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6岁日本女星和自己结婚:为努力生活的自己骄傲

大表哥 轻读实验室 2023-05-15


大家好,我是大表哥。

作为双子座,我觉得自己已经够精神分裂了。

写一篇稿子,脑中可以构思两种迥异的风格。

面对同一个人,可以随机切换两种相处模式。

两个双子座,足够打一桌麻将。

直到我看到这条新闻标题,我才发现自己还是太嫩了。



很多网友的第一反应,又是日本这个神(bian)奇(tai)的民族。



经过冷静思考,我觉得这招可以彻底终结人类历史上的逼婚现象



如果谁再催你结婚,你可以正大光明地说,我已经和自己结过婚了


So cool。


这不是某种精神错乱疾病,是这几年最新婚恋观:自婚,英文:sologamy,意思就是和自己结婚

 


近日,日本AbemaTV拍摄了女演员纱仓真奈的婚礼过程。


婚礼很隆重。在教堂,披着婚纱的纱仓独自站在神父面前,因为她选择嫁给自己。



神父让她宣誓:发誓不管是健康还是疾病,都会好好爱自己么?



纱仓手持捧花,笃定地说:“我会让自己幸福”。

 

她说,“自婚”后,感觉对自己更加尊重,并为努力生活的自己感到骄傲。



另一位为自己举行“自婚”婚礼的素人姑娘,也说:自婚后,感觉对自己更加尊重;为努力生活的自己感到骄傲。



这种新型“结婚”方式,是日本最近流行起来的,在众多适龄女子间很受青睐。


怎么说呢,我看这段视频,起初觉得荒诞,而后有点感动,再后来,很感慨。


日本是世界上晚婚程度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社会学家荒川和久向媒体透露,到2035年,日本将有一半的人口是单身者


逼婚这都逼到什么份儿了,大家都决定和自己结了。


我身边哪个单身朋友要是敢这样,肯定会被扭送到精神病院。

 

自婚,不是日本人的发明。


最早的“自婚”追溯到1993年,美国一公司3年间卖出200盒“自婚”人士婚礼套装。


2017年,一位意大利40岁的女子梅茜就举行盛大婚礼,嫁给自己。



很多中国人不理解这样做有什么意义。难道是找法子收份子钱?或者,是婚庆公司的炒作?

 

还真有可能。


大表哥检索到,去年,网上也有国内某地举行首个自婚婚礼的消息,但信源全部是相关婚庆公司,无一家权威媒体的报道,炒作嫌疑很大,我就不贴在这里了。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这几年,从欧美,到日本,自婚虽然没有任何法律效应,却越来越流行


既然没有法律效应,为什么要公开宣布和自己结婚?


日本一家婚庆网站认为,选择自婚,有四种原因:

 

适婚年龄找不到合适的结婚对象;

对感情失望;

想跟过去告别,肯定现在的自己;

即使不结婚,也想穿一次婚纱。

 

没错,自婚解决不了什么问题,更像是“我单身我骄傲”的宣誓仪式,是备受歧视的单身人士进行的,一种公开的自我保护和安慰


与其两个不合适的人在一起凑合,不如自己和自己过。


36岁的自婚者艾丽卡就说,自婚意味着“我足够强大,不需要非得和一个伴儿共度一生。“

 

其实,看到这些自婚女孩们脸上幸福的笑容,我就知道,对于她们,“自婚”不过是想让自己更开心一点,赢得某种尊重,甚至单纯就是为了穿一回婚纱。



有何不可?


虽然,这也算不上对婚姻制度的反叛,甚至连一点点反抗都不能算。


真正对婚姻制度的反叛,应该是不婚主义:认定婚姻制度是反人性、终将消亡的,即使遇到相爱相知想要共度一生的人,真正的不婚主义者也会坚持不婚。


而那些自婚的女性们都说,举行完这个仪式并不意味着,未来不能和男士约会和结婚



所以,自婚者是真的不想婚姻吗?

