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初中生遭同学割颈,凶手只罚500元:未成年恶魔,究竟谁在保护?

轻读实验室 轻读实验室 2020-10-20


大家好,我是大表哥。


前两天,有条新闻引起了我的关注。

 

初三学生遭15岁同学割颈,嫌疑人仅被罚500了事。



山西一初三学生,放学后与同学因琐事打架,他就掏出美工刀把对方的脖子给割了。


被割颈的同学,伤口深达3厘米,血把半边校服都染透了。


受害者的校服(图源:澎湃新闻)


这条新闻看得我后颈一凉,心底发寒,3厘米深的伤口,这是下了多大狠手,万一伤着劲动脉,同学一条命不就没了吗?


如果是成年人,肯定是要判故意伤害罪的。


但嫌疑人只有15岁,既没把同学打死,也没致残,大概率是不用负刑事责任的。


果然,当地公安局的处罚决定书这么写着: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嫌疑人应处行政拘留十日,罚款500元;

但因为不满16周岁,所以不拘留,只罚款。


朔州市公安局朔城分局下达行政处罚书


这样的处罚力度,对嫌疑人真的有惩戒效果吗?


他真的能意识到自己对同学做了多么可怕的事情,并且不再犯吗?


看新闻后续,嫌疑人的家长不仅没有赔偿,甚至连一句道歉都没有。


这样的处罚,这样的父母,他应该是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以后该咋地咋地。


    图源:微博@头条新闻        

 

而被他伤害的同学,因为家里负担不起4000元的医药费,正面临被停药、放弃治疗的风险。


你们就说来气不来气。

 

无独有偶。


就在不久前,5月27日,陕西一小学女生,在课间被4名男生拖到男厕所强奸。


 

一名女孩,四个施暴者,这都不止是强奸了,是轮奸。


这么恶劣的犯罪,仅仅因为嫌疑人都未满十四周岁,就不立案,不追责,不了了之。


据悉,4名男孩已经转学,换个地方,开启美好的新生活。


而女孩,还要继续接受心理辅导。


对待未成年人犯罪,法律似乎一点办法都没有。


不满十四周岁,哪怕杀人、强奸,都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只要不把人打死、打残,也不需要负任何责任。


这对于受害者和他们的家庭来说,未免太不公平。


当正义无法通过法律伸张,他们该如何发泄内心的悲愤呢?


我不由想到了小说《告白》。


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在豆瓣上评分8.7,有55万人评价。



相似的遭遇,不同的结局。


自己的孩子被未成年人杀害,法律不管,要选择原谅吗?还是亲手制裁呢?

 

当法律失效,无奈的人或许只能选择另一条路。


一条错误的路。




爱美死了。
 
在学校里游泳池里,她的尸体,就漂浮在满是枯叶的幽暗的水面上。
 
母亲森口赶到后,匆忙把爱美打捞上来,可惜为时已晚,爱美已经没了心跳。
 
因为一没外伤,二衣着整齐,警方据此判断,爱美是失足掉进游泳池淹死的。

是意外死亡。
 
但森口不这么认为。

她是一名中学老师,也是一位单身母亲。在她怀孕期间,丈夫发现自己得了艾滋病,俩人商定离婚,森口一个人生下了爱美。
 
所有人都觉得,是森口的失职,没有看护好女儿,让爱美自己到泳池边玩耍,才导致悲剧发生。

但森口在案发现场发现一个小兔钱包,这是女儿一直想要,自己却没舍得买给她的。

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呢?

打开钱包,森口被电了一下。钱包居然还带电。

事情一定不简单。


她猜的没错,爱美是被人杀死的。

而凶手就是她的学生。
 
我们就称他们为,少年A与少年B。

他们是有预谋地,杀死了爱美。
 
那天是星期三,A和B放学后埋伏在游泳池的更衣室里,等着爱美像往常一样,来泳池边喂流浪狗。

爱美一个人来了,A和B从背后走近她。
 
B首先开口说:“你好。你是小爱美吧。我们是你妈妈班上的学生。”
 
A也假装亲热地跟爱美说:“你喜欢狗狗吗?我们也喜欢。所以常常来这里喂它吃的呢。”
      
 图源:电影《告白》

爱美放松了警惕,既然是常常来喂狗狗的哥哥,就没什么好害怕的。
 
随后,少年A拿出里面装着改装电流的小兔钱包,递给爱美。

爱美想要这个包很久了,在商场吵着向森口要钱包的场景,被B看见了。
     图源:电影《告白》

A说,小兔绒包,是森口拜托他们去买的,是送给爱美的生日礼物。并催促着爱美快点打开钱包看看里面有什么。
 
爱美打开拉链的一瞬间,改装过的电流瞬间击倒了她,甚至连一句声音都没来得及发出。
     图源:电影《告白》

实验成功了。A转身就走,走之前还提醒B“别忘了去宣传,是我干的。”
 
眼前的场景让B难以置信,明明以为只是恶作剧,却没想到是一场杀人行动。
 
要是爱美这样死了,自己不就成共犯了吗?
 
