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最懂你的人,反而伤你最深?
同一时间,打开不同手机查看同一航班机票,价格为何相差近千元?在线旅游平台背后的“大数据杀熟”近年来逐渐为人熟知。9月中旬,央视新闻在微博上发起投票“你遭遇过大数据杀熟吗”,勾选“遇到过,价格差异明显”的用户有1.5万,占了投票总数的七成。
据文化和旅游部最新公布的《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10月1日起,在线旅游者不得滥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侵犯旅游者合法权益。
自2018年4月起,消费者投诉平台“黑猫投诉”上关于大数据杀熟的投诉明显上升,截至今年9月21日,总数多达456条。“千人千价”的策略,早已扩散至旅游业之外的平台。“杀熟算法”统治了我们的生活。
✦✧
大数据是怎样杀熟的?
在实体店消费,人人都可以看见商品旁边的统一标价;而当人们上网购物时,大多数时候,只能看到自己屏幕上显示的价格。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恰好为商家针对不同用户的消费习惯制定不同价格提供了便利,这正是大数据杀熟打的如意算盘。
但当几个人聚在一起比对价格时,平台就露了马脚。在提及发现方式的投诉样本中,通过对比不同账号的价格差而找到“大数据杀熟”证据的,占到近一半。
不过,网友对于“大数据杀熟”的理解很宽泛——平台随用户多次刷新而涨价、购买后立刻降价、平台标价和官网不同等——都被归入至“杀熟”之列。
那么系统中,什么样的人会被认定为“熟客”呢?所谓“熟客”实际上就是消费意愿更高的人,他们有可能非常“幸运”地被分配到更高的价格和更低的优惠。其中,各平台的会员用户首当其冲。
在这些杀熟投诉样本中,买得多、买得勤、买的愿望很迫切,都可能导向同一个结果——买得贵。
摸到了大数据杀熟的套路之后,网上也有了一些反制“大数据杀熟”的策略,比如卸载重装APP伪装成流失用户,搜索不同产品隐藏真实意图等,其目的都是通过干扰大数据的精准画像,避免精准被宰。
✧✦
差价到底有多离谱?
有网友在投诉中写道:“我用某平台超三年,一直用它订酒店、机票、火车票,是白金卡会员,我爱人基本不用,但是订同一家酒店,我要付出的总金额却比他高不少……原来这么多年一直在用会员的名义多花钱。”
自己到底多花了多少冤枉钱?戳破大数据杀熟的面纱之后,这是不少消费者心中最大的疑问。
黑猫投诉上119条标明了差价的投诉显示,旅行、电商类的投诉量最大,而且价格浮动明显,有时甚至能翻上不止一番。机票、酒店的价格本身不低,再经涨价,数额即会变得十分惊人。投诉案例中最夸张的一单,用户因害怕酒店涨价,提早预订了四晚、两间酒店,不料平台随后大幅降价,导致其多支付了7344元。
央视新闻的报道中,唐耿东律师称,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如果对客户实施了价格欺诈,客户可以主张3倍赔偿,最少也能拿到500元的赔偿。
文旅部发布新规,意味着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往前走了一步。但新规是否真的能遏制大数据杀熟?多名专家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向前迈了一步”的同时还需要看落实情况。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分析师陈礼腾认为,新规仍未明确违规行为的判定,在线旅游平台是否存在“杀熟”等违规行为在判定上仍存在一定难度。
消费者能做的,是通过截屏或录制视频等方式保留证据,向有关部门申诉。手握证据到投诉平台投诉也不失为一个办法,黑猫投诉平台上,就有用户通过投诉,从在线旅游平台手里拿回了800元的“熟客智商税”。
编辑 舒怡尔
设计师 蔡琳
◒◡◒
┊推 - 荐 - 阅 - 读┊