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化工大学邵明飞教授JMCA : 多级结构NCNT@Co-CoP纳米线一体化电极高硫载量下提升Li–S电池倍率性能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科学材料站 Author 科学材料站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文章信息

多级结构NCNT@Co-CoP纳米线一体化电极高硫载量下提升Li–S电池倍率性能
第一作者:李剑波
通讯作者:邵明飞*
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研究背景

Li–S电池因其高理论能量密度(2600 Wh kg-1)、低成本和硫的天然存储量丰富,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Li–S电池仍面临着许多难题,如硫和其放电末端产物(Li2S2/Li2S)的电子传导性差、中间产物多硫化物(LiPSs)的穿梭效应等,严重的制约了其实际应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合理设计了一些有前景的载体(如氮掺杂的石墨烯和极性化合物等)用来负载活性硫,以改善电导率,限制LiPSs的穿梭并缓解体积膨胀。尽管研究人员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硫正极较低的硫载量(< 4 mg cm−2)限制了其能量密度的提高,该问题已成为Li–S电池实际应用的瓶颈。
此外,在大多数报道的Li–S电池中,粉体电极制备中非活性成分导电添加剂和粘结剂的使用,抵消了Li–S电池高能量密度的优势。并且,随着面积硫载量的增加,较厚的电极膜将加剧电极极化,从而导致电池动力学迟缓,尤其是在电池进行高倍率充放电时。与粉末状电极相比,多级结构的自支撑电极具有特有的优势,可以提升活性材料载量,加快电子转移和电荷扩散。但目前,如何在一体化电极的基础上,在高硫载量下同时实现LiPSs的快速转换和提高倍率性能仍是一个挑战。

文章简介

近日,来自北京化工大学的邵明飞教授课题组在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上发表题为“Boosting Rate Performance of Li–S Batteries under High-Mass Loading Sulfur based on Hierarchical NCNT@Co-CoP Nanowires Integrated Electrode”的研究文章。该文章通过原位催化法,在3D泡沫镍骨架上构筑了具有多级结构NCNT@Co-CoP纳米线一体化电极。根据实验结果,该一体化电极不仅为离子的快速传输和电子迁移提供了有效通道,而且缓冲了硫物种的体积膨胀。同时,通过系统的实验和DFT计算,证明了Co-CoP异质结界面能够对多硫化物进行有效地限域和快速催化转化,并降低了Li+的扩散能垒,有助于提升Li–S电池的高倍率性能。研究成果在设计制备高倍率Li–S电池电极材料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图1 NCNT@Co-CoP作为S载体用于Li–S电池的优点。
图2 多级结构NCNT@Co-CoP纳米线一体化制备示意图。

本文要点

要点1:多级结构NCNT@Co-CoP纳米线一体化电极的构筑
首先在泡沫镍三维骨架上合成了Co(OH)2纳米线阵列,随后利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ZIF-67)作为碳源和氮源,通过原位催化生长和原位磷化的方式,成功构筑了多级结构NCNT@Co-CoP纳米线一体化电极。多级结构的设计能够使电解质充分渗透NCNT@Co-CoP-1电极,有效分散的LiPSs吸附位点并为硫物种的体积膨胀提供了空间。
图3(a)Co,Co-CoP和CoP模型的优化几何形状。(b)计算的LiPS(Li2S4,Li2S6和Li2S8)和电极(Co,Co-CoP和CoP)之间的结合能。(c)Li+在Co,Co-CoP和CoP上的扩散途径,以及(e)Li+在Co,Co-CoP和CoP上的扩散能垒。

要点2:催化界面的精细调控
通过对催化界面组分的精细调控,并结合系统的实验和理论计算,证明了Co-CoP异质结可以有效地捕获和催化多硫化物,降低了Li+扩散能垒,加速界面电荷转移并改善了反应动力学。
图4 NCNT@Co-CoP@S电极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充放电曲线(0.1到5 C),(b)倍率性能和(c)对应的容量及在(d)1 C和(e)5 C电流密度下的循环稳定性。
要点3:高硫载量下Li–S电池倍率性提升
得益于多级结构的设计和电极催化界面的精细调控,当NCNT@Co-CoP@S用作硫正极,可提供优异的循环性稳定性和出色的倍率能力(在5 C电流密度和4 mg cm−2的高硫载量下经过900次充放电循环后仍保持有603.9 mAh g−1的高比容量)。


原文链接

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pdf/2021/TA/D1TA00959A?page=search


相关进展

南京大学余林蔚、徐骏教授Nano Lett.:在柔性衬底上“激光-液滴”自加热驱动纳米线超高速生长集成新突破

钙钛矿纳米线中载流子定向输运研究取得新进展

用微晶体和纳米线来分解水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chen@chemshow.cn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 : Chem-MSE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化学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产学研方面的稿件至chen@chemshow.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化学与材料科学®会及时选用推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