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桑元华/刘宏教授Nano Energy:电磁感应增强哑铃状钯-金纳米棒复合结构热电子产生和转移促进钯催化甲酸脱氢反应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有鉴于此,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桑元华教授(通讯作者),刘宏教授(通讯作者)在构建哑铃状pd-金纳米棒复合结构,实现等离激元增强的甲酸脱氢催化反应的基础上,利用磁场对金属导体作用导出的电磁感应效应进一步促进了金纳米棒中等离激元共振热电子的产生和转移,使得甲酸脱氢催化反应在28度与45度的反应条件下催化性能分别提高了60%和150%。这是由于等离激元金纳米棒在旋转磁场中产生的电磁感应效应抑制了电荷复合,从而增加了等离激元热电子的数量。这项工作为设计磁场调节的甲酸脱氢高活性催化剂提供了一种实用的策略。相关成果以题为“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effect induced high-efficiency hot charge generation and transfer in Pd-tipped Au nanorods to boost plasmon-enhanced formic acid dehydrogenation” 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Nano Energy上。山东大学晶体材料研究所硕博连读博士生高文强和刘齐鲁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图文导读
图1. 哑铃状Pd-tipped Au纳米棒纳米复合结构的形貌与结构表征(a-b) 哑铃状Pd-Au 纳米棒TEM和Au, Pd及混合图像的TEM-EDS元素分布图像;
(c-d) 哑铃状Pd-Au 纳米棒的高分辨率Au 4f 和Pd 3d XPS光谱;
(e) Au 纳米棒和哑铃状Pd-Au 纳米棒的UV-Vis吸收光谱。图2.
(a)不同材料样品在磁场下等离激元增强的甲酸脱氢性能;
(b) 哑铃状Pd-Au 纳米棒在不同磁场转速下的等离激元增强的甲酸脱氢性能;
(c) 哑铃状Pd-Au 纳米棒在磁场中不同光照强度下的等离激元增强的甲酸脱氢性能;
(d) 哑铃状Pd-Au 纳米棒在磁场中不同温度下的等离激元增强的甲酸脱氢性能。图3. 在磁场作用下电磁感应驱动Au NR产生微电场的电化学测试
(a) 哑铃状Pd-Au 纳米棒在有磁场无光照作用下的感应电势;
(b) 60–80 s;
(c) 哑铃状Pd-Au 纳米棒在有磁场无光照作用下的电流密度;
(d) 60s-80s。图4.
(a) 哑铃状Pd-Au 纳米棒在不同交流电场下的UV-Vis吸收光谱;
(b) Au纳米棒与哑铃状Pd-Au 纳米棒在有无外加电流下的COMSOL模拟示意图, 视图方向①和②分别为平行和垂直入射光的方向;
由COMSOL模拟得到的Au 纳米棒有无外加电流沿平行入射光视图方向的LSPR诱导的感应电场 (c-d) 和垂直入射光视图方向 (e-f);
由COMSOL模拟得到的哑铃状Pd-Au 纳米棒有无外加电流沿平行入射光视图方向的LSPR诱导的感应电场 (g-h)。图5.
利用等离激元增强的哑铃状Pd-Au 纳米棒甲酸脱氢催化反应过程,证明了外加磁场对等离激元效应增强的显著影响。在运动磁场作用下,由于电磁感应效应促进了Au NRs中的热电子生成,并促进了LSPR过程中光生热电子的分离,使得哑铃状Pd-Au 纳米棒纳米结构在室温下等离激元增强的甲酸脱氢催化活性提高了60%。该作用机制保证了更多的光生热电子从Au 纳米棒向Pd端转移,有利于进一步调节甲酸脱氢的催化活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磁场促进等离激元增强催化的策略。通过合理设计等离激元复合纳米结构,进一步拓展了原位微电势在粉末催化剂上的应用,在磁场的作用下提高等离激元基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文献链接:https://doi.org/10.1016/j.nanoen.2020.105543
来源:山东大学
作者简介
桑元华,山东大学晶体材料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纳米能源转化材料的研究、铌酸锂晶体生长及应用研究、以及生物组织工程材料及干细胞分化相关的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包括重点研发专项-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项目、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山东省重大创新工程项目和博士后项目等,作为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在包括Adv. Mater., Adv. Energy. Mater., 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30余篇,其他合作文章70篇,EIS高被引论文11篇,个人H因子达33,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6项,获得2019年山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二位)。
刘宏,济南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硅酸盐学会晶体生长分会理事,中国光学学会材料专业委员会会员理事,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纳米材料与器件分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生物传感材料与器件,组织工程与干细胞分化、纳米能源材料,等。主持了包括十五、十一五、十二五863、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和自然基金重大项目、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十余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在Adv. Mater., Nano Letters,ACS Nano,J. Am. Chem. Soc, Adv. Fun. Mater,Envir. Eng. Sci., 等学术期刊上发表SCI文章20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的近50篇,个人文章总被引次数超过20000次,H因子为67,30余篇文章被Web of Science的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选为 “过去十年高被引用论文”(Highly Cited Papers (last 10 years)),文章入选2013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2015和2019年度进入英国皇家化学会期刊“Top 1% 高被引中国作者”榜单。2018和2019年连续两年被科睿唯安评选为“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应邀在化学顶尖期刊Chemical Society Review和材料顶尖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和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发表综述性学术论文,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授权专利30余项,研究成果已经在相关产业得到应用。2019年获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一位)。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chen@chemshow.cn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微信号 : Chem-MSE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化学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产学研方面的稿件至chen@chemshow.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化学与材料科学®会及时选用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