,加上偶尔加班到23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还要写,简直是非人的折磨。到20多天的时候,他差点没坚持下去。


但坚持到1个月后,他说很有收获,感觉对写作有了很多新体会。

 

没错,计划是简单的,表达决心也是简单的,难得的是方法得当、持续坚持。


当初立目标的时候,无疑都是想提升自我,然而现实却是,日子被鸡零狗碎充斥着,很忙,但仔细想想却又什么都没做成。


所以,就从一个小目标开始(不是王健林的那种),比如每天一个俯卧撑,一个仰卧起坐,读一页书,你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微习惯,然后就当给自己一个实验的机会,看看会发生什么。


日常的付出本身就会给予你成就感,反过来,这种成就感来促进你努力一步步接近自己的目标。

 

最后,我推荐一本时间管理方面的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我看后觉得还是有收获的,与其下载那些时间管理APP,不如少玩手机、多读好书。


轻读之前做的“30岁之前必读的10本书”里也有这一本,文末的海报上有领取方式,免费领电子版和音频。

新的一年,别说出你的新年目标,耐心点,等今年年底再昭告大家吧。


既然大多数人的新年目标都很难实现,你实现了就是赢了。加油!


作者 / 轻读大表哥

配图 /  网络

【今日话题】

 你2018年都有哪些目标没完成?

 来留言区聊一聊 

 喜欢本文,欢迎分享和点个“好看”



重磅提醒:微信又改版了,我很慌。为避免我们在茫茫人海走散,大家快按照下方示意图给轻读实验室加星标,第一时间看轻读,还能得到不定期的赠书福利。



【往期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