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0张图,看懂瞎忙族和高效人士的区别

轻读 轻读实验室 2020-10-20


回复【读书】,领取你的今日专属书签


大家好,我是卷子。


2019年马上要过去1/2,看看你年初制定的年度计划,完成了一半吗?


每个人一天都是24小时,一年都是365天,但是不同的人的产出却是天差地别。


大学同学小李,在某互联网公司做产品,每天996,工作勤勤恳恳,但一直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果,前段时间,他说公司裁员20%,担心自己会是其中之一。


而我的另一个同学,在小型创业公司,一个月前完成了重要项目,去国外休假回来,立马升职加薪,春风得意。


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关于996工作制(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上六天班)的讨论,一味延长工作时间一定就能带来工作成果吗?


答案恰恰相反。


在职场,有一种很重要的能力,从来没有人教,也不必然带给你升职加薪,但一定会让你变得更有竞争力。


这种能力,就是对时间的掌控力。而我们很多瞎忙族,都变成了deadline的奴隶。


国外网站Brightside通过比较和分析,总结了瞎忙族和高效人士的10个不同。看看忙碌的你中枪了吗?


1.

 我必须做 VS 我选择做



你是否总会因为追求完美,想要把每一件事都做得尽善尽美而让自己变得很忙?你是否常常被大大小小的琐事缠身,占满所有的时间?


瞎忙族们看上去总是很忙很忙,他们希望做好每一件事,却从不挑选,所有人,所有事,我必须做。


而高效的人,往往会有所选择。什么事是需要亲力亲为的,什么事可以借助外力,什么事没有意义可以不用做。他们通常希望“更少,但更好”。



2.

杂乱无序 VS 要事优先



瞎忙族总是不太善于在做事前,排列优先级。往往拿到新任务,立刻投入工作,却忘记之前的任务只做到一半。


这样一来二去,承担太多任务,工作成了折磨,常常感到失控,自己也不确定该做的事情是否已经做了。


高效人士总是精心挑选有价值的工作,常常在工作前,已将轻重缓急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工作推进起来,一切尽在掌控中,总是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该做的事情。


3.

 来者不拒 VS 敢于“say no”



我们从小的家庭教育,常常教导我们“乐于助人”“为他人着想”。但在职场中过于好说话,不懂得拒绝,应承一切事,却常常让自己陷入越来越忙的尴尬境地。


时间久了,别人不会珍惜你的付出不说,还会觉得得到你的帮忙是件理所应当的事。


高效的人总是敢于坚定地、决绝地、优雅地说“不”,只答应真正的要事,做个有底线、有原则的人。


4.

埋头干活 VS 抬头看路



巴菲特在一次采访中说,我常常为那些总说“我准备先去干10年,尽管我真的不是很喜欢这份工作。然后我就去干这个……”的人担心,他感觉这就像说我先储存我的性能力,等到年老色衰时再用一样可怕。


他在《跳着踢踏舞去上班》那本书中分享到,成功就是快乐,快乐是我安身立命之本。我庆幸生命里的每一天都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和自己欣赏的人一起工作。


瞎忙族总是在迷惑和服从中埋头往前跑,这样时间长了,很难从工作中获得价值不说,还容易因为不理解团队的方向而陷入无用功。


高效的人首先会明确工作的目标和使命,在认同的情况下有目标的努力。他们制定的计划总是具体而实在,目标意图明确,且工作可量化。


5.

 以忙为荣 VS 结果导向



常看到一些职场人喜欢在朋友圈晒一晒自己加班的照片,让世界(主要是领导)看到自己的努力和勤奋。但当真是因为工作过于饱和,还是走个过场低效加班,就很难评判了。


其实说一千道一万,职场上真正实打实拼的还是“过硬”的成果。结果导向固然残酷,但也可以有效的提高效率和工作效果,而不是只看到自己在忙就认为是成功了。用结果来证明自己的实力,是成年人的游戏规则。


6.

多任务工作 VS 专注再专注



边开会边回邮件,边看视频边写报告,边打游戏边想明天的工作,边蹲坑边刷微博……瞎忙族总是习惯了多任务处理模式,满脑子充斥着过去或未来。


多任务工作看上去很高效,然而常常是,总感觉没干完什么事情,一天就这么过去了,没干什么却总感觉很累似的。


一份调查显示,员工切换工作任务的次数越多,完成的工作量反而越少,同时做多件事情使工作效率降低40%。


高效人士总是相信专注的力量,专注于当下的重要事务,一次只做一件事。专注不仅能提高效率,还可以让任务完成得更出色。


7.

