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香港科技大学赵天寿院士JMCA:具有不对称陶瓷骨架的复合固体电解质实现无枝晶全固态锂金属电池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科学材料站 Author 科学材料站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文章信息

具有不对称陶瓷骨架的复合固体电解质实现无枝晶全固态锂金属电池
第一作者:林彦可
通讯作者:巫茂春*,赵天寿*
单位:香港科技大学

研究背景

全固态电池因其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等独特优点,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下一代电池技术之一。复合固体电解质(CSE)由于兼具了陶瓷的高电导率和聚合物电解质柔韧、易于加工的理想特性,是实现高性能全固态电池的理想材料。
然而,通过简单机械混合陶瓷颗粒和聚合物形成的传统复合固体电解质不仅离子电导低,而且在界面处会引起不均匀的离子分布,从而导致较大内部电阻和严重的锂枝晶生长问题。

文章简介

基于此,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的赵天寿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上发表题为“A composite solid electrolyte with an asymmetric ceramic framework for dendrite-free all-solid-state Li metal batteries”的文章。
为了同时解决复合固态电解质电导率较低和界面枝晶的问题,该工作开发了一种具有不对称双层Li1.3Al0.3Ti1.7(PO4)3陶瓷框架的新型复合固态电解质 (Dual-layer CSE)。
其中,具有垂直排列孔的多孔陶瓷层为锂离子传导提供快速传导通道,同时致密陶瓷层均匀化锂离子在界面处的分布,从而引导锂金属的均匀沉积,缓解枝晶的生长。这项工作不仅提出了新型的非对称电解质结构,还为设计兼具高电导率和枝晶抑制能力的复合固态电解质提供了理论指导,从而为无枝晶,长寿命全固态锂金属电池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图1. 采用双层复合固态电解质的全固态锂金属电池的示意图。

本文要点

要点一:通过反向液相法制备双层陶瓷骨架结构,并通过浇筑聚合物电解质得到具有不对称结构的双层复合固态电解质
图2. 双层复合固态电解质的制备过程示意图

图3. 陶瓷骨架及双层复合固态电解质的形貌表征。双层陶瓷骨架的SEM图像:(a)截面图,和(b)致密层正视图。(d-g)双层复合固态电解质的SEM图像和EDS图谱。(i)双层复合固态电解质的实物图。

要点二:该双层复合固态电解质具有较高的电导率( 0.101 mS cm-1 at 25 °C)和较高的离子迁移数(0.62)
图4. 双层复合固态电解质的(a)XRD图,(b)CV图和(c)TGA曲线,(d)室温下的Nyquist 图,以及(e)Arrhenius图。(f)各种电解质锂离子迁移数的对比。

要点三:对称电池循环实验表明,双层复合固态电解质可以有效缓解枝晶,提高锂金属/固态电解质的界面稳定性。并且,采用双层复合固态电解质的全电池展现出了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图5. Li / Li对称电池在60℃下的循环性能。(a)不同的电流密度下的循环电压曲线。(b)Li / Li对称电池在0.4 mA cm-2电流密度下的长循环表现。

图6. 采用双层复合固态电解质的全固态电池的性能表征。(a-b)倍率性能。(c-d)循环性能。

对称电池实验表明,双层复合固态电解质可承受高于0.8 mA cm-2的电流密度,并可以在这0.4 mA cm-2的电流密度下稳定循环500小时,表明了其优越的锂枝晶抑制能力。采用双层复合固态电解质的Li/LFP全固态电池可以稳定循环500圈而不会发生明显的容量衰减。

要点四:实验表征及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双层复合固态电解质的致密层可以使界面处的离子分布均匀,从而均匀锂金属的沉积,有效的缓解了枝晶的产生。
图7. 在不同电解质中循环后的锂金属负极的表面形态的SEM图像:(a)双层复合固态电解质;(d)传统复合固态电解质。通过(b)新型双层复合固态电解质和(e)传统复合固态电解质的界面锂离子分布的数值模拟。(c)双层复合固态电解质的致密层和(f)传统复合固态电解质的AFM表面形貌图。(g)双层复合固态电解质和(h)传统复合固态电解质中锂离子分布和锂沉积行为的示意图。

结论

本工作开发了一种具有不对称双层陶瓷框架的新型复合固态电解质,可同时提高固体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并缓解电池中锂枝晶的形成。陶瓷框架中有垂直排列孔的多孔层可提供高效的离子传输路径,而致密层则可在界面处均匀锂离子分布,从而使该固态电解质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和出色的枝晶抑制能力。
结果表明,采用双层复合固态电解质的对称电池可以在0.4 mA cm-2的电流密度下稳定循环500小时;Li/LFP全固态电池在1 C下循环500次后能达到143.5 mAh g-1的高容量而没有明显的容量衰减。该工作为实现无枝晶,长寿命的全固态锂金属电池提供了新的思路。


原文链接
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1/TA/D1TA00451D#!divAbstract


相关进展

东北师大吴兴隆教授 Small : N/O共掺杂碳材料共用的碱金属离子电池和锂金属电池

中科院青岛能源所崔光磊研究员、董杉木研究员Angew. Chem.:提出实用型锂金属电池失效新机制及优化新思路

中国石油大学李忠涛教授、吴明铂教授《Small》:锂硫电池无金属阴极制备新方法!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chen@chemshow.cn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 : Chem-MSE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化学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产学研方面的稿件至chen@chemshow.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化学与材料科学®会及时选用推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