 

No,这只是遭受社会压力的她们,找到的一种让自己更开心、更愿意和自己相处的方式。


如果把传统的婚姻比作两个人合伙开公司,也就是所谓的“搭伙过日子”,自婚更像是一些找不到合伙人的人,宣布独自注册了一家不合法的公司。


听上去荒诞可笑,但这种昭告天下的方式其实有些辛酸。


文章开头提到的纱仓,26岁,是日本著名的成人电影演员,同时兼任歌手、作家。2013年,年仅20岁的她就在社交网络发表内心独白,坦言女优身份令她困惑和迷茫。

 

而为自己披上婚纱,是她对工作和自我的一种接纳。

 

这,在观念较为实用主义的中国人眼里,可能是无法理解的。

 

“自婚”流行的背后,是更为普遍的社会气候:恐婚。


日本CreativeSurvey公司的民意调查,20至40岁人群中,大约6成的男性和4成的女性“没有结婚意愿”。



恐婚者会表现出对亲密关系、个人自由、夫妻忠诚、婆媳矛盾、生育问题等一系列婚后生活的恐惧和逃避。

 

轻读曾发过一篇《在90后的人生里,结婚不是必选项》,其中写道,如今,中国很多20岁出头的年轻人,连恋爱都没谈过,就会把“不会结婚”挂在嘴边,而一遇到真爱,马上就想结婚了。


我给这类人起了个称谓:20岁不婚主义者

豆瓣情感作者野子认为,“恐婚”是一种社会流行病,很多人不过是“伪恐婚者”,简单说,只是一种身份的标榜,一旦遇到真爱,什么都会抛到一边。


而真正的恐婚者,是即便遇到真命天子,也会陷入苦恼。


相比自婚,我更欣赏另一种在日本社会流行的婚姻观:卒婚

 

“卒婚”是指仍然相爱的夫妇,他们决定在自己的晚年“分开居住”以实现各自的梦想。


这个词是2004年由日本作家杉山由美子在《推荐卒婚》一书中创造的,意为“从婚姻中毕业”。



在日本传统中,男人是一家之主,妻子则是依靠他的财务支持生活的家务劳工。在做了多年的贤妻良母后,卒婚意味着日本女人可以主动追求梦想。


63岁的伊藤吉英在东京干了几十年摄影师,他告诉妻子,他希望逃离城市生活,回到自己位于日本南部的家乡三重县当一名种植水稻的农民。



大西百合子则希望继续自己在首都的时尚造型师事业。她说:“他每个月来看望我一次。我也每次去探望他一个星期。”

 

她解释说,距离有助于双方之间的相互思念和欣赏:为了能有一起度过的时光,他们现在要提前筹划约会的夜晚。

 

她还说:“在分开居住后,我更加珍惜他了。如果我重新结婚,我希望还能嫁给他。

 

“我们的婚姻完好无损。我们分享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

 

最著名的例子是2013年日本喜剧演员清水明和妻子宣布将从婚姻中“毕业”,并出版了《卒婚:爱的新方式》一书。


卒婚不是离婚,而是两个人在生儿育女这些责任都完结后,在晚年去追求各自理想的生活。


这样的婚姻观,非常坦然。

 

经历了几十年婚姻,然后达成协议、去追求自我,这比恐婚者单纯地惧怕和推断、已婚者每天的自怨自艾,都提供了通向更幸福生活的解决办法。

 


自婚和卒婚,背后都是女性主义的崛起。


女性不再是传统婚姻里的被动角色,开始争取自己在婚姻中的自主权。


尤其自婚,避免了出轨,也避免了财产分割,简直是单身社会的福音。

 

可问题是,如果真的可以,你愿意和自己结婚吗


我敢说,我们中的很多人连自己都嫌恶,都没有能够接受自我。


比如结婚生子后,很多女性会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和爱好,认定自己的生活要为另一半围着转,其中不乏高知女性。

 

可怕的是,她们还会对自己的下一代灌输将自己物化的思想:“女人过了三十岁,就是贬值的。”


教女人一切以男人为中心的情感导师ayawawa、认为“女人不刷碗就是不守妇道”的辽宁女德班,都有很大市场,就是最好的例子。



而自婚更像是一种承诺,承诺即便单身,也要学会爱自己

 

婚姻从来不担保幸福,甚至压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无论缺不缺另一半,一个成年人首先需要做的,永远都是接纳自己,懂得和自己相处。


特别邀请

为了让轻读的内容更有针对性,真正陪更多朋友读书成长。邀请你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填写一份轻读读者调查问卷。对,就是现在正看这段话的每一个“你”。


几分钟即可,每一份对我们都非常重要!已经填写过的朋友不用再填了。大表哥比心!


文 / 轻读大表哥

图 / 网络


#今日话题#

 你怎么看待“自婚”和“卒婚” ?

 喜欢本文请在右下角点个“好看”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至文章

在后台回复“大表哥”有惊喜


点下方蓝字填写读者问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