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黄园教授课题组在抗肿瘤转移的靶向治疗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Targeted Inhibition of Tumor Inflammation and Tumor-Platelet Crosstalk by Nanoparticle-Mediated Drug Delivery Mitigates Cancer Metastasis”为题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ACS Nano。 转移是临床癌症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转移级联过程包括恶性肿瘤细胞(转移的“种子”)从原发肿瘤部位脱落,进入血液循环进行传播,并最终定植于次级器官的转移前生态位(PMN,转移的“土壤”)中以形成病灶。肿瘤炎症和肿瘤相关血小板是抗转移治疗的潜在靶点。异常的炎症以及血小板分泌的促炎因子诱导血管通透性增加并募集粒细胞,为癌细胞定植提供了理想的PMN“土壤”。此外,持续的炎性肿瘤微环境与血小板可以促使肿瘤细胞“种子”获得侵袭性的间充质表型。 活化的血小板因其对肿瘤细胞的天然亲和力而具有开发药物递送平台的巨大潜力。活化的血小板以肿瘤内血小板、循环血小板和PMN浸润血小板的形式参与转移级联反应。利用此特性,研究团队针对整个癌症转移的动态过程,以活化血小板靶向的纳米粒为递药体系,构建了一种同时调节肿瘤炎症和阻断肿瘤-血小板串扰的抗转移策略。研究结果显示,PSN肽(一种P选择素靶向肽)的修饰能够通过结合活化血小板,增强纳米粒在原发性肿瘤、转移前生态位和转移灶中的蓄积。此外,负载血小板抑制剂替格瑞洛的纳米粒(PSN-NP@T)显着抑制了血小板与肿瘤细胞的粘附以及血小板诱导的上皮间质转化(EMT),破坏了血小板的促肿瘤转移作用;负载抗炎剂塞来昔布的纳米粒(PSN-NP@C)能有效逆转恶性炎症微环境,如大量粒细胞浸润和高血管通透性。两者的联合治疗产生协同效应,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种子”的传播和转移前微环境“土壤”的形成,有效抑制了转移级联的几乎每个关键和连续步骤。该研究提供了一种简单的策略,同时调节肿瘤炎症和肿瘤-血小板串扰,显著抑制了各种形式的乳腺癌远端肺转移,包括自发性转移、播散性肿瘤细胞转移和术后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