B想了一会,把绒布包拿下来,扔到了栅栏里面。然后又抱起爱美,把她扔进了冰冷混浊的泳池里。
         图源:电影《告白》
 
“对了,就让她不小心掉到游泳池里吧。”
 
干完这些,B快速地跑了,可是他没有想到,当时爱美只是晕倒了,而他把爱美扔进泳池里,才是真的杀了她。
 
这就是爱美死亡的真相。
 
A虽然有杀意但没有直接下手,B虽然没有杀意却杀了人。
 
这个发现让森口万分痛苦。

按照当时的日本少年法,A和B都不满14岁,如果她把二人交给警方,最多被关进少年管教所,家人再开个假释处罚,就可以无罪释放。
 
既然法律制裁不了,森口决定亲自动手替女儿报仇,让这两个人认识到自己的罪孽深重,余生都背负着沉重的包袱活着。
 

复仇就从两盒注入了艾滋病人血液的牛奶开始吧。

“我在两人的牛奶里加入了今天早上抽的血。不可能马上就知道会不会有效果。

两三个月后请你们一定去验一下血。据说,潜伏期通常是五到十年,在这段时间,请尽量体验生命的可贵吧。”

图源:电影《告白》

这是森口在辞职前的最后一堂课,她给班级每个孩子都发了牛奶。在学生喝下牛奶后,她给学生讲了爱美被杀害的故事。
 
并宣布有两个人的牛奶,是被注入了艾滋病人——也就是她前夫——血液的。

是的,就是少年A和少年B。
        图源:电影《告白》
 
“我深切地希望你们二人能够明白自己犯下的罪孽之深重,对爱美能够发自内心地反省、谢罪。

还有,由于还要在一个班里学习,请大家绝对不要排斥他们,要用温暖的态度关爱这两人。
 
森口的告白,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

正如她所说的,艾滋病人的血液只是个引子,真正的复仇,才刚刚开始。
 
少年A很倔强,事发之后他依然选择来学校上学。

于是被全班同学霸凌。
 
少年A原本是老师眼中品行兼优的好学生,成绩好,还经常参加科技发明比赛,屡屡拿奖。

但他从小缺爱,母亲为了前途抛弃他。为了获得别人的关注,他会虐杀流浪猫,并拍视频上传到个人网站。

参加比赛也是为了拿奖,上新闻,让母亲注意到自己。
 
但报纸上刊登少年A获奖报道的当天,占据头版的新闻却是初中生用氰化钾毒死一家五口。

电视和杂志上都在谈论这个案子。学校里,老师和学生的话题也都是这起犯罪。
 
A被忽略了,没人在意他得了奖,如果杀人可以获得这么大的关注,那他也去杀人,并且连“杀人机器”都是自己做的,应该会更受瞩目吧?
 
“我即便做了出色的事,上了报纸,母亲也没有注意到。要是……要是我也成为罪犯的话,母亲会不会赶来看我呢……”
 
但他的愿望落空了。

杀死爱美没有造成想象中的轰动,反而遭到了同学们的排挤与欺凌。
 
准确点说,不是因为杀人遭到了同学们的欺凌,而是因为因为喝了注入艾滋病人血液的牛奶。
       
 图源:电影《告白》

警察和母亲都没来找他,他还是被忽略,被遗忘。
 
少年A决定干票大的。

因为成绩出色,学校安排他在全校大会上演讲。他在学校的礼堂里安装了炸弹,遥引爆装置的开关是手机按键
 
演讲结束后,只要按下引爆键,就能让所有老师同学,包括他在内,一起灰飞烟灭。
 
肯定会成为在少年犯罪史上留名的惊天大案。他要以这样的方式,引起母亲的关注。
 
少年A在演讲台上按下开关,却什么都没有发生。
 
他低头去看演讲台里面,炸弹,不见了。
 
手机响了起来,不是妈妈打来的,是森口老师。
 
“你被死亡的恐惧折磨,或是受到同学的欺负,并不能让我高兴起来。

应该说,即使施行了报复,我对你们的憎恨也没有一点儿减少。

纵然亲手拿刀把你们碎尸万段,恐怕也不会有不同的结果。

我明白了,能够让一切仇恨都烟消云散的复仇是不存在的。
 
就算森口杀了他,他也不会对爱美觉得抱歉,那样的惩戒毫无意义。
 
她选择了更彻底的方式来报复少年A,从他最爱的母亲下手。
 
所以森口解除了他安装在学校的炸弹,转移到少年A母亲所在的地方。
 
她对少年A说:“我一直在祈祷你不要按下引爆键的。但是你按了。

虽然我不知道你预想的爆炸规模有多大,但那颗炸弹肯定具有摧毁钢筋水泥建筑物一半的威力。

制作炸弹的,以及按下引爆键的人,都是你。”
      图源:电影《告白》

她让少年A亲手杀了最爱的母亲。这才是她的复仇。
 
接下来该B了。
 
少年B表面非常招同学老师喜欢的孩子,性情温和,看起来像在充满爱的家庭长大的。
 
当然他也有一些缺点,比如胆小懦弱。家里人虽然很宠爱他,但母亲对他的“期望”反而成了一种枷锁。
 
“每当妈妈夸我怎么怎么“善良”,我就觉得自己好悲惨。悲惨、悲惨、悲惨。”这种想法一直围绕着他。
 
太过普通的他,是如此的羡慕少年A的优秀,当少年A向他提出“行刑计划”时,他迫不及待地加入这场以为是恶作剧的杀人行动。

但他本心不坏,也没有那么狠绝冷血。
 
喝下被污染的牛奶后,他吓坏了。

不再上学,整天躲在家里,甚至得了“恋脏癖”。

污垢给了他安全感,他拒绝和任何人接触。
 
森口去了他家,告诉他母亲,儿子是杀人凶手。她母亲拒绝相信,怎么会呢?

