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大学袁一斐教授《ACS AMI》综述:界面策略抑制正极锰溶出的研究进展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近日,温州大学袁一斐教授课题组(课题组主页:https://www.x-mol.com/groups/yuan-wzu)针对二次电池锰基正极活性物质存在的锰溶出问题,从界面角度介绍了相关抑制策略,在《ACS Applied Materials&Interfaces》期刊发表以“Interfacial Strategies for Suppression of Mn Dissolution in Rechargeable Battery Cathode Materials”(DOI: 10.1021/acsami.1c20406)为题的综述文章。课题组博士后任晴晴为论文第一作者,温州大学王舜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本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主要内容
1)Carbon coating layers:其主要优点是资源丰富,质量轻,导电性佳,尤其是氮、氟等杂原子掺杂的碳材料,能够有效降低材料极化;不足之处是对材料应变的抑制作用微弱。
2)Metal oxide coating layers:较之碳包覆层,其对材料应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制备方法简便;缺点是导电性不好。
3)Phosphate coating layers:其主要优点是具有离子导电性,促进界面电荷传输,有利于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缺点是包覆层质量偏大又无电化学活性,降低了材料的比容量。
4)Active material coating layers:其主要优点是贡献容量,若为外延生长的活性物质包覆层,则还可能通过改变锰基材料的Mn d轨道能级来抑制姜泰勒效应;缺点是反复参与充放电过程使其稳定性较低。
5)Artificial cathode electrolyte interphase (CEI):这其中的固态电解质可看作是扩展的CEI,其主要优点是有效解决了锰溶出问题,且安全性高;缺点是与材料存在固固界面的兼容性问题。
6)Polymer coating layers:其主要优点是具有柔性,导电性,更适于电池的高温应用场景;缺点是原位聚合界面不可控。
7)Binder-related interfaces:其主要优点是界面通过化学键合构建,实现了电极的整合设计;缺点是对电解液腐蚀的物理性防护过于薄弱,另其与电解液的兼容性也需额外关注。
8)Electrochemically induced interfaces:其主要优点是成本低;缺点是界面的形成与转化动态过程不可控。
总结与展望
界面改性对材料的结构、组分和性质所带来的影响最小,并且对锰溶出的抑制作用更为直接,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者综述了相关的界面机制及其优/缺点。作者认为接下来的发展主要集中在:1)多重界面改性联用;2)在一次颗粒水平精细调控界面;3)原位表征技术解析锰溶出动力学与界面改性机制;4)用兼具柔性与机械强度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取代传统电解液。
教师主页:
http://chem.wzu.edu.cn/info/1022/24702.htm课题组主页:
https://www.x-mol.com/groups/yuan-wzu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21/acsami.1c20406
相关进展
中科院过程所谭强强研究员课题组《ACS AMI》:表面包覆及体相掺杂实现高性能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化学与材料科学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chen@chemshow.cn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 : Chem-MSE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化学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产学研方面的稿件至chen@chemshow.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化学与材料科学®会及时选用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