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能源电化学燃料电池电催化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公众号”

近日,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宋玉江教授带领的能源电化学工程研究组在燃料电池电催化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能源电化学工程研究组主要研究低铂及非铂电催化剂、燃料电池膜电极光驱动制备工艺、低温直接生物质燃料电池和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制备小分子燃料。研究组在非铂电催化剂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


电催化剂是燃料电池汽车发动机中的核心材料,非铂电催化剂有望在未来获得实际应用。燃料电池汽车能量转化效率高,不排放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和致霾颗粒物,仅排放清洁的水,其商业化进程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拉开帷幕,我国已将燃料电池汽车确立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力度重点支持相关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然而,目前燃料电池汽车发动机中使用高成本的铂基电催化剂,阻碍了燃料电池汽车的大规模商业化进程,降低铂基电催化剂的用量或者研发非铂电催化剂是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必由之路。


此项研究工作突破了传统方法制备非贵金属电催化剂的局限,将蒸发引导的分子自组装技术与高温热解方法相结合,可控制备了结构新颖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该电催化剂以碳黑为核、氮参杂的类石墨烯多层为壳,此前文献中尚无核-壳结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的报道。与商业铂基电催化剂相比,核-壳结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在酸性和碱性电解液中均表现出优异的氧还原活性和耐久性。高活性源自电催化剂高密度的活性位;高耐久性则与多层的外壳结构密切相关,即外壳层活性位损耗后,暴露的内壳层活性位保持了电催化剂的活性,有效地提高了电催化剂的耐久性,从而为酸性条件下非贵金属电催化剂耐久性低的科学难题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此外,核-壳结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在酸性和碱性电解液中表现出了丰富的氧还原反应机理,在碱性电解液中以直接四电子过程为主,而在酸性电解液中以间接四电子过程为主。


在燃料电池单电池测试方面与加拿大国家研究院的Shuhui Sun教授进行了合作,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项目和大连市“杰出青年科技人才”等项目的资助。香港科学网对此项工作进行了报道。


论文链接:


来源:大连理工大学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chembbs.com.cn


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化学化工产学研方面的稿件至info@chembbs.com.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化学技术转移中心®会及时推送。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化学化工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目前开通了“化学同仁-专家学者”群。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chemshow (或长按右侧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化学+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