“我儿子如此善良,必定是你们的陷害。”
 
但少年B时刻以为自己得了艾滋病,精神逐渐崩溃,他向母亲坦白了一切。
 
母亲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决定杀了他,然后自杀。
 
结果母亲被反杀了。

母亲不忍心下手,少年B从她手里夺过刀子,刺死了她。
 
温热的血溅到了少年B的脸上,他看着单薄的母亲,从楼梯上一层一层滚了下去。
 
图源:电影《告白》

至此,森口的复仇彻底达成。
 
哦,忘了说,其实奶里根本没有携带艾滋病的血液。
 

在日本,少年犯罪屡见不鲜。但因为少年法,即使杀了人,罪犯得到的惩戒,不过是去管教所里接受几天改造。
 
正如《告白》里说的:“保护你们性命的最可靠伙伴,就是少年法。”
 
“少年法”保护了少年罪犯的安全,为他们随意杀害别人,留下了一张保命符。

何其荒诞。
    图源:电影《告白》
 
其实不止是日本,未成年犯罪如何量刑,是世界性的难题。

在我国,根据刑法规定,刑事责任年龄是十四周岁。

这也意味着,不满14岁的未成年人,哪怕犯了杀人、强奸的重罪,也不用承担任何刑事责任。

还记得湖南12岁男童弑母案吗?

2018年,湖南12岁男孩,因不满母亲对管教太严,被打后心生怨恨将母亲用刀杀死。因未到法定年龄,不能进行拘留,只能释放。

图源:新京报


还记得大连13岁男孩杀害10岁女童案吗?

2019年,13岁大连男孩蔡某,将同小区11岁女孩杀害后并剖尸灌木丛,由于蔡某未满14周岁,不追究他的刑事责任,依法进行收容教养。

图源:大连公安

我们的法律,默认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无法有效辨识、控制自身行为,所以不用负责。

但看看这些恶性事件,比如大连那个杀人抛尸的13岁男孩,他真的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吗?

该男孩在作案后和朋友群内聊天,言语间透露出他完全清楚自己做了什么,清楚自己有不满14周岁的优势
 
6月两会期间,有代表和委员提出将刑事责任年龄降至13周岁或是12周岁,来遏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图源:央广网


但,这治标不治本。

首先,媒体的报道放大了未成年犯罪的严峻性。

根据《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数据来看,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率其实是逐年在下降,且占比最高的是抢劫罪。

图源:司法大数据研究院

这说明,未成年人犯罪者中,还有一些有引导改正的空间的未成年人,如果一味的增加刑罚,不给改错机会,可能会导致刑期满后有更多的犯罪行为。

他的一生就这样在罪恶中毁掉了。
 
其次,13岁、12岁,降到多少是头呢?恶意真正的源头是年龄决定的吗?

关进监狱就可以解决吗?

社会、家庭、学校,这些外界的才恰恰是影响未成年的行为的重要因素。

根据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的报告来看,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中,大多数家庭都有一些不良因素,或许相较于孩子,一些生而不养的父母更应该被追究责任。

比如开篇提到的山西15岁男孩,因为和同学有矛盾,就将对方割颈,而家长不赔款、不道歉。

可想而知,家长平时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图源:司法大数据研究院
 
社会关系环环相扣,每一个不负责任的成年人,都有可能是少年A、B的家长,也有可能是失去孩子的森口老师。

当然,对于天生反社会人格,仗着自己未成年肆意伤害他人的人也不能简单放过。

在英美国家,对于未成年人犯罪遵循的是“恶意补足年龄原则”。

如果控方提出的证据可以证明,该未成年人在犯罪时怀有恶意,能够辨别是非、那么就应当对ta实施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这或许可以作为我国处理未成年犯罪时的一种思路。

我们都明白教育的意义,也始终对年轻一代抱有期待。

但是别忘了,能帮助孩子的,首先是屏幕前的你自己。


— END —
犯罪的未成年受到保护,
那谁来保护受害的未成年呢?
右下角点个「在看」吧

—▼—

撰文 | 林西好东西
编辑 | 黄扯扯

点击蓝字看更多精彩的文章:
罗冠军声明上热搜:我不是强奸犯,但请你们别骂她
徐峥陶虹定情之作:20年前看是喜剧,现在看是悲剧
长按识别关注轻读实验室
回复“书单”看人生必读200本好书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