大家一起忙 VS 大家一起高效



职场上有很多人,不仅自己忙,也总想让身边的人都忙起来。比如最近大火的日剧《我,到点下班》中的三谷,加班狂魔,自己爆肝熬夜加班,还一遍遍要求实习生也一起加班。但很多时候,加的是没有意义的班。


相比之下,《我,到点下班》中的女主东山结衣真是说出了“社畜”们的心声,“我当天的工作当天完成”,做完手头工作就可以准时下班,“大家还在工作”不是我也必须加班的理由。


高效的人想的最多的应该是如何提升团队效率,反复研究改进团队的工作流程和管理机制。


8.

总在焦虑 VS 拥抱变化



你是否困惑自己到底要成为什么的一个人?偶尔会怀疑自己的工作是否有意义,也会担心自己会不会在未来某天被机器人替代?

瞎忙族常常为未来的不确定和当下的疲惫工作体验而焦虑迷茫,但他们任由焦虑消耗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却很少做出点实际行动。


高效人士明白,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变化带来挑战,也带来机遇,并且永远让自己保持在成长进步的状态。


9.

啥都想要 VS 懂得取舍



瞎忙族和高效人士的时间观念也不一样。


瞎忙的人会给每项任务都安排一点时间,但每件事都做得一般般,然后总是抱怨时间不够用。


高效的人懂得取舍的艺术,明白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都做好。他们会果断地舍弃低价值的工作,把宝贵的时间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10.

拖拖拉拉 VS 快速行动



明明给写报告留出了足够的时间,但就是不想动笔,“没关系还有时间”、“再刷一下抖音吧,反正短视频很短很短”、“不着急先小睡10分钟”……一直拖到交作业前一天晚上,急急忙忙开始熬夜加班。


这还是有deadline的任务,没有时间限制的就更惨,买了书放着落灰,办了健身卡,总觉得时间还长,于是一年也没去一两次。


拖延、缺乏执行力是瞎忙族的通病。高效人士通常相信行动力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没有行动,一切都是零。他们会适当听取意见,但是更相信自己的判断,下定决心之后,快速地行动起来。


其实拖延症是一种很常见的问题,很多人都会发生,通常有三个原因:一是害怕犯错,行动时畏首畏尾;二是任务本事比较难,很难下手;三是事情本身很无聊,让人缺乏动力,比如健身。


在全球拖延症研究领域专家皮尔斯·斯蒂尔的《战拖行动》中,他提到了一个拖延公式:


分子的期望、价值感越大,意味着回报越大,获得回报的可能性越大,你的注意力就越容易被吸引,因此行动动机会更强烈,更不容易产生拖延行为。


而当分母中的冲动越大时,就会让人越容易漠视未来,从而加剧拖延的程度,当可推迟时间越大时,也就意味着任务的截止时间被向后推迟了,拖延会与日俱增,完成任务的动机就减弱了。


理解了这一公式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利用战拖方法对导致拖延的因素一一击破。



如果你是一个容易不自信,在做事前总害怕失败的人,你可以在开始一项工作时,把艰巨的任务有意识地拆分成小块,然后从小处着手,关注一点一滴的进展。


你可以通过看一些励志电影、自传、演讲等,用感同身受的方式汲取激励的力量。并在做事时,有意识的想象任务成功时的成就感对抗困窘的现状。


另外一种情况是,无聊感向人们发出信号,告诉人们所做的事情是无关紧要的,于是分心就到来了。不过,枯燥并不是所有工作的固有属性,只要改变看法,任何事情都可以变得有趣得多。


比如,为了让工作变得不那么枯燥,可以试着加大它的难度,试着找到工作难度和你自身能力之间的平衡点。比如看看自己是否能用之前一半的时间完成某件事。


还有一种方式是,为了减轻拖延,你可以充分发掘自己与任务之间的关联性。比如你喜欢社交,就可以把“打扫房间”这个任务重新定义为“准备请朋友来做客时提供一个温暖的家”。


总之,没有行动力,任何计划都是纸上谈兵。每一个高效的人,都拥有说一不二的行动力。


在工作和生活中,偶尔陷入“瞎忙”很正常,学会及时调整自己,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始终保持高效而舒适的状态。


本文部分内容经授权来源自《战拖行动》

以及 湛庐文化(id:cheerspublishing)


如果你也有拖延症,请在右下角点个“在看”

我想看看有多少~

最颠覆三观的减肥真相,90%的人不知道

龙应台辞职照顾93岁失智母亲

村上春树:公开其父曾是侵华日军


长按识别关注轻读实验室

回复“书单”看人生必读200本好书

↓↓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