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短波红外波段的响应和探测在信息通信、医学诊疗、感知探测等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当前的探测技术主要依赖于窄带隙化合物半导体,比如InGaAs、InSb、PbS和 HgCdTe,展现出优异探测性能的同时,他们的成本和环境友好性一直以来也是领域内的瓶颈问题,因此, 寻找替代性的材料一直以来都是这一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近些年来,诸多候选材料涌现出来,比如二维材料(石墨烯、黑磷)、胶体纳米晶(PbS)和一些具有等离子效应的纳米结构。其中,具有等离子效应的纳米结构,因为其结构可设计以及响应波段可调节的特点,备受关注。这类光探测器往往依赖于“热载流子”的激发和提取,来实现对特定光波段的探测,这就需要设计精确的纳米结构,以及构造提取载流子的器件结构。这些特点使得他们对制备工艺有相应的要求,载流子利用率和光响应性能也收到了限制,目前普遍的响应度在几个nA/W到几十mA/W之间。因此,开发低成本制备工艺的纳米结构,提升光探测性能是这类光探测器件的关键。南京理工大学Hengyang Xiang博士,法国索邦大学Zhuoying Chen研究员以及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的Xiaojiao Yuan博士联合设计开发了一种具备低成本潜力的简易光探测器件结构,实现了高效稳定的近红外-短波红外波段的探测,近期以为题发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这一器件主要由铂微米线(Pt MW)和聚吡咯纳米粒子(PPy NPs)组成,其中PPy NPs作为光响应活性材料,具有优异的光热转换性能,能够有效的吸收光子产生非辐射复合的热量,而具有热敏特性的Pt MW对热敏感产生电阻变化的同时也具有电极的功能,在固定的偏压下(e.g. 2V)表现为电流的响应。
图1 基于聚吡咯纳米颗粒(PPy NPs)光热效应的器件结构设计及其优异的光热转换能力验证。 得益于PPy NPs再在近红外-短波红外波段的有效光吸收能力,这一器件从800 nm到2000nm这一宽谱范围内具备有效的光响应性,在1.5 µm这一典型短波红外波长下,最大响应度可达1.3 A/W,达到了InGaAs光探测器的应用水平。另外,这一器件结构的设计,将传统意义上非常慢的热传递过程提升了一百万倍,使得这个器件的响应速度从几秒提升到100微秒级别,为基于光热效应的光探测器件提供了新的思路。这些优异的性能,一方面来自于PPy NPs的光热转换能力,另一方面也来自于Pt MW结构的精巧设计。Pt MW具有微米级别面状的电极结构,增加了对热相应的接触面,更加微小的结构也缩短了热传递的距离,使得热传递能更加快速的完成,实现光-热-电的完整转换。
图2. (a) PPy 聚合反应示意图; (b) PPy-NPs红外特征谱图; (c) PPy-NPs 透射电镜下的形貌图;(d) PPy-NPs吸收谱图.在器件的性能稳定性上,这一器件结构也具有巨大的优势,作为的电极的Pt和作为光活性材料的PPy NPs都具水氧稳定性优势,尤其是PPy NPs,其生物适应性良好,广泛应用于光热诊疗等生物医学领域方面。这意味着,基于PPy NPs的探测器件在稳定性上具有巨大的潜力。在无封装的大气环境测试条件下,这一探测器经历半年之久的水氧暴露之后,其光探测性能仍然没有出现明显的衰减。结合其低成本、绿色环保的优势,我们认为这一新型光电器件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图3. (a) PPy-NPs/Pt光探测器器件结构示意图; (b) 器件在典型短波红外波长 (λ = 1.5μm) 下的光响应特性;(c) 器件的响应时间;以及 (d)在不同光强下的响应度(Photoresponsivity in Ω/W or in A/W).化学与材料科学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chen@chemshow.cn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化学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产学研方面的稿件至chen@chemshow.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化学与材料科学®会及